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头汤加减结合针灸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2021-07-05王富海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肩周炎针灸

王富海

摘要:目的:浅析肩周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乌头汤加减结合针灸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头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疼痛评分较低(P < 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 %,观察组为97.62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 < 0.05) 。结论:在肩周炎患者治疗中,以针灸治疗为基础结合乌头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肩周炎;乌头汤加减;针灸;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肩周炎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性疾病,又被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以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且日益加重。肩周炎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主要与患者软组织退行改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等因素有关[1]。肩周炎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的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目前临床对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干预,口服消炎药治疗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难以根除疾病。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完善及发展,中医治疗方式深受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青睐。其中,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乌头汤具有散寒除湿、活血化瘀之效。为探究高效治疗方案,本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分析针灸与乌头汤加减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桦甸市红石砬子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00±1.02) 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0±0.42) 年。观察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05±1.0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0.50) 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 > 0.05) ,可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肩周炎;患者年龄在40~70岁;患者以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方法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同意将资料用于临床研究。

排除标准:先天或者后天身体畸形患者;患肢侧肩胛骨或者上肢骨折,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者;伴严重精神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临床资料不全者;过敏体质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以局部取穴以及循经取穴为指导。穴位:条口穴、阳陵穴、阿是穴、肩髎穴、肩前穴、肩贞穴以及肩髃穴。同时依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加减。阳明经症:加合谷穴;少阳经症:加外关穴;太阳经症:加后溪穴。协助患者取坐位,对针刺穴位点采用碘伏进行消毒,以毫针直刺进针的方式,患者上肢出现酸胀感或者放射感则得气;采用帽状艾柱点燃,插于毫针针柄上,待燃尽后去针。在针灸同时应避免艾条灰烬烫伤患者,可采用中间带孔的硬纸片放置在针下穴区上进行保护,温灸时长30分钟/次,1次/天。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头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怀牛膝30 g,丹参20 g,白芍15 g,白芷、制川乌、黄芪各12 g,甘草9 g,麻黄6 g,细辛3 g。加减方:风甚者加威灵仙12 g、防风10 g;湿甚者加薏苡仁30 g、防己10 g、苍术6 g;寒甚者加干姜6 g、附子6 g;夜间疼痛者加片姜黄、桃仁以及延胡索各10 g;气血亏虚者加鸡血藤15 g、黄芪30 g。依据患者证型组方,将上述药物混合后采用500 mL水浸泡20 min,大火煎至沸腾,改文火慢煎至300 mL药汁,分早晚2次服用,150毫升/次。

两组患者治疗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暖,避免肩关节受凉,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以及睡姿等,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可坚持每天进行肩部保健运动。

1.3 观察指标

(1) 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程度比较。采用Mallet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的5个基本动作进行量化评价,肩外展( > 90°为3分、30°~90°為2分、 < 30°为1分) ,肩中立位外旋( > 20°为3分、0°~20°为2分、 < 0°为1分) ,手到颈项(容易为3分、困难为2分、不能为1分) ,手到脊柱(T12水平为3分、S1为2分、不能为1分) ,手到嘴(肩内收 < 40°为3分、部分喇叭征为2分、完全喇叭征为1分) 。上述5个动作满分为15分,分值越高,患者肩关节功能越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总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2) 疗效评估。治疗后进行随访,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效:肩周炎症状显著改善,疼痛感基本消失,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有效:各症状明显好转、疼痛感缓解,对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无效: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疼痛感强烈,对日常生活存在较大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疼痛评分较低(P < 0.05)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 < 0.05) 。见表2。

3 讨论

肩周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以及活动不便等,若未经科学、有效治疗,极易压迫血管,导致肩部血流阻塞,引起肌肉萎缩,对患者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呈现多样性,如口服消炎药、推拿、针灸等,雖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但均存在一定弊端,长期用药控制,极易受患者服药依从性、耐药性等影响,造成停药后复发,无法根治疾病。因此,探索高效、安全治疗方案成为临床重点探讨问题。

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探索,中医疗法干预关节炎深受患者认可。中医学将肩周炎归属“痹症”范畴,认为主要因阳气虚弱、肝肾不足等导致风寒湿邪侵入,气血阻滞,寒湿长久内结,诱发关节疼痛。因此认为治疗原则应以祛寒除湿、通络化瘀为主。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头汤加减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疼痛评分较低(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 %高于对照组的78.57 %(P < 0.05) 。可见,两种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患者肩部神经以及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止痛、行气活血的作用,同时艾灸可起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因此可有效促进患者组织修复,改善关节活动功能[2]。其中肩髎穴、肩贞穴以及肩髃穴可有效起到镇痛、缓解炎症的作用。乌头汤基本方中怀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通经、祛湿止痛之效;白芍可调经养血、平肝止痛;制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黄芪可补气固表;白芷可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之功;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作用;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的作用,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散寒除湿、舒筋通骨以及通络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怀牛膝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管扩张,刺激对细胞的吞噬能力,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可有效促进炎症因子吸收,发挥抗炎效果;白芍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进疼痛缓解;白芷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扩张血管,促进肩部血液流通,缓解患者肩部肌张力,利于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3]。可见,乌头汤加减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促进自身免疫功能增强,利于疼痛缓解,改善肩关节活动。

本研究因受研究例数、时间、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等因素限制,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性,后期需加大研究例数、延长研究时间,以望取得较为全面、准确研究数据,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借鉴。通过笔者经验总结出,后期采用乌头汤加减治疗肩周炎,需辨证准确,分清病因主次,风甚者应参以补血,寒甚者应参以凉血,依据患者症状不同,实施对症治疗,确保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期间配合适当锻炼,中药煎汤后外敷、推拿等,以望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肩周炎患者治疗以针灸治疗为基础联合乌头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焘,高大伟,吴宇峰,等.乌头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肩周炎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70-73.

[2]李世强.乌头汤联合针刺对寒湿凝滞型肩周炎患者肩功能及TGF-β、PGE2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35(23):3766-3768.

[3]李晶.蜂针针刺疗法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9):180-181.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肩周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臀部肌肉注射的无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