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地酒园:当葡萄酒遇上艺术
2021-07-05王松迪
王松迪
葡萄酒是流淌在杯中的艺术,而有人把葡萄酒和艺术做了完美的结合。当葡萄酒遇上艺术,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金秋时节,在葡萄酒酒窖里听一场大家音乐会,周围是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色,头顶是浩瀚深邃的星空,你只管沉浸其中。想必,这是很多人的梦想,而有人便让这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葡萄酒是流淌在杯中的艺术,而她也把葡萄酒和艺术做了完美的结合。
当葡萄酒遇上艺术,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宁夏的嘉地酒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因一篇文章与葡萄酒结缘
在了解嘉地酒园之前,我们先来一起认识酒庄主人一丁健。
法国,在很多人眼中是浪漫的代名词。有人因为法国而爱上葡萄酒,而丁健则是因为一篇文章而与葡萄酒结缘。
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交通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研究生毕业以后,丁健顺理成章地进入银行工作。对于丁健来说,稳定并不是生活的主旋律,她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2005年丁健从银行辞职,到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修班学习新闻传播。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读到了一篇关于葡萄酒的文章,从而开始关注葡萄酒。加之经济学的专业背景,她敏锐地觉察到葡萄酒将在中国市场掀起浪潮。于是,便决定进入葡萄洒行业。
丁健是一个行动派,次年4月,她就筹建了第一家葡萄酒门店—哎玛酒窖(Emma是丁健的英文名),并与当时国内许多知名的葡萄酒进口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酒窖选择在一幢艺术气息非常浓厚的英式老楼,带有怀旧色彩以及丰富的底蕴。艾玛洒窖的整体设计和细节无一不呼应着葡萄酒的精致和美好。2009年,她果断地将门店扩展到两家,并同时成立艾玛酒窖俱乐部。
对品质有着高要求的丁健,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把控葡萄酒的品质,她曾说:“只做贸易和销售,我看不到未来。”
选址宁夏,落户亿万年处女地
2012年,当宁夏产区逐渐进入大家视线时,丁健决定前往,希望可以找到一片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酒庄。早先做进口酒时,走访名庄的经历,让她很清楚自己要建立什么样的酒庄。最终,她选中了贺兰山东麓金山产区,位于海拔1180-1220米高原之上的从未开垦过的亿万年处女地。
从2013年开始,团队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拓荒、建酒庄。
酒庄位于贺兰山的冲积扇,土壤多为沙土、灰钙土、泥灰土、 白垩土和砾石。丁健曾提到,第一年捡过石头的地方,第二年又“冒”出石头来了,捡出来的石头堆成一座小山,开垦土地的成本特别高。2019年9月,嘉地酒庄建筑1期终于落成。
远远看去,一座简约洁白的建筑平地而起。中间挺拔高耸的瞭望塔既可以登高望远,将宏伟壮阔的贺兰山尽收眼底,也可由螺旋楼梯盘旋而下到达地下酒窖。
酒庄内部,清水混凝土内壁为发酵车间和地下酒窖营造出力量感和质朴感。车间的东西两侧,两个巨型的玻璃窗形成独特的框景,通透光亮,可以饱览贺兰山的美景。在发酵车间的二层,设有一个专业的音乐厅,每年定期举办音乐会。2019年9月8日开庄典礼上,喜爱音乐的丁健邀请了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葡萄园里的音乐会。用一款酒传达中国风土之美
丁健坦言,在酒庄建立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是来自于外部的,有时候是来自于内部的。例如,产业的政策变动、缺乏行业管理经验、员工相关经验不足等。对于一个尚未开垦过葡萄园的处女地而言,周围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参考的酒庄。薄弱的基础,加之对品质的高要求,丁健时常会感受到压力,一直在摸索中前行。
“我们喝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知名产区的葡萄洒,可以从酒中喝出它的风土文化和人文精神,那么我们能不能做一款酒来传达中国之美?”丁健希望用她的葡萄酒,给出一个答案。
