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框架构建与培养

2021-07-05李佳美董庆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框架领域核心

李佳美, 董庆华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服装学院 基础教学部,北京 100029)

21世纪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典型特征的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和人们的工作方式,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电商搭建起交易平台,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人才外取战略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员工以持股的形式分担风险、共享成果,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担负更多的责任[1]。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迅速变革的时代,无论生活还是工作环境都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深刻影响着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思考一个基本问题:21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现代的大学生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框架,期待为能力导向的教和学建立一个可供参考的目标。

一、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框架

当代大学肩负着三个基本使命: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从古老的英国牛津大学到年轻的中国南方科技大学,为社会培养牧师、律师、公务员、医生和教师,乃至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从来都是大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持续变革和动荡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好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混沌系统,即使哈佛大学商学院里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商业生态和人才需求状况。10年前谁能想到西湖岸边的阿里巴巴会从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崛起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所以大学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与社会保持一段微妙的距离,不必过分关注个别行业需要的特殊技能,而应当坚持培养在21世纪成功生活与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培养的人才进入就业市场时具有足够的底气、弹性和适应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领域拥有不同的知识体系,而知识犹如一枚煮熟的鸡蛋,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面的是内容,里面的才是能力。如果暂不考虑各科知识的内容,而抽取所有学科知识中蕴含能力的交集,或者说,各种学科能力历经时间的洗礼最后沉淀下来的高阶能力,那么就非常接近核心能力了。

1. 对于核心能力的学术研究

核心能力并非一个崭新的概念,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在研究高等教育的学习理论和培养目标时都曾经涉及这个概念,只是名称(key competences或core skills)和维度各不相同。布鲁姆(Bloom)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教育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三个不同领域的重要能力:认知领域的思考能力、情感领域的感觉能力和运动领域的行为能力。其中认知领域的思考能力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的感觉能力关注改善学习态度、提高鉴赏水平、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而运动领域的行为能力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2]。托尼·贝塔(Tony Bates)认为,当代高校应当借助数字化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学术知识与关键能力,学术知识是指基于事实、证据和原理的逻辑、概括和抽象,而关键能力则涵盖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各种素质,比如知识管理能力、数字化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战略性思维[3]。袁利平等[4]提出,核心素养(能力)作为源自西方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诉求移植到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必须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发展,才能培养既有创新素养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是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有侧重地研究不同的社会人群,然而他们普遍认为,核心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基本素养,通常包括满足自身与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认知、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同时他们也认为,这种核心能力不同于先天遗传的个体因素,是能够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获得的。这些共识基本界定了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概念。

2. 世界各国的核心能力框架

在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在教育和学习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和学会共处,由此开启了世界各国包括教育机构重组、教师职业发展、基础课程开发和教学效果评价等要素在内的教育改革进程。随后,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教育发达国家,都先后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概念性框架,为指导各国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进行顶层设计。欧盟在《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中提出了八项核心素养,即母语交流和外语交流、数学素养和科技素养、公民素养、数字化素养、社会交往、学会学习、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并且依次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具体描述了每一项核心素养[5]。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在《21世纪核心能力框架》中提出了三大能力领域:学习与创新能力、数字媒体与技术能力、生活与职业能力,其中每个能力领域又分别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分支,比如学习与创新能力领域包括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沟通、合作、创造和创新[6]。我国近20年来十分重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7]。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世界上的国际组织和教育管理机构以不同的价值观为指导,先后设计了不同的核心能力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足于平等、民主的人本主义价值观,主张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欧和北欧国家则追求培养“欧洲公民”,强调核心能力必须有助于大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参与社会决策,实现富足优雅的个人生活目标。美国则聚焦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要求核心能力必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业者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同建设一个法制下的自由社会。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正在由“制器”转到“育人”的轨道上来。

