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体验 统筹整合 全员参与
——古镇研学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几点思考

2021-07-02陈建新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研学古镇活动

□ 陈建新

研学旅行是拓展学生学习边界,连通学生校内外生活的重要媒介。教育部等11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选择合适的研学课程资源是开展研学课程的必要准备。古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古镇这一独特的地域优势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开展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如何设计古镇研学课程并顺利推进实施是地处古镇周边的学校应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一、群策群力,让活动设计内容准

“近处无风景”,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往往缺少兴趣。因此,活动设计要调动全体师生的热情,邀请他们共同参与策划,用“探秘”和“深挖”的心态共同开发课程。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流、讨论后,课程设计者还应请专家进行指导,逐步明确课程的具体内容。

所谓“自下而上”,即充分发挥全体学生、教师的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感受初步提出研学的内容。然后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与提炼,并结合学习时间、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组织的可行性等逐步确定研学内容,完善研学计划。

比如,一位教师的父亲曾是乌篷船的“船脑头”,因此,她选择了“乌篷悠悠”为研学课程的主题;再如,一位书法教师在与古镇的书法家进行交流后发现,古镇中有着许多书法遗迹,像碑记、路牌、界碑、楼名、告示、牌匾等都属于不错的书法遗迹……由此,关于古镇的书法研学课程逐渐形成。

所谓“自上而下”,即在前期凝聚教师智慧的基础之上,邀请专家对研学课程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进一步打磨,最终确定各项内容,完成顶层设计。比如,K小学在开发柯桥古镇研学活动课程时,将课程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家乡地域文化历史,培养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二是传承和弘扬“柯桥实验”精神,促进少年儿童新时代的社会化发展;三是在查找资料、调研和走访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务实精神;四是培养以劳动品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

由此,学校研学课程的开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整个研学活动课程也从个别师生点燃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

二、关注体验,让活动实施目的深

研学与游览不同,不仅要有“研”有“学”,还要在研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古镇研学为例,研学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搬到古镇上,也不是“到古镇去学习”,而是要关注师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强化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熟悉,让学生充分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养成家国情怀。

(一)关注学生的体验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研学内容要与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相匹配。古镇研学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从社会学的概念来说,可以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具体而言,包括建筑、器物、人物、景物、美食、风俗、故事等。首先,研学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不要过于困难和艰涩。其次,研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柯桥古镇的历史与文化,K小学设计开发了系列实践体验型项目——寻访“古镇往事”,让学生通过采访老柯桥人,写下录《古镇往事》的记录性文章;开发“老照片后的故事”的课程,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老照片,探寻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从而了解当时“老柯桥”的生活、经济、文化样貌,激发学生爱古镇、爱家乡的情感……

(二)关注教师的体验

开发、实施研学课程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师的精力有限,要确保课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活动设计、组织者必须对活动进行有效整合。以古镇研学活动为例,具体应关注以下方面。

1.古镇研学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古镇研学课程作为拓展性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只有将它与各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古镇研学课程涉及面广,几乎包括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与各学科的整合具有先天的优势。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还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可以与研学活动有机地结合。比如,研学活动与语文学科整合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游览,写游记、写诗歌,赞美古镇之美;与数学学科整合时,可以让学生研究各种古镇内典型的建筑,如探究桥梁的形状与牢固性的关系……同时,古镇研学课程的开发也离不开学科整合。比如,在语文课上完成写作后,学生可以配上图画和照片;在数学课上探究建筑的奥秘,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又可以写成作文甚至小论文;在研究碑刻、牌匾等书法作品时,学生须了解书法家的故事,无形中又与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

2.古镇研学课程与少先队的活动进行整合。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对少先队员进行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研学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整合,能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比如结合古镇特色,开发古镇小导游课程,开展小导游活动就是活动整合的范例。如A小学的“青石板导游团”,从2000年成立至今,一直活跃在安昌古镇上。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可以开展“红领巾寻访古镇革命人士”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平时还可经常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如采访小皮匠、钟表匠等手艺人。学生走进古镇,感受、寻访、探究人和事,在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劳动的幸福。

3.各研学团队间进行统筹整合。由于古镇研学地点集中,而小学里的班级比较多,如果不统筹协调,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群学生混乱地充斥在古镇中,影响古镇日常活动,给古镇旅游与商贸带来麻烦。因此,在开展研学活动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要与学校各部门、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各个团队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在学期初就制订好研学活动计划,落实好研学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避免活动时间和空间发生冲突。

4.校内与校外活动之间进行整合。一场古镇游学活动要从校内动员开始,到回校后总结结束,这是校内、校外结合的“小循环”。同时,古镇研学课程的“基地”虽然在校外,但研究与活动并不局限于校外。学校可以聘请古镇办的专家、熟知古镇文化的学者或知名人士、有专长的家长和有手艺的师傅等,作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请他们进校园讲解古镇文化、历史和故事,演示手工艺技术等,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程。这可以看作是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大循环”。学校还可以开展《古镇往事》《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等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实地进行采访、调查,并对调查的成果进行评比,将好的作品汇集成册,或发布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这些做法放大了学生的成果,既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又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得到了家长和校外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协助,研学活动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及时有效,让活动评价作用强

研学活动课程与日常的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其主题来源于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在研学课程中,学校带领学生通过探究、服务、制作、绘画、书写、体验等方式,培养其综合素质。这样的课程特性决定了其开发、实施与评价的特殊性和连续性。对研学活动做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能较好地促进研学活动的开展。以古镇研学活动课程为例,具体应关注以下方面。

1.要重视表现性评价。在研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开展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比如,某教师在执教《古镇门票》《古镇的桥》等研学活动课时,对学生的创新设计大加赞赏,有效激发了学生研学的积极性。

2.要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展示性评价。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习作、绘画、书法、调查报告等作品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评奖、展览、公众号发布、推荐到刊物发表等方式进行展示。对相关的诗朗诵、戏曲、舞蹈等则要提供舞台让学生进行表演,或拍成微电影进行展示。这些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研学的积极性,延续研学活动的功能。

3.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在古镇研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家乡、对古镇的热爱予以呈现、放大。如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明确心中的乡情。学生填写“喜欢家乡(古镇)的十点理由”等类型的问卷调查,在表达自我感情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家乡、认识古镇。

“游”“学”一体化的研学旅行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用实际行动探索世界、获得真知,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获得感悟。可以说,研学旅行课程对于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设计和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应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鼓励多方参与,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同时,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学校还应关注研学活动的总结环节,延续课程的效益,让研学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猜你喜欢

研学古镇活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