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闭症儿童焦虑抑郁的早期干预

2021-07-06王晓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自闭症实验组患儿

王晓晖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男性小儿较为多见,好发于幼儿阶段,具体症状包括一定程度的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缺少兴趣爱好等[1]。通过很多的临床报告显示[2],75%自闭症患儿存在神经发育迟缓的情况,严重损害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解决常规护理方法的缺点,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积极主动的对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显著的调节自闭症患儿的焦虑抑郁心理,显著的增强临床疗效。该报告中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信息

抽取2018年3~5月份我院发育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确诊自闭症患儿80例进行分析,包括男50例,女30例,年龄3~5岁,平均(4.2±0.5)岁。随机分组,每组40例。通过对比所有患儿家长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知识水平等情况,差异不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所有患儿的家属均已知晓,同时理解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医院传统的自闭症患儿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分为:饮食指导,语言训练指导,游戏安排指导等。实验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 认知教育

热情接待就诊的患儿和家长,解除其焦虑情绪,全面掌握患儿的病情,为其创建个人健康档案;通过PPT、音视频等方法为其全面讲解儿童自闭症的有关知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家长做好宣传教育,让其准确明白这种疾病的病因、治疗措施以及有关的禁忌事项,有利于护理干预患儿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防止出现诸多不良情况[3]。此外。告知家属主动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有关治疗方式,有利于对症治疗,加快患儿恢复。

1.2.2 心理干预

进行护理干预时,患儿可出现强烈的抗拒行为以及负面情绪,因此,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工作时,应该积极和患儿及家属沟通,掌握其实际的需要,严格监测心理状态的改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再次激起患儿乐观积极的兴趣,利用深呼吸法来让患儿精神愉悦,解除不良心理,有利于使患儿可以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爱护,给予鼓励和帮助,显著的增强治疗的积极性。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家长的支持与鼓励也可以让患儿显著的提高治疗信心,在治疗期间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患儿父母应该加强和患儿的沟通交流,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支持,保持积极的状态,促进患儿身体康复。

1.2.3 语言与听觉引导

自闭症儿童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反应迟钝的情况,语言和听觉属于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前提[4]。家属配合护士通过拍手、吹口哨等方法,引导患儿反应以及简单沟通,陪伴患儿听儿歌以及看儿童节目,支持其开展四肢以及关节的运动,创造轻松氛围,让其主动表达。通过有声玩具,提高患儿感知能力,同时借助玩具和患儿互动,引导其寻找声响,增强其对事物的感知与行动能力。

1.2.4 交流沟通训练

要患儿的兴趣喜好制定相关集体游戏,调动患儿的积极性,让其和小朋友进行互动。告知家属每天散步,在人群集中的场所引导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交流,促进其沟通能力。

1.2.5 反应及行为训练

对患儿兴趣的认识,制定可以刺激患儿兴趣的游戏,每日3次训练,1次训练30 min;采取多种多样的游戏或活动,保障患儿的新鲜感,训练反应能力。家长可引导患儿主动洗漱、擦拭等,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患儿自主行动的兴趣。整个综合康复训练过程中,应该重视护士的行为分析能力以及引导能力,提前创建个人档案,制定科学的训练形式,如音乐、游戏、运动,情景等,安排活动形式。

1.2.6 饮食干预

通过健康宣教与日常交流,让家属认识到健康合理的饮食行为,能够更好的帮助患儿,指导少量多餐,尽可能选择清淡,合理搭配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比例,多食用肉蛋奶,大青豆和黑豆等食物。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儿治疗当天和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第4周,进行1次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价、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儿给予评价,并详细记录实际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干预前后,给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对比。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SDS和SAS分值

实验组SDS和SAS分值大大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s, 分)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干预前 干预后SAS SDS SAS SDS对照组 40 47.83±3.81 47.64±2.82 32.73±3.0134.64±3.06实验组 40 48.29±3.01 47.92±3.01 19.51±3.2717.37±2.97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R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CARS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RS评分情况的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RS评分情况的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9.20±8.33 41.22±7.85实验组 40 50.11±8.49 35.66±7.62 P>0.05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报道,造成儿童自闭症因素具体分为: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围产期因素与遗传因素等,病因复杂,严重降低患儿生活质量,所以做好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十分关键。早期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弥补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缺点,在护理工作中,让护士可以做到更加主动地为患儿提供护理工作,并且能够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好对症护理,显著促进了护理干预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患儿身体的早日康复。早期护理干预中,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涉及到行为动作训练、沟通及交流训练以及反应能力培养等,能有效针对患儿兴趣、爱好及技能,设立能够吸引患儿参与的活动,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亦能塑造其原先不具有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还对患儿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以儿童生理功能的调适、愉快情绪和学习动机的建立为切入点,注重培养患儿的自主参与性,在行为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游戏、活动实现有计划、针对性强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环境适应性,激励患儿主动参与社交并自主学习。患儿家长对自闭症患儿的行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在患儿的恢复过程中,不仅扮演着患儿生活照顾者的角色,在早期护理干预中重视对患儿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负性情绪,通过周到而密切的护理服务,使得治疗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6]。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焦虑抑郁状态,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自闭症实验组患儿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