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2021-07-02刘启龙
刘启龙
(惠州市惠城区江南医院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1)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骨折的发生几率也逐渐增加,骨折主要是通过外力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骨连续性及完整性发生中断,创伤是到至骨折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成为创伤骨折,而四肢创伤骨折是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对四肢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66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8岁和55岁,平均年龄为(35.96±6.20)岁;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9岁和54岁,平均年龄为(35.84±6.4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测量患者的健侧,根据测量结果来了解患者髓腔的大小,从而根据髓腔大小准备符合患者情况的髓内钉。然后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手术,保持患者合理的手术体位,并进行硬膜外麻醉,将切口选在患者结节上方,暴露出患者的骨折部位,采用牵引下手法进行,扩髓后将髓内钉合理的放置在患者的髓腔内,并将其进行固定和加压,最后清洗术腔进行缝合[2]。将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法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和骨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牵引固定,待患者的患肢肿胀消失后方可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患者如果是闭合损伤需要对其损伤部位进行切口,然后将骨折部位暴露在视野中,通过X线透视在垂直骨纵轴方向的骨断裂近端和远端,然后将外固定螺钉穿入患者的骨断裂端[2]。患者如果是稳定性骨折需要采取单平面骨折端加压固定进行治疗;将双侧外固定器的原理用在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经治疗后活动能力恢复正常且骨折部位功能未受损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可以利用拐杖行走,且骨折部位功能有明显改善视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难以行走,且骨折部位恢复情况较差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标准差用来进行表达计量资料,t对其进行检验;同时n(%)用来进行表达计数资料,χ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则说明该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当前骨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旦患者发生骨折,其骨块的血供功能会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虽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同时也损伤到了患者的身体,容易造成并发症的出现。有相关研究表明,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疼痛感,安全性也比较高。同时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实用性也非常高,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单,且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小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创口,缩短手术时间,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术痛苦。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6%和84.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综上所述,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