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的主要种类、危害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上)
2021-07-01王中林
王中林
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植食性昆虫,是多数林木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枝)害虫。随着造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及林木树龄增加,天牛类蛀干害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已成为生态防护林、果树经济林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笔者在分析主要天牛种类、危害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防控实践经验,提出其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以供参考。
一、主要种类
天牛,全世界已知的约有45 000种,我国发现的有3 1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8种。
1. 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又称柳星天牛、白星天牛。成虫,体长17~39毫米、宽7~12毫米,体黑色;鞘翅黑色、有光泽,光滑无刺,各有约20个白斑;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前胸两侧各有1个刺状突起;触角11节,基部蓝黑色。幼虫,老熟时长约50毫米,乳白色,无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纹。蛹,长30~37毫米,裸蛹,黄白色。
2. 星天牛
星天牛,又称花牯牛、盘根虫等。成虫,体长36~50毫米,体黑色;鞘翅呈黑色、有光泽,具肩刺,各有大小不一的白斑约20个;触角鞭状、11节,细长、卷曲;前胸背板中部有3个瘤状突起,两侧各有1个粗短的刺突。幼虫,老熟时体长45~60毫米,扁圆筒形,头大略扁,乳白色至黄褐色,背面肉质突起呈椭圆形、中央有2个横沟。蛹,长30~38毫米,纺锤形,初期为乳白色,后期呈黑褐色。
3. 锈色粒肩天牛
成虫,体长28~39毫米(雄虫比雌虫小),黑褐色;鞘翅肩角向前微突、无肩刺,翅基1/5部分密布黑色光滑颗粒;触角基瘤突出,较体长略短(雌)或略长(雄),柄节粗短;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后端2条横沟明显。幼虫,老熟时体长42~60 毫米,扁圆筒形,黄白色,前胸背板黄褐色,密布棕色颗粒突起。蛹,纺锤形,长35~42 毫米,黄褐色。
4. 桃红颈天牛
桃红颈天牛,又称红颈天牛、铁炮虫等。成虫,体长28~37毫米(雄虫身体比雌虫小),体黑色,有光亮;鞘翅翅面光滑,基部比前胸宽,后端较狭;颈多呈红色,南方也有黑色型;前胸背板红色,背面有4个光滑疣突,具角状侧枝刺;触角蓝紫色,基部两侧各有一叶状突起。幼虫,老熟时体长42~52毫米,乳白色,前胸背板前半部横列4个黄褐色斑块。蛹,长35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后期呈黄褐色。
5. 桑天牛
桑天牛,又称粒肩天牛等。成虫,体长3 4~4 6毫米、宽8~16毫米,黑褐色或黑色,密被青棕色或棕黄色绒毛;鞘翅基部有黑色光亮颗粒状突起,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触角长(超过体长),呈丝状,11节,基部2节黑色,其余为黑褐色、灰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45~60毫米,圆筒形,乳白色;头黄褐色,缩在前胸内;前胸背板密生黄褐色刚毛,后半部有红褐色颗粒。蛹,长30~50毫米,纺锤形,初期呈淡黄色,后期为黄褐色。
6. 松墨天牛
松墨天牛,又称松褐天牛、松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之一。成虫,体长15~28毫米,体色橙黄色至红褐色;鞘翅上布满黑色与灰白色斑点,末端近乎切平,各具5条纵纹,由方形黑色、灰白色绒毛斑点相间而成;触角棕栗色,雄虫的超过体长1倍多,雌虫的超过体长约1/3;前胸侧刺突较大,圆锥形,前胸背板有2条橙黄色条纹,与3条黑色纵纹相间。幼虫,老熟时长约43毫米,乳白色,头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间有波状横纹。蛹,长20~26毫米,圆筒形,乳白色。
7. 褐梗天牛
褐梗天牛,是携带拟松材线虫能力较强的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0~30毫米,褐色或红褐色;鞘翅基部分布粗大刻点,表面刻点稀疏,末端圆形,有2条平行的纵隆线;雄虫触角粗长(为体长的3/4),雌虫触角较短(为体长的1/2);前胸兩侧扁圆形,长大于宽。幼虫,老熟时长约37毫米,棕黄色,圆筒形;头部较大,宽大于长,一半缩入前胸;前胸背板长小于宽,前缘白色。蛹,黄白色。
