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21-07-02张金玲于海涛
张金玲,江 华,于海涛,柏 琳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453〕
贫血是重度肾脏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肾性贫血患者可出现低血压、肌痉挛等症状,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1]。临床上多对重度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罗沙司他属于第二代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应用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大庆龙南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44.3±4.2)岁;其平均体重指数为22.60±1.48;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42±1.87)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分别有13例、11例、10例及6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4.6±4.3)岁;其平均体重指数为22.70±1.47;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46±1.89)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分别有12例、11例、12例及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的病情被确诊为肾性贫血。2)患者的年龄为20~65岁。排除标准:1)患者近1个月内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或铁剂进行治疗。2)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心、肝或肾功能异常。4)患者患有慢性活动性出血、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和琥珀酸亚铁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的用法是:每周使用100~150 U/kg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分3次注射,共治疗3个月。依据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为其调整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的使用量。琥珀酸亚铁片的用法是:饭后口服,100 mg/次,3次/d,共服用3个月[2]。在此基础上,应用罗沙司他胶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罗沙司他胶囊的用法是:饭前或饭后温水送服,3次/周,共用药3个月。患者的体重若为40~60 kg,让其每次口服100 mg的罗沙司他胶囊;其体重若>60 kg,让其每次口服120 mg的罗沙司他胶囊。依据患者的体重,为其调整罗沙司他胶囊的使用量,每4周调整1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贫血、铁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腹泻及血栓)的发生情况。评定患者贫血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采集患者3 mL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中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的含量。评定患者铁代谢水平的指标包括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采集患者3 mL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将离心机的转速设为3000 r/min。使用此离心机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10 min后,抽取上清液作为血清标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标本中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的含量。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水平提高>2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水平提高15%~22%。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其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水平提高<1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占50.00%),为有效的患者有12例(占30.00%),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20.00%),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占32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5例(占62.50%),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32.50%),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5.00%),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占38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χ²=4.1143。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贫血、铁代谢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水平、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贫血、铁代谢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贫血、铁代谢指标(±s)
组别 时间 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的水平(g/L)红细胞比容(%)铁蛋白的水平(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的水平(g/L)对照组 治疗前 1.98±0.27 71.39±2.43 21.10±3.14 121.12±2.30 18.94±2.10 1.77±0.25治疗后 2.78±0.35 88.19±2.37 29.93±3.20 215.34±3.04 28.02±2.53 2.10±0.37观察组 治疗前 1.95±0.21 71.35±2.19 21.36±3.94 121.49±2.53 18.97±2.23 1.78±0.25治疗后 3.64±0.33 98.37±2.40 38.20±3.35 287.20±3.28 34.24±2.76 2.97±0.33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3例(占7.50%),发生头痛的患者有3例(占7.50%),发生腹泻的患者有3例(占7.50%),发生血栓的患者有1例(占2.50%),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00%;在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1例(占2.50%),发生头痛的患者有1例(占2.50%),发生腹泻的患者有1例(占2.50%),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χ²=4.5006。
3 讨论
肾脏疾病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肾脏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发生肾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炎、肾小管损伤及肾血管病变等。尽早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改善其病情,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生存质量[3]。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疾病患者可发生贫血等并发症。临床上多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铁剂等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单用重组人促红素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发生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栓等不良情况[4]。单用铁剂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释放过多的自由基,降低其对铁的吸收能力,影响其疗效。罗沙司他属于第二代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属于高度糖基化的一种多肽蛋白质。应用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其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的合成和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加速其体内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提高其机体对铁的吸收能力,激活其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减少其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应用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水平、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应用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贫血。在本研究中,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应用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贫血,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