3. 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框架的构建

通过分析以上核心能力框架,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指标体系,但是具体分析各个指标的内涵可以发现,世界上普遍认可的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素养)共有六项: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团队合作、有效沟通、自主性和责任感。此外,还有两项能力也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数字化能力和学习能力,之所以它们没被归入核心能力,是因为我们将其分别当作21世纪的时代背景和学习任务了。本文构建的核心能力框架基于一个假设——大学生都有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这个核心能力框架直接指向一个目标: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取得成功,具体包括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享受生活三个方面。借用布鲁姆的表述方式,将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有效沟通、团队合作、自主性和责任感六项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纳入认知领域、行为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发展领域,构造如表1所示的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框架,形式简约而内涵丰富。

表1 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框架

显然,这个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框架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相去甚远。因为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动教育变革的数字化时代,我们看重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与5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认知领域,我们关注的只是两种高阶思维形式,即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信息化时代,它们对于人们独立自主地进行推理和判断,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非结构性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行为领域,我们只纳入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两项能力。只要拥有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络,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入学习空间,共享资源,交流感情,启迪思想,开展合作。在情感领域,自主性和责任感则鼓励着人们充分利用分布式存在的开放教育资源,持续地进行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追求学业和事业的成就感。

二、 深度学习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2006年辛顿等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时首次提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概念,后来发展成为基于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的一种学习理论[8]。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与美国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深度学习项目报告(SDL)中表示,深度学习是学生胜任21世纪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种基本能力[9]。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实际上是从学习结果的角度诠释了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同时,深度学习也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提供了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1. 深度学习的四项原则

深度学习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1)灵活性。根据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结构和学习基础,所以统一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考核标准从来都不是最有效率的教学范式[10]。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路径。(2)连续性。学生既可以参加传统的课堂学习,也可以参加在线学习,日常的教学活动要争取线上线下的完美衔接,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3)开放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线论坛里,教师预设的问题应当源于真实的生活,以建立抽象的课程理论与感性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学习过的概念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4)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使他们真切体验学术学习的成就感。

2. 支持深度学习的现代教学范式

自主、探究与合作是深度学习的主旋律,新兴的教育技术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了支持。凭借越来越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和越来越便捷的社交网络平台,知识的生产源、传播媒介和获取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从理论上来讲,教学范式应当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转型为“互联网+”时代的能力建构。教师要关心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理解、记忆、评价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种高阶思维能力。并且利用位置感知技术、虚拟技术和仿真技术营造情境化、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利用MOOC、学习管理系统、学习分析技术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智能终端积极地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脸书、博客、维基等社交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学习空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立刻与学习空间里的同学、教师以及专家等开展交流和讨论,获得同步或者异步的建议。在表2中,笔者根据深度学习的原则和自身教学经验列出了传统教学范式与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现代教学范式的12项差别。

表2 传统教学范式与现代教学范式的对比

针对教学形态中的教学重点和课程结构两项内容,笔者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说明。(1)教学重点。教学活动是以学习资源为中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友好互动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学习资源仅仅表达了知识的内容,而学习过程才是培养交流、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和时间却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琳琅满目的学习资源后面是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支持的缺失。因此深度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开放教育资源获得便捷的“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团队要把课堂设计的重心从学习资源转移到学习活动中来,“翻转课堂”体现了这种教学思路。(2)课程结构。历史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崭新的学科,比如天体物理学、生物信息学、金融数学、电子商务等,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也常常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既然我们追求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就应该借助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这将成为课程发展的方向,美国的STEAM教育和创客空间即反映了这样的发展趋势。

三、 结语

核心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深度学习则是培养核心能力的方法,两者统一于高校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一方面,以“批判、创新、沟通、协作、自治和责任”为基调的核心能力体系,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勾勒出一个明确的指导框架;另一方面,以“自主、探究、对话、合作、情景体验和意义建构”为主题的深度学习方式,为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线图。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提供了深刻改变学习方式的条件,如何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了建设“金课”的三条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设计新时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流程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框架领域核心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