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概念教学
2021-07-0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陈小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 陈小明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另一方面,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和语言的一个总的概括。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做好“数与代数”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还未对概念教学建立清晰的认识,并以“注入式”的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数与代数”相关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笔者以“数与代数”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主,对优化概念教学的相关策略展开分析。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结果。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生活经验较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引入概念,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本能地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现有思维发展特点构建现实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实现顺利过渡,从而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并在整数的基础上建立小数的概念,笔者创设了具体的现实情境,引入小数的概念。首先,笔者组织学生展开猜价格的游戏活动,并提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表彰三好学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奖品,你们能猜一猜这些奖品的价格吗?”同时出示文具的标价牌,如:书包45 元,文具盒12 元,彩笔3.5 元,铅笔0.8 元,橡皮0.5 元。这一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融入课堂中。随后,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并请他们将以上数分成两类。学生能够发现一类为学习过的整数,另一类有所区别。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的特征,进而使学生对小数的概念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后续“读、写小数”等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情感以及认识基础。
二、借助数学思想,理解概念
1.借助数形思想渗透概念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对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实现全面理解。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数与代数”的相关概念,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强化每个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运用转化思想挖掘概念
转化思想是一种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尤其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学习新知时便能够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结,并有效启发已有的知识,将新知转化为自己容易理解的内容,以此对旧概念进行深化,进而更新数学知识体系,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三、联系实际运用,拓展概念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全面掌握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获得概念、理解概念,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展概念,以此强化对数学概念的应用。而联系实际问题则能够很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需要组织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概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后,由于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掌握,为了使学生正确利用概念解决问题,并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从理性上升到实践,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活动,并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 平方厘米,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猜一猜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活动:利用24 个棱长是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用乘法算式将摆法表示出来,边操作边汇报。这样一来,便拓展了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实际运用,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概念的掌握。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的自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针对“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成熟,面对这样的知识常常陷入“形式化”的理解层面,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多方面发展为出发点,从他们的认知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从良好的学习场中初步感知概念的形成、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并以此拓展对概念的应用,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