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联体模式在慢性伤口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1-07-06朱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联体换药延续性

朱云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 护理部,黑龙江 双鸭山)

0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因此每年发病率呈现上涨趋势的名录里,“慢性伤口”榜上有名。慢性伤口病人由于各类的缘故,病症的恢复速度尤为迟缓,诸如:溃疡性伤口、慢性病伤口、糖尿病伤口等都严重地影响着慢性伤口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老年慢性伤口病人的影响尤为突出[1-2]。本文将立足于医联体模式在慢性伤口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随机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伤口病人作为研究的样本。80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年龄18~62岁,平均(40.3±21.6)岁,男性20例,女性20例;对照组年龄16~59岁,平均(38.1±20.5)岁,男17例,女性23例。两组病人的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慢性伤口的病人进行建立档案,护士配合医生清创,根据创面面积与伤口类别使用湿性敷料治愈或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每次换药间隔1~2 d。出院的时候,伤口治疗成员要对伤口做好摄影、描述、记录工作,对慢性伤口病人进行宣教工作,引入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利用互联网做好追踪工作。

在对照组中,将对其40例慢伤口病人执行常规延续性护理治疗措施。

在观察组中,将对其40例慢伤口病人执行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治疗措施。其方法为,一方面,要在一个区域内将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地整合处理,以三级医院为主导,结合各个下级医疗机构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组建一支专业的伤口护理队伍,实现对伤口护理治疗指导目的,下级医疗机构由联络员担任所处机构组长,指挥团队进行慢性伤口护理实践。另一方面,由经验丰富且专业性强的高等级医院将慢性伤口病人的医疗信息传输给对应下级的医疗机构联络人,并指导其对慢性伤口病人围绕病情状况进行湿性敷料医治,首先,包括每次换药评测并记录慢性伤口病人的伤口情况,每次换药间隔2~4 d。其次,在护理过程里,有任何换药难与特殊伤口情况都应上传至信息交流平台,并由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治疗方案的探讨、对伤口进行评测、指导治疗方案调整,必需的情况下,专业人员会进行现场诊断,治疗指导。最后,如有慢性伤口治疗成功案例与特殊案例,需要上传至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经验分享。

1.3 观察标准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共计80例慢性伤口病人的12周时的创面痊愈程度。严格遵循《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判明(痊愈:创面完全愈合,7 d的观察后未有溃烂情况;有效:创面小于原来面积的25%,新组织新鲜,症状缓和;缓解:创面小于原来面积的75%,但大于25%,新组织相对新鲜,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创面大于原来面积的75%,新组织生长较少,且较之前新鲜),其中治愈率=痊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整个数据送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解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实行χ2检验,以(%)表示,其中P<0.05显示具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表1的结论显示,使用了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5.00%,对比使用了常规延续性护理的对照组的63.75%,观察组的治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12周时的创面痊愈程度[n(%)]

3 讨论

慢性伤口在当下发作原因是复杂的,大部分的慢性伤口病人也会因为各类的原由不能及时抵达医院换药,因此,伤口的愈合速度也会进一步减低[4]。慢性伤口病人一般会到社区、镇进行治疗,有些甚至直接居家治疗,可是上述的地点往往核心技术与专业的慢性伤口护理人员非常欠缺,不能对伤口治疗效果做出有效的保证,加之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不能有效对慢性伤口病人进行跟踪[5]。同时某些社区服务中心、区镇医院、化区等,同三级甲等医院距离遥远,慢性伤口病人花费的时间成本较大。即使慢性伤口病人能够及时返回医院进行治疗,但是也会因为占用了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而导致医疗资源下沉的目的不能达到[6]。正相反,医联体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完全弥补上面的劣势,将之化为自己的优势,它能够把一个区域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人才与技术等资源共同分享[7-8]。除了能够帮助社区服务中心、区镇医院等下级医疗机构的慢性伤口医疗水平提升,还能够填补慢性伤口病人护理需求。而且医联体模式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使全体的慢性伤口治疗团队掌握最新的慢性病人伤口治疗进展,实时优化其治疗的手段和治疗的技术,促进下级医疗机构针对慢性伤口病人的病症判明的精准性。

且本次研究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12周时的创面痊愈程度上,观察组的治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十分得益于在医联体模式下相关的护理人员护理手法变得更为科学,护理技能变得更为专业的,从而促使了慢性伤口病人的伤口愈合。

综上,医联体模式下的慢性伤口延续护理能够有效地将护理效果提升起来,促进慢性伤口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增长,十分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联体换药延续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求实效、接地气、惠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