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倒模疗法治疗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2021-07-06董筱静谭桂云莫颖茵杨俊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盆腔疗法中药

董筱静 谭桂云 莫颖茵 杨俊雯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 510140

慢性盆腔痛是育龄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卵巢、输卵管、盆腔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比较复杂,并且发病没有规律,这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1-2]。临床对于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会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西药治疗主要以非甾体类镇痛药物为主,必要时配合手术治疗,但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办法,且口服西药半衰期短,容易出现一些胃肠道刺激的不良反应。

中医在缓解疼痛方面有一定优势,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国传统治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各类抗炎镇痛治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沈坚华教授利用石膏粉遇水发热的原理,在患者盆腔子宫体表投影位置做倒模,使药物渗透至体内患处,把药物、理疗融于一体,达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疗效,独创了中药倒模疗法,该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荔湾区科技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了提高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在中药内服基础上加入中药倒模疗法,并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72例,均为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均已确诊为慢性盆腔痛,且均自愿接受调查,病历资料完整,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4~57岁,年龄(34.5±3.3)岁;试验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2~56岁,年龄(34.1±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标准:患者症状符合慢性盆腔炎且无其他妇科疾病,知晓用药方案表示无过敏反应且能按时服药,可配合研究并不会中途退出;调查患者中无严重精神障碍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及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性流感、全身性炎症等患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内服自拟炎五方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药方如下:败酱草15 g、毛冬青30 g、香附10 g、赤芍10 g、黄柏10 g、野菊花20 g、白花蛇舌草15 g,小茴香5 g、干姜5 g、延胡索10 g、没药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5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每天1剂,早晚各1次,饭后1 h,温服150 ml,连续治疗14 d。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药物。若湿邪甚、腹胀痛者,加茯苓、厚朴、大腹皮行气祛湿;若下腹冷痛甚,加艾叶、乌药温经止痛;带下多、黄稠如脓者,加土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止带;便溏者,去当归,加白术、薏苡仁健脾燥湿。

试验组病患加用中药倒模疗法。操作方法:根据证候不同,辩证选用特定的方剂,研磨成粉,加入特定辅料调成糊状,分层倒模,敷于下腹子宫体表投影位置。药物主要成分:大黄、黄柏、生三棱、桃仁等;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对照组、试验组病例的治疗效果,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为标准,症状完全消失为显著,有改善但仍然有症状为好转,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著率+好转率。(2)将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价量表采用的是健康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包括:心理状态、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健康水平,分值大小与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低成正比。(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压痛消失时间、附件区压痛消失时间、腰骶部酸痛下坠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189 5,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试验组,见表2。

表2 两组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自拟炎五方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倒模疗法

例数36 36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心理状态85.52±2.47 71.66±3.54 19.265 4<0.000 1活动能力86.23±2.05 75.32±1.22 27.440 1<0.000 1自理能力90.19±2.36 76.32±2.43 24.567 5<0.000 1健康水平87.44±1.68 75.29±1.41 33.237 8<0.000 1

2.3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压痛消失时间、附件区压痛消失时间、腰骶部酸痛下坠消失时间长于试验组,见表3。

表3 两组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

注:对照组采用自拟炎五方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倒模疗法

例数36 36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子宫压痛消失时间5.18±1.13 7.46±0.72 10.209 8<0.000 1附件区压痛消失时间7.96±0.19 9.63±0.83 11.767 9<0.000 1腰骶部酸痛下坠消失时间10.08±0.44 12.53±0.62 19.335 4<0.000 1

3 讨 论

慢性盆腔痛多发生在性活跃的育龄女性中,其临床症状会因为发病原因、炎症范围及轻重有所差异,发病初期或轻症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下腹部坠胀痛、阴道异常分泌物、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3-4],同时也会伴有泌尿及消化系统症状。目前,慢性盆腔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该病具有易反复的临床特点,因此这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6]。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临床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7-8]。

大部分文献表示,慢性盆腔痛发病原因可能与炎性细胞的浸润与破坏导致盆腔器官局部组织广泛粘连、增生、瘢痕形成,主骶韧带增厚,限制盆腔器官活动,从而导致疼痛[9]。中药倒模疗法是针对其病因,利用石膏凝固过程中产生热能的特性,使患者局部皮肤温度逐渐上升,从而让微血管扩张,加快循环的速度,使患者的炎症浸润易于消散;另一方面会促使皮脂腺、汗腺分泌量逐渐增加,使局部皮肤表皮角质变软化,通过中药倒模疗法能够加强营养及药物吸收。这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并有益于情绪的调节。

另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病时间长,易导致一些远期并发症产生,例如不孕症等。加上家庭及工作的压力,多伴随着情绪低落、悲观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气滞不通也会导致痛证。国外研究表明,心理学治疗对慢性盆腔疼痛有一定的效果[10]。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疾病的科普宣传教育意识,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对疾病的预后结局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焦虑纠结的心理负担,建立疾病治愈的信心。本次调查中采用中药倒模疗法的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再一次验证了中药倒模疗法在慢性盆腔痛综合治疗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综合治疗中应用中药倒模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盆腔疗法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