8. 双条杉天牛
双条杉天牛,又称双条天牛、蛀木虫。成虫,体长9~15毫米,黑褐色;鞘翅具2条棕黄色横带;前胸两侧弧形,被淡黄色长毛,背板有5个小瘤突,排列成梅花状;触角略短于体长(雄虫),或为体长的1/2(雌虫)。幼虫,初龄时淡红色,老熟时长约22 毫米,前胸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1个“小”字形凹陷和4块黄褐色斑纹。蛹,长15 毫米左右,裸蛹,淡黄色。
二、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1. 光肩星天牛
①发生规律
1~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卵越冬。翌年4月(气温>10℃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危害;老熟幼虫5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13~25天,末期为6月下旬。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10月下旬结束;在树干上交尾后,啃树皮做产卵槽,每槽产卵1粒,雌虫一生产卵21~33粒;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盛期为7~8月,卵期13~14天;6月底幼虫开始孵化,蛀食危害至10月底11月初(气温<6℃),在蛀道内越冬。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柳树、杨树、悬铃木、榆树、七叶树等。
③危害特点
成虫咬食树叶、幼树枝皮及木质部;刻槽产卵部位多在直径3~6厘米的树干、侧枝基部,树龄越大刻槽部位越高。初孵幼虫蛀食韧皮部,25~30天(3~4龄)后蛀入木质部形成“U”形或“S”形蛀道。
2. 星天牛
①发生规律
1~2年发生1代(南方1年1代,北方2年1代),以幼蟲在树干基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15~25天。5月上旬至6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由南至北依次延迟),盛期为5月底至7月上旬;交尾后选树皮缝做横沟槽产卵,覆盖以褐色胶质物,雌成虫一般产卵200粒,卵期7~10天;幼虫孵化1~2个月后蛀入木质部,冬季在蛀道内越冬。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元宝枫、柑橘、杨树、柳树、榆树、悬铃木、枣树、板栗等。
③危害特点
成虫咬食树叶、嫩枝皮,多选衰弱树、直径大于5厘米、距地面2.5米以下部位(尤其是30~50厘米)产卵,产卵处表皮凸起呈“T”形。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和木质部间向根颈蛀食10~15厘米,1~2个月后蛀入木质部,向上蛀食成多条虫道,从树木被害处排出成堆粪屑。
3. 锈色粒肩天牛
①发生规律
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蛀食危害;5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21天,5月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为末期。成虫(寿命65~80天)羽化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下旬,活动至9月中旬;羽化后钻出羽化孔,爬至树冠取食新梢嫩皮补充营养,雌成虫交尾后产卵于树干下部树皮缝产卵槽内,一般产卵量为43~133粒,卵期12~14天;幼虫历期22个月。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国槐、柳树、黄檀等。
③危害特点
雌虫多选直径8 厘米以上的树干基部产卵,覆盖以草绿色糊状分泌物;钻蛀性极强,初孵幼虫由韧皮部垂直蛀入,2~3龄幼虫在枝干韧皮部和边材部分横向蛀食,粪屑悬于排粪口处,再向内蛀食木质部至髓心附近后,转而向上、向外蛀食,最后返回韧皮部,蛀道呈“Z”形。
4. 桃红颈天牛
①发生规律
2~3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和老熟幼虫越冬。成虫羽化始期为5月下旬(由南至北依次推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为末期。钻出羽化孔补充营养,2~3天后在枝条上交尾,产卵于枝干树皮缝隙(主干裂缝、主枝基部裂缝)中,以距地面35厘米以内树干裂缝产卵较多,卵期7~8天。幼虫孵化后向下依次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第三年4~6月老熟时在蛀道内作室化蛹,幼虫历期23个月。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桃、杏、李、樱桃、梅、核桃、郁李、柿、花椒、樱花、榆树、柳树、杨树等。
③危害特点
产卵槽为方形伤痕;幼虫孵化后向下蛀食危害韧皮部,翌年体长约30毫米后蛀入木质部危害,蛀孔外及地面上堆积有红褐色粪屑。
5. 桑天牛
①发生规律
