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1-07-06李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优质心脏满意度

李玲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近些年临床诊治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临床各个环节护理配合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全面、优质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改善术后康复效果,有利于提升整体健康状态[1]。优质护理服务在近些年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以患者作为开展护理服务的中心,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优化每个护理环节、提升护理质量。现就我院心脏导管室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心脏导管室接收的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1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423:377;年 龄38~81岁,平 均(59.8±1.7)岁;CAG(冠 脉造影术)159例、PTCA(冠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259例、RFCA(射频消融术)200例、PM(起搏器安置术)18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411:389;年龄38~81岁,平均(60.5±1.3)岁;CAG 162例、PTCA 200例、RFCA 240例、PM 198例。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了解病情后遵医嘱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准备药品、监控病情变化,保持病房环境,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①术前护理:对患者普及心脏疾病、介入手术相关的知识,让其能正视自身疾病、了解介入术治疗的原理及其安全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与患者接触后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给予支持和鼓励,疏导内心情绪,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让其能积极面对疾病、能配合治疗、能树立治愈信心。病房内还可播放舒缓放松的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

②术中护理:心脏介入手术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波动,包括呼吸、血压、心电图、脉搏等;观察、询问情况,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控制药物剂量,注意观察术中造影情况。配合手术医生准确无误传递器械、做好衔接工作。

③术后护理:结束手术治疗操作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血压及心率监测等)、心理情绪变化,鼓励患者放松肢体,尝试运动,锻炼有意识呼吸、深呼吸、沉思疗法、叹气练习、脱敏训练等,条件允许下可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合理,补充热量,预防便秘。心脏介入术后有可能发生低血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这也多与血容量不足、情绪不良等有关,所以术后护理中要注意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避免用力止血、绷带加压包扎。出院时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焦虑评分、SDS焦虑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SAS、SDS评分越高则焦虑、抑郁程度越重[2],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院内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高者满意度高。并发症主要统计低血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 察 组 护 理 后SAS评 分(32.1±1.2)分、SDS评 分(31.1±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5±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n(%)]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n(%)]

组别SAS(分) SDS(分)护理满意度(分) 并发症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6.8±2.3 32.1±1.2 53.8±1.9 31.1±1.1 90.5±1.6 8(1.00)对照组 56.2±2.1 46.2±1.3 53.1±1.3 44.8±1.9 82.6±1.8 25(3.13)t/χ2 5.4489 65.5475 8.6001 47.6676 22.3144 8.942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心脏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疾患,其中中老年患者较多,加上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大等,我国心脏疾病发病率是逐年升高的趋势[3]。临床上对于心脏疾病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但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是有创性的操作,并发症风险也高,加上费用高、患者不了解手术相关过程,极易发生烦躁、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康复效果[4]。

目前,临床护理服务不仅要解决患者基本需求,还要从患者情绪、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进行服务,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近些年临床护理改进过程中广为推崇的一种护理模式,是落实整体护理、确保医疗安全、提升专业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护理模式,更加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的护理服务[6]。在医疗改革深入开展下,医疗消费者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服务理念都在不断提升,护理美学、人际沟通等理论与技巧也在不断升高,护理人员更能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情感、人格、权利及隐私,并深入规范自身的护理服务行为[7-8]。

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负面情绪调整效果很好,有助于提高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促进手术实施。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协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都有利于提高介入手术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有效的,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康复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优质心脏满意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脏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