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在膝关节损伤三联症中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和关节稳定术的效果

2021-07-06宋江涛苏巍齐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三联肌腱关节镜

宋江涛,苏巍,齐峰

(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膝关节承担着整个人的负重及下肢稳定性[1]。临床上将膝关节发生严重外翻与暴力旋转等作用后,出现的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称为膝关节损伤三联症[2]。相关报告指出,将膝关节镜技术配合交叉韧带重建和关节稳定术应用于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收效较满意[3]。有利于促进患者的主观功能恢复,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但此类报道相对较少,在此次实验中,对50例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开展分析和讨论,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训练损伤,记录与回顾性分析所有青年患者的病案情况,对全部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关节稳定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方式。年龄21~29岁,平均(25.52±2.67)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8.52±1.74)个月。经告知后全部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文件,同时医学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知情并予以支持。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关节稳定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方式。在胫骨结节内侧进行切口,长度约为3~4 cm,切口完成后,将关节镜放置切口内,将对关节镜视野产生影响的凝血块清理干净。在胫骨止点切断肌腱,用取腱器切断肌腱,去除附着在肌腱上的肌肉组织,肌腱缝合后测量肌腱直径。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前6 cm左右位置采用外侧半月板进行定点,对骨隧道钻孔,使肌腱与骨髓道直径保持一致。股骨隧道定位后,指导患者取膝关节屈曲位90°,将导针穿过胫踝间窝插入股骨踝间窝后左膝1~2点与右膝10~11点,对骨隧道钻孔,使肌腱与骨髓道直径保持一致。依据股骨隧道的长度和直径,采用钢板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加压螺钉进行固定处理。先固定股骨侧,膝关节反复屈伸20次左右。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分别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对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定位下,实施关节稳定术。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损伤股骨内上髁止点撕脱,对于内侧副韧带腱束断裂者,采用可吸收缝线无张力缝线修复,术后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的IKDC2000、Lysholm、ROM评分,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和膝关节活动度(ROM)量表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Lysholm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越好。膝关节主观功能通过IKDC2000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主观功能恢复情况越佳。记录统计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相较于手术前,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手术后的IKDC2000、Lysholm评分、ROM评分更高(P<0.05),在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经对症治疗后随访3~6个月,均痊愈,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50例青年患者手术前后的IKDC2000、Lysholm、ROM评分比较(±s, 分)

表1 50例青年患者手术前后的IKDC2000、Lysholm、ROM评分比较(±s, 分)

时间 n IKDC2000评分 Lysholm评分 ROM评分手术前 50 52.70±5.64 92.60±9.32 102.20±10.28手术后 50 87.80±8.53 128.23±12.41 127.52±12.55 t 24.271 16.233 11.036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膝关节对人行走、负重和调节下肢稳定有重要意义[4]。膝关节损伤三联症主要指膝关节严重外翻与暴力旋转后,出现的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由于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发生损伤三联症后对韧带重建、固定治疗要求较高,若治疗欠佳或预后不良,很容易引发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

因此,提升膝关节损伤三联症治疗、预后质量是众多骨科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6]。近年来,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节镜辅助下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关节稳定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7]。关节镜辅助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保留胫骨残端的纤维及有效的神经与血管组织,具有手术损伤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关节镜辅助下,可精确监测患者膝关节损伤部位情况,有利于肌腱移植物早期建立血运,进而缩短移植组织的缺血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恢复。对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定位下,实施关节稳定术,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细菌的感染几率[8]。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相较于手术前,膝关节损伤三联症青年患者手术后的IKDC2000、Lysholm评分、ROM评分更高,虽有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出现,但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获得痊愈。提升膝关节镜技术配合交叉韧带重建和关节稳定术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主观功能恢复,提高预后。

研究结果表示,膝关节镜技术配合交叉韧带重建和关节稳定术在此次实验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于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三联肌腱关节镜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修复前关节囊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