1~3年发生1代(广东、海南地区1年1代,江苏、山东地区2年1代,河北、辽宁地区2~3年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成虫寿命约40天,有假死性,始见期为3月下旬至7月上旬(由南至北依次推迟),取食桑科植物10~15天后交尾产卵(卵期8~15天)于深达木质部的“U”形刻槽内(每槽1粒),以黏液封闭槽口,产卵延续期20天左右,一般产卵量为100多粒。幼虫孵化后,蛀食木质部、心材,甚至可达根际;末龄幼虫2~6月开始化蛹(由南至北依次推迟),蛹期26~29天。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桑、苹果、梨、海棠、桃、李、杏、樱桃、柑橘、枇杷、无花果、山核桃等果树,以及毛白杨、柳树、榆树、刺槐、构树、朴树、枫杨等。
③危害特点
多选直径5~35毫米的枝干(以直径10~15 毫米的枝干居多)产卵。幼虫孵化后,先向上蛀食10毫米左右,再沿木质部向下蛀食至心材;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向外蛀一排泄孔排出粪屑。
6. 松墨天牛
①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多为4龄)在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寿命50~65天,不善飞翔,趋光性弱,喜温、忌阴雨,始见期为4月中旬,盛期为6~7月,末期为11月;取食一至二年生嫩枝皮10天后交尾(可多次),产卵于干枝刻槽内(每槽多为1粒),产卵期平均60天,一般产卵量为40~180粒。幼虫(共5龄)孵化后依次取食韧皮部、边材、木质部,蛀食危害至11月底,12月上旬越冬。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黑松、马尾松、赤松、落叶松、雪松、湿地松、火炬松、云南松等松科植物,以及冷杉、云杉、铁杉、黄杉、银杏、栎等。
③危害特点
成虫喜光、喜温(20℃左右),多选郁闭度小的疏林、林窗或密林外缘林木产卵,在补食营养、产卵过程中,将体内携带松材线虫传播到新寄主上;幼虫孵化后取食韧皮部,2龄时转食边材(蛀道弯曲不规则),3~4龄时蛀入木质部(蛀道呈“U”形),蛀食时发出嚓嚓的响声,并排出大量粪屑。
7. 褐梗天牛
①发生规律
1~2年发生1代(湖北地区1年1代,山东地区2年1代),以低龄幼虫在韧皮部、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盛期6月中旬,末期为9月中旬。成虫羽化始期为5月上旬(由南至北依次推迟),盛期为6月中下旬、8月中旬,末期为10月上旬。羽化后咬食松针、幼嫩松枝补充营养,当天交尾,翌日产卵,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20粒;幼虫孵化始期为6月上旬,末期为10月初;幼虫共6龄,危害至11月底,12月上旬越冬。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油松、黑松、赤松、雪松、华山松、马尾松、樟子松、落叶松等松科植物,侧柏、圆柏等柏科植物,以及冷杉、柳杉、栎、杨树、桦树、榆树、柳树等。
③危害特点
褐梗天牛成虫喜欢选择衰弱树或新枯死树产卵;幼虫危害根部、树干,树干1米以下幼虫数量较多;初龄幼虫由韧皮部向边材取食,蛀道不规则、弯曲、浅平;3龄幼虫蛀食木质部,蛀道为直线形或“L”形;整个幼虫期仅有1个排粪孔。
8. 双条杉天牛
①发生规律
多数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少数2年 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边材的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成虫始现,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后潜伏于树皮缝、树洞等隐蔽处,善飞翔,多在午后、傍晚交尾(可多次),3月中旬开始产卵于树皮缝、伤疤处,每处产卵1~10粒,卵期7~14天。3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蛀入皮层危害,5月中旬开始蛀入木质部,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筑椭圆形蛹室化蛹(蛹期20~25天),9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为成虫越冬。
②主要寄主
主要寄主植物为侧柏等柏科植物。
③危害特点
成虫喜欢在纯林、郁闭度大的林分中的新修剪枝、新采伐木、木桩及被压木、衰弱木上2米以下树皮缝内产卵。幼虫取食于皮、木之间,幼虫孵化1~2天后蛀入皮层危害,被害处有少量细碎粪屑排出,受害树皮易剥落;幼虫在皮下蛀食约50天后蛀入木质部危害,在表面形成弯曲不规则的扁平坑道,充满黄白色粪屑。
附注:《天牛的主要种类、危害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下)》将在本刊2021年第4期发表,请继续关注。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 邮编: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