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07-05张艳明
张艳明
(五邑大学 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随着我校(五邑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推进,成果导向(OBE)理念进课堂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无论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评价,都需要任课教师作出相应的转变。依据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逐步形成了基于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对分课堂+项目引导”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教学评价方面,改革力度不大。这次教改的重点在于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和应用效果。
一、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整体框架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课程目标由毕业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则由课程目标决定[1]。因此,“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首先根据需要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明确了7个目标:(1)能描述针织物组织的分类、性能特点、编织原理及应用范围等,并可将其应用于针织面料的识别;(2)能够将纬编圆机和经编面料上机工艺计算的原理与方法用于面料的设计或改进;(3)能够根据设备参数、产品用途等条件设计新颖美观的圆机提花图案,并制订合理可行的编织工艺;(4)能够根据设计主题、产品用途、设备条件等相关因素制订合理可行的横机面料设计方案;(5)能够根据原料、设备等实际条件实施横机面料设计方案,并以实物与报告的形式展现设计成果;(6)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常规圆机面料进行参数、结构的测量与分析;(7)能够根据给定的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组根据课程目标重新梳理了教学内容,并将其模块化,以更好地对应课程目标。根据各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以知识为主的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或对分课堂的方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内容采用实践的方式,而对于可以形成实物作品的内容则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知识为主的内容既有过程评价也有结果评价,而以能力、素质为主的内容则采用过程评价。最终形成的课程整体教学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整体教学框架
二、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来看,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既不合适也不合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行为进行全面评价,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方式、权重根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确定。
1. 一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评价维度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果评价就是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所以需要确定的是过程评价的一级指标。(1)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对应全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部分知识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活动进行知识的内化。自主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以及后续的课堂活动效果,因此将“个人学习”确定为一级指标。(2)项目引导对应横机产品设计,教学中将一个完整的横机产品设计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性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将“团队项目”确定为一级指标。(3)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是面料分析,需要学生应用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动手分析针织面料的组织结构和工艺参数,在操作过程中深刻体会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因此将“实验分析”确定为一级指标。(4)本课程还需要支撑与个人和团队相关的毕业要求,这是一项非技术性指标,不对应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将“小组合作”确定为一级指标。综上,过程评价的一级指标可确定为“个人学习”“团队项目”“实验分析”“小组合作”。
2. 二级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的确定
(1) “个人学习”的二级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主要是学生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并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既要评价学习行为,又要评价学习成效,既要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价知识的应用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将“个人学习”的二级指标确定为“平时学习”和“提花设计作业”。“平时学习”既评价学习行为,又评价学习成效,其中学习成效主要关注知识的掌握。因此评价内容设定为“平台资源学习”“思维导图绘制”“习题作业”“测验”“头脑风暴”“考勤签到”“课堂表现”。“提花设计作业”只评价学习成效,主要考察知识应用,其评价内容为“拨片式圆机提花工艺设计”和“提花轮圆机提花工艺设计”。
(2) “团队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横机产品设计项目由3到4人的团队通过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三个阶段,最终完成一件横机面料作品的设计与编织任务,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调研阶段的评价指标和内容是“调研报告”,方案设计阶段的评价指标和内容是“设计方案”,方案实施阶段的评价指标是“成果与汇报”,评价内容是“横机作品”和“PPT汇报”。
(3) “实验分析”的二级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面料分析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客观上,简单样品易获取、数量充足,复杂样品不易获取、数量有限;主观上,要求简单样品的分析每个学生必须独立掌握,复杂样品的分析则可通过小组以合作方式完成;内容上,简单样品的分析要求从原料到工艺、从数据到结论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复杂样品的分析则关注组织结构与外观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和解读。因此,将“课内独立实验”和“课外小组实验”确定为二级指标,“课内独立实验”分析简单样品,以“实验报告”作为评价内容,“课外小组实验”分析复杂样品,以“PPT汇报”作为评价内容。
(4) “小组合作”的二级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课堂讨论任务和课后项目任务,因此将二级指标确定为“课堂小组合作”和“课后小组合作”。为便于数据采集,忽略小组合作行为,仅将小组合作成效作为评价内容,“课堂小组合作”的评价内容为“课堂学习成效”,同时为了避免重复采集数据,“课后小组合作”只将“出卷互答”的小组合作任务作为评价内容。
3. 评价方式的确定
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确定,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系统自动评价等多种形式。资源学习、测验、考勤签到由云班课平台自动记录;内容简单或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作业采用学生互评形式,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2];主观性比较强或没有标准答案的内容,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由教师进行统一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则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既能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共进的习惯[3]。
4. 指标权重的分配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加强了学生日常的各种学习活动,因此过程评价的比重应适当增加。经过持续几年的评价改革实践,最终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权重确定为各占50%;一级指标中的“团队项目”持续时间长、耗费精力多,且不再进行结果评价,权重确定为25%;“个人学习”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进行结果评价,权重不宜过高,确定为10%;“实验分析”分配10%,剩余5%分配给“小组合作”。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主要从任务难度和耗费精力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再详述。
5. 评价标准的制定
对于每一个教学任务,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评价标准或者任务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同时也便于学生或小组之间的互评。因此课程组对思维导图绘制之类的小型教学任务给出了简单的要求和说明,对团队项目、提花设计作业等大型教学任务分别制定了详细的任务说明和评分标准并形成统一文档,包括任务说明、内容要求、格式排版要求和评分表四项内容,评分表中包含评价项目和A级标准的要求说明,以及相应的最高分和各等级评分的范围。表1为“团队项目”阶段一任务说明文档中的评分表示例,对学生在该任务中所提交的调研报告给出了具体评价标准。
表1 任务说明书评分表
经过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权重的逐一确定,以及各项内容评价标准的制定,课题组最终构建了比较完整的“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践
1. 多元化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的对比
以2016级针织班学生(共47人)为对象进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教学实践,除了课内独立实验外,云班课记录了所有的过程评价数据。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可以得到各项评价内容的学生得分情况,再根据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便能得到每个学生的过程评价分值,将其按降序排列,并与相应的期末考试成绩(即结果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结果
本课程从2011级开始评价方式改革,因此选取2010级针织班学生进行对比研究。此时课程还保持着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的传统评价方式,平时成绩由三次作业、课内实验报告和考勤构成,46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如图3所示。
图3 传统评价方式评价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结果评价低于60分的学生,都处于过程评价分值75分以下的区域,说明多元化评价方式中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因果性。从图3可以看出,平时成绩的整体区分度较小,为82~92分,期末考试低于60分的学生平时成绩在85分以上,这显然不合理,同时也说明传统评价方式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和因果关系。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与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平时成绩相比,多元化评价方式中的过程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程度,说明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多元化评价的教学效果
为了考察教学效果,本课程对2016级针织班47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还是满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表3 教学满意度调查(%)
四、 结语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云班课大数据建立的“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既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又有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程度以及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使教师能够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评借鉴他人之长,通过自评进行反思和自我提高。另外,基于云班课的过程评价在班课中以经验值进行排名,因为数据清晰可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结果虽重要,但过程更重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