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2021-07-06谭超琼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策略探析心理健康教育

谭超琼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领路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因此每位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应从多种途径和采取多种策略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   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2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逐渐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实施合理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目标。在新时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跟随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转变传统教育思维和方式。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豐富了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工作,也为小学班主任顺利开展其他工作铺展思路,提供方法。

(二)更新班主任教学观念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许多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过于重视通过说教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新形势下,要求班主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班主任转变教学观念,扭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念将为班主任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班主任将用更加宽容和理性的眼光看待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积极主动地研究学生的心理,不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提高心理健康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心理健康为主要方向和目标的教育活动,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不断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同时,班主任也在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上得到了提升。

二、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新时代,班主任作为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懂得爱护同学,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并观察学生分组合作的表现。同时,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依据思想变化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学生间出现矛盾,班主任不能轻易批评学生,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再利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

(二)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把两者结合来开展,既能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一是在德育教育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能使德育与心育两者相互促进,产生相得益彰的教育作用。例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教育时,可融入正常交往心理教育等内容,可使两者起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二是在班级德育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主任可让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各种公益活动,或参观红色文化教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融入承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三)班主任要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心理测量手段、心理咨询方式以及心理辅导等多种手段。通过丰富个人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将教育工作与心理辅导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用符合小学生心理期待与时代发展特征的心理健康手段,推进班集体建设,使班集体和谐、有凝聚力。

(四)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一方面要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效地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助其他任课教师,通过蕴涵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思想品德课、国学课、艺术教育课都是很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思品课可以对学生直接进行品德教育;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它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在熏陶孩子艺术情怀的同时,也在启迪着孩子爱美向善的心灵;体育课则更是蕴涵着促进智力发展、调节消极情绪、锻炼坚强意志、健全学生人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还有一些校本课程,诸如国学课之类的,对于孩子的品德修养的形成与完善也是大有裨益的。

(五)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利用电话、微信、QQ等现代通信手段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引导家长配合班主任一起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要求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重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对孩子要尊重而不迁就、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要严有度、爱有方、导有法。班主任还应多与学校沟通,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建议学校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时间和空间保障。

总之,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教育活动融入到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和各种班级活动之中,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