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影响因素
2021-07-02张述霞
张述霞
(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科,山东 济宁 272000)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许多护理人员常常由于疏忽或其他原因而造成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给病人的安全和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还可能加重病人的疾病负担,使护患关系紧张,对精神科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要积极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但是考核机制也影响了主动性[1-2]。许多精神科护士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报告的意愿较低,所以对不良事件要积极应对[3]。通过上报意向,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上报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精神科护士整体护理水平,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4-5]。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开展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调查结果可信。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住本院精神科的患者,男性58人,女性42人,患者年龄在13-88岁,平均年龄(35.2±33.9)岁,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自制的精神科护理不良反应报告书详细记录了精神科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自制的精神科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家属在出院时填写。总计发放110分问卷,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90.91%。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基本资料、健康相关行为、体检指标全面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为73%,患糖尿病的患者为45%,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有30%。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影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不良事件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意外事件,如跌倒烫伤,而精神病人则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不能正常处理客观事件,极易发生逃跑、自杀、伤人等行为,护理人员若照料不周,极易引发副反应。发生在病人身上的不良事件,包括病人的原因、家属的原因、医院的原因、护理人员的原因等多方面,精神病患者自身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很容易产生各种被害妄想、被控制感、负罪感、命令性幻听、会感觉到病友或当班护士想要加害于他,这样就会出现各种伤害事件,还有病人可能受心理、情绪的影响,出现各种意外伤害事件,此外,有突发脑血管病的病人会感觉头晕、心跳加快,不能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从而延误了治疗结果。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甚至强迫病人进病房,导致病人产生逆反情绪,出现逃跑现象。此外在患者长期住院期间,家属未探望,也未得到亲情的关爱,导致患者出现悲观、焦虑等异常情绪,甚至对自己的病情失去信心。此外因为许多医院设施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卫生员不按规定正确放置物品,常常会漏掉各种刀具,造成精神病人受伤。另外,护理人员因工作压力大、夜班时间长,极易出现各种护理差错,不能遵守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强,在护理中未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对病人出现的情绪波动情况也未能及时处理,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护理知识不足,在学校护理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培训,整体护理水平低,无法对病人出现的自残行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精神科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愿较低。
3.2 精神科护士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策略在临床护理中,护士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危及病人的身心健康。当前针对护理人员不良护理事件主要以批评惩戒为主,但大部分的不良事件是由机构问题引起的,而非护理人员个人责任,因此需要积极采用无惩罚报告制度,从而消除隐瞒护理人员不良护理事件报告的现象,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安全监测,这样也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对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所以,为有效地改善精神科护士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整体倾向,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建立主动报告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心理负担,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要加强新人的培养,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晨晚间护理中的安全检查及患者和家属的安全宣教工作要落实到实处。要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做好三查七对,强化安全意识,因为安全意识是护理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
常见的精神科不良事件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等其中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对他人进行攻击的一种行为,也是非常严重的紧急状况,需要立即处理,对于暴力行为需要做好提前判断。由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患者会突然出现精神症状明显波动和加剧,出现拒绝接受治疗合作以及执行病房规定的行为,或者突然情绪激动高声喊叫,言谈具有一定的威胁,对周围人或特定人员具有明显敌意,并且以杀人威胁。当患者有冲动行为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疏散其他围观病人,用简便的语言确保患者的情绪稳定,同时要考虑人员安全,对暴力行为者需要通过言语劝诱,身体约束,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去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患者精神症状,自杀行为则是通过各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目前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所以要加强精神科护理的自杀行为事件,预防对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要采取妥善的措施避免。自杀行为积极治疗,确保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使用刀具、玻璃器皿或药品等,吊扇电灯等生活设施开关,需要增加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成为自杀工具,对于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加强监护每隔10~15分钟对病人的症状进行及时巡视,并且指派专人护理,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情况,减少自杀的倾向,抽走行为,则是指没有准备或告知亲属,而突然。不然离家外出对于老年痴呆精神病患者而言,出走行为非常的常见,因为精神病患者自我防护能力比较差,所以出手行为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件,大多数的出走行为患者会利用平常的机会快速出逃,例如在门口附近活动,趁乱出走,还如果患者无意识,则不知必会,旁若无人的从工作人员身边经过出走表现漫无目的,危险性比较大,因此对初有病人需要加强入院指导,使其快速认知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周围人群,使患者进。在熟悉环境消除不良反应,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患者心里是否有无出走的意图,如果患者无法安心住院,则需要积极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强患者入院的主动性。管理者自身需要充分认识到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倡导无惩罚的安全文化管理策略,针对无上报者需要惩罚,而不是针对情节轻重加以处罚,从而有效的解决当事人思想上的顾虑,另外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倡导建立不良事件上报机制,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文件出台,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很多医院开始建立具有医院特色的不良事件上报体系,对整个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在新时期要采取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加强信息安全的收集与共享,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策略。有效消除不良事件举报的相关问题,医院要高度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结合护士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进行分层次管理,通过发放不良事件宣传册,制定不良事件预防管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正确认知。确保不良事件管理控制的整体水平,增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正确处理能力,对不良事件发生当事人需要给予适当的情感护理和团队支持,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疏解能力,同时科室应该积极营造不良事件上报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不良事件分享分析不良事件,对事不对人,重点关注不良事件当事人发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效消除护理人员内心不安恐惧的情绪,为不良事件的应正确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