“不去复制别人,要自信地追求自己的风格。”在被问到嘉地酒园成功之处时,丁健这样回答,“酿造葡萄酒不是高科技,葡萄酒的酿造之间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尊重风土,而不是跟风去做选择。”
嘉地酒园葡萄种植面积不过15公顷。在这里冬季低温会达到-15℃以下,需要进行埋土:全年平均降水200mm,气温日差12℃-15℃,不得不采用滴灌技术为葡萄园进行补水。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嘉地酒园选择了经典波尔多混酿的品种种植,赤霞珠、梅乐、品丽珠和小维尔多,辅以10%的马瑟兰以及10%的霞多丽。“赤霞珠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种植广泛?因为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难道因为它很普遍所以我们就不要选择吗?不是的,我们要选择适应这里风土的,”丁健解释道。
在葡萄园的管理上,嘉地酒园的苗木全部选择法国原装进口脱毒嫁接苗,严格控制产量。同时,嘉地酒园施用农家肥和低毒度的农药。嘉地酒园的种植和酿酒团队全部来自中国。
六年的时间,嘉地酒园获得多达119项国际奖项,其中2016年份和2017年份风信子干红葡萄酒更是分别摘取2018年和2019年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
艺术之美无处不在
“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在丁健看来,创造美的乐趣是多层次的,就好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有时候不论是脑力还是体力,虽然都很艰苦,但是在艰苦中能感受到很大的乐趣,便是值得的。
“不论是作曲家、文学家,很多作品都是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完成的,创作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很多事迹之中,丁健有了顿悟:在苦难之上是可以开花的。“之前我有看到米其林三星厨师自杀的报道,当一个人对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他的目标与他能做到的事情有差距,而这个差距又让他无法接受的时候,就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之苦。”
对于嘉地酒园的建设,丁健一直有着超高的标准。他们先建立葡萄园,然后再建设酒庄。酒庄好的前提就是用来酿造的葡萄品质一定要好。不管是酒庄的建筑还是人,其实都是为酒做服务的。
在丁健看来,最顶级的美体现在洒上,是有艺术属性的。就好比,好的小说会激励我们、疗愈我们,可以赋能,那么好的葡萄酒也是一样的。“我们对美的追求,会体现在酒的品质上、艺术属性上以及服务上。”
“艺术渗透在生活中”
追求极致的丁健,自己为酒款取名、设计洒标,很多酒标都是她亲手画的。洒名也别有一番风味,从风信子、咏叹调,到信使、四季,每一个洒标,每一个酒名背后都向世人倾诉着葡萄园的故事。
提起咏叹调名字的来源,丁健说,这个名字起源于17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我们第一年刚做酒的时候,调配之后觉得特别好,就把这个配比保留下来,这款葡萄酒展现出了生命力,还留有丰富的花果香,令人印象深刻。跟咏叹调音乐的形式带给人的感受很像。”
而风信子则来源于一次偶然。几年前的11月份的时候,丁健和朋友一起到贺兰山半山腰的一个餐厅吃饭,在等着上菜的间隙,在外看了看远处的风景。当时太阳慢慢下山,天逐渐暗下去,远处的城市华灯初上,闪烁着光芒,而眼前一點光亮都没有,很荒凉,万物寂静。“当时很感动,微微凉的天气,秋风吹在脸上,风中的气息让我想起我们的葡萄酒,丰富、内敛而不张扬。我们亿万年的处女地出品的酒一定会想表达出一些信息,于是就取了这个名字。”
后来又有一款葡萄酒,没有经过太多的人为干预,工艺简单。但最终呈现出的葡萄酒并不简单,拿了很多大奖。“它是天然的、本色的,和四季一样。”“而信使,则是传递信念的人,传达着某种价值观。”
在谈到哪一款是她最满意的作品时,丁健说:“都很满意,它们是酒庄所有人心血的结晶。”
从最初的艾玛酒窖选址、装修,到极简风格的嘉地酒园建筑、乃至酒标、品牌名称,艺术的体现无处不在。但纵观丁健整个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她并没有接触艺术。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她会想到将酒庄和艺术做这么多的结合?
“艺术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职业,它渗透在生活之中”,丁健从小喜欢画画,并对色彩很敏感,同时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有人为了艺术去了美院,有人成为职业画家,而我把这些都当成一种爱好”。或许这就是嘉地酒园能够和艺术结合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