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并发心律失常对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

2021-07-05张丽丽徐继蕊王波

当代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罗非班阿托标志物

张丽丽,徐继蕊,王波

(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山东 枣庄 277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临床发病率、致死致残率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ACS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若未接受及时治疗,易引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1]。由于心脏电生理临床机制尚未明确,且多种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2]表明,替罗非班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疗效显著,对冠脉粥样硬化起逆转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并发心律失常对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ACS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3.86±7.65)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6.83±5.5)个月。研究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4.47±7.33)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6.12±6.3)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ACS并发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检查确诊;②无严重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及药物过敏者;②有血小板减少、脑出血既往病史者;③心肌穿孔者;④肝肾严重功能性病变者;⑤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即患有高血压。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脂类、血小板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指导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80 mg,之后剂量为每天40 mg,持续给药1个月;同时,行冠脉注射10 mg/kg替罗非班,再用微量泵以0.15 mg/(kg·min)剂量持续泵入24~36 h替罗非班。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取患者3~5 mL晨间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冷冻存储待检测。①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方法分别为酶法、电泳法、免疫法。操作均规范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比浊法分别检验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③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均趋于正常值,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K、CK-MB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TnT、CK、CK-MB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s)

表1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s)

注:cTnT,心肌肌钙蛋白T;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参照组比较,b 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组别研究组(n=48)CK-MB(U/L)178.0±71.1 30.4±11.3ab 182.4±68.5 44.3±9.5a参照组(n=48)cTnT(mg/L)25.4±12.6 1.5±0.6ab 24.9±12.8 3.1±1.1a CK(U/L)1 598.1±80.6 158.9±17.3ab 1 587.3±88.6 224.3±21.3a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mg/L)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mg/L)

注:IL-6,白细胞介素-6;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参照组比较,b P<0.05

hs-CRP 11.2±6.7 4.6±2.3ab 11.3±6.1 7.2±3.5a组别研究组例数48参照组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 153.4±26.1 86.4±14.2ab 152.9±25.8 130.6±16.2a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参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ACS主要由患者发生冠脉硬化后出现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粘附聚集与大量释放,异常激活凝血系统,从而诱发血栓形成相关阻塞,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严重时易诱发心肌坏死、猝死和心衰等情况。患者多伴发心律失常,主要是因ACS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损伤,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电不稳定性,增强表达血液儿茶酚胺与脂肪酸,抑制心肌自律收缩,导致应激反应[3-4],同时,心肌梗死、缺血等引发心脏交感神经紊乱,加剧心电活动不稳定性情况,最终诱发心律失常[5]。ACS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需及时接受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与干预,避免病情加重及死亡。

替罗非班是一类非肽类血小板拮抗剂,特异性较高,能有效抑制纤维蛋白质、血小板结合,阻断聚集血小板,预防形成冠脉血栓。此外,该药物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减少发生由微血栓脱落导致的血管远端栓塞的功效,促进梗死区域再灌注,也能减少缩血管物质产生,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血管血流情况[6-7]。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典型的降脂药物,能调节机体脂质高表达,有效阻断炎性反应进展,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TnT、CK、CKMB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在ACS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罗非班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心肌细胞损伤,改善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罗非班阿托标志物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