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结合针刺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2021-07-01肖昌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腹盆腔炎艾灸

肖昌云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北京100029)

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疼痛、白带增多、盆腔包块等,常由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病情迁延、反复,严重者会导致输卵管阻塞及不孕[1]。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短期疗效良好,但药物不良反应较多[2]。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带下”范畴,艾灸或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中医临床医师常用的方法[3]。本研究采用艾灸结合针刺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收治的104例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年龄23~47岁,平均(36.79±2.26)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0年,平均(6.51±0.83)年。治疗组年龄21~48岁,平均(36.75±2.3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6.53±0.8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125)。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4]。病程6个月及其以上,症见下腹坠痛,腰骶疼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实验室检查示阴道分泌物出现大量白细胞,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妇科学》中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诊断标准[5]。症见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味臭,舌质红苔黄。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急性阑尾炎者;输卵管出现妊娠流产或破裂者;卵巢囊肿蒂扭转或卵巢囊肿破裂者;异位妊娠者;妊娠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51,0.1g/粒)口服,每日1次,每次1粒,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治疗组 给予艾灸结合针刺治疗。①针刺方法。取穴:曲骨、归来、气海。操作方法:嘱患者排尽小便,以0.30mm×50mm毫针刺入穴位,捻转得气,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针感要求:曲骨穴针感要达到子宫,归来穴针感应向卵巢部放射,手法要求提插均匀一致,同时结合小幅度捻转,以得气为要。留针时,患者腹内有酸、麻、胀感为佳,气海中等刺激,小幅度捻转,针感放射至尿道。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②艾灸方法。选用木质双孔艾灸盒,取3cm艾炷点燃,插入艾灸盒,将艾灸盒放于患者小腹正中位置,注意不要碰到针。艾炷燃尽后即可移除艾灸盒。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痛、小腹坠胀、带下量多,按症状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②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无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盆腔积液、盆腔包块均减少≥70%。显效:轻度腰骶痛,略有小腹坠胀,少量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小腹部有轻度压痛,盆腔积液、盆腔包块减少20%~<70%,C-反应蛋白水平<30mg/L。有效:中度的腰骶痛和小腹坠胀,中量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小腹部中度压痛,盆腔积液、盆腔包块减少<20%,30mg/L≤C-反应蛋白水平<40mg/L;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痛、小腹坠胀、带下量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痛、小腹坠胀、带下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下腹疼痛积分 腰骶痛积分治疗组 52 治疗前 1.06±0.05 1.17±0.16治疗后 0.65±0.03△▲ 0.72±0.06△▲对照组 52 治疗前 1.81±0.07 1.95±0.18治疗后 1.62±0.11△ 1.74±0.21△组别 例数 时间 小腹坠胀积分 带下量多积分治疗组 52 治疗前 1.03±0.15 1.21±0.08治疗后 0.58±0.12△▲ 0.74±0.13△▲对照组 52 治疗前 1.78±0.17 1.85±0.10治疗后 1.46±0.16△ 1.52±0.08△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3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发病率在40%以上,好发于30~50岁中年女性[6]。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病因为女性盆腔上生殖道各种病原菌感染,以沙眼衣原体和淋菌感染为主[7]。劳累、受寒、房劳等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病原菌难以清除,疾病经久不愈。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为下腹部隐痛、腰骶部酸痛、小腹坠胀、白带量增多等。临床治疗该病以抗菌消炎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通常症状消除不彻底[8]。盐酸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治疗盆腔炎疗效良好,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9]。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带下”范畴。带下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其言:“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傅青主女科》言:“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带下病病机为任、带脉失约。居住潮湿或冒雨涉水,外感湿邪,蕴于胞中,蕴而化热,湿热注于任带;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房事不洁导致湿热内侵胞宫,损伤任带;情志烦躁易怒,怒伤肝,肝克脾,脾失运化,湿气蕴结化火,湿热注于下焦,侵入任、带脉,任、带脉失于约束。带下病主要是湿邪致病,治疗应重在祛湿。《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湿淫所胜,平以苦热。”《标幽赋》言:“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针灸甲乙经》言:“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坚,小便闭,曲骨主之。”

针刺或艾灸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10]。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对炎性物质渗出、变性和增生均有调整作用,能有效改善炎症局部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减少血液和淋巴液的淤滞,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缩短炎症过程,减轻疼痛[11]。艾叶具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带、散寒除湿之功,是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要药。通过针灸温通局部的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血管的通透性更好,有利于炎性物质的代谢,促进炎症的消退[12]。本研究针刺曲骨、气海、归来可清热祛湿益肾、行气通络止痛,艾灸腹部可增强温经祛湿止痛、活血调经化瘀之功。曲骨为任脉要穴,为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交会穴,有培元补肾、清热通经的功效;气海为任脉穴,有调经补气、清热利湿的功效;归来为足阳明胃经穴,有补益气血、调经通络的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痛、小腹坠胀、带下量多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艾灸联合针刺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本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标准的客观指标较少,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在作用机制上没有深入研究;艾灸联合针灸方法没有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等,后续将围绕上述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小腹盆腔炎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睡前的养生秘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