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7-01倪科卿
倪科卿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党中央高度重视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军转安置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1)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28/c64094-25072958.html。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安置退役士兵,使其成为社会强有力的建设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每年退役的士兵高达几十万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社会经验,其在退役就业方面存在很大挑战。虽然国家制定很多优惠政策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但是能够成功就业的人数比例较低。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退役士兵就业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顺利就业。
当前关于退役士兵就业问题的研究大多从职业技能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5]。而关于退役士兵的社会适应研究较少。张雪峰以上海某街道为例研究了当前我国退役士兵的职业转向障碍及社会工作介入,他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退役士兵普遍存在适应性障碍[6]。刘伟认为大部分士兵在退役之后参与社会建设时,存在角色适应困难[7]。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退役士兵在进入社会之后存在适应障碍[8-9]。由于较长时间进行封闭式管理,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当退役士兵重新回到社会中,存在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的不适应。基于此,本文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发生变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Hillage和Pollard提出就业能力是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在同一组织中转换角色和必要时获得新的就业的能力,并认为其本质是在劳动力市场自如流动,通过持续就业实现自身潜能[10]。关于就业能力的结构和测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Fugate et al.(2004)将其分为职业生涯认同、个体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11]。Van Der Heijde和Van Der Heijden基于胜任素质,将就业能力分为职业技能、期待和最优化、个性灵活性、合作意识和平衡[12]。
国内学者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农民工群体,宋齐明基于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他将就业能力分为知识掌握、认知性技能、组织胜任技能、职业态度四个维度,通过数据发现,课外环节对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显著作用,课业支持因素对就业能力的培养有待提升[13]。而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主动就业并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的能力。
(二)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有两方面的含义:长期性适应,即:个体为求得生存与发展,生理机能或心理结构上产生改变,以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环境的历程。另一种类型是即时性的适应过程,即有机体感官随着所接受的刺激的持续延长,感受性水平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感官适应[14]。退役士兵经历了数年的部队生活,与外界接触少,当再次回到社会时,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包括生活习惯、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格格不入,需要再社会化和再适应的过程。本文中退役士兵的社会适应是指在退役后融入社会的过程。
(三)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精神学领域,之后在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社会支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支持,包括物质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15]。退役士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役时为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贡献,在退役时理应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的主体包括各种社会形态,国家、企业、社团和个人等[16]。本文在研究退役士兵的社会支持时主要考虑社会组织的职业技能教育以及国家政策支持。
(四)人格特质理论
Pervin指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的特征系统,这种特征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而特质则是建构人格的基本砖块,具有影响人类外显行为和感知的作用[17]。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最早的Allport的人格特质理论到现在的人格七因素模型,中国学者在国外的人格特质理论成果基础上进行中国化研究,编制出适合中国人的人格测试量表。本文主要是采用McCrae and Costa构建的人格五因素模型,把人格分为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18]。其中,神经质反映个体情绪稳定状态以及内心体验的倾向性;外倾性反映个体与外界的交互以及动力特征;开放性反映个体的创新性、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宜人性反映与人交往方面以及人性;严谨性主要是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成就的动机和责任感[19]。
(五)总结
该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作出简要的概述,并就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做了归纳总结。通过梳理文献,本文认为影响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考虑退役士兵的人格特质,而外在因素主要考虑职业技能教育和政策执行两个方面。结合社会支持理论与人格特质理论,深入研究影响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因素。
三、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1.人格特质与就业能力
人格特质作为影响人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在研究就业创业行为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金春和张玉柯从人格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了人格特质对认知能力的促进效应,以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开放性积极人格具有较好的就业选择,同时积极性人格对认知能力有更好地促进效应[20]。陶漫和胡文靖以五大人格模型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创业者人格特质对创业的影响,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大部分成功创业的毕业生表现出较高的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严谨性和低神经质[21]。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退役士兵的人格特质对其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H1a:退役士兵的开放性人格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退役士兵的外倾性人格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c:退役士兵的严谨性人格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d:退役士兵的宜人性人格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e:退役士兵的神经性人格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与就业能力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退役士兵在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以及享受国家就业扶持政策时,能够提升其就业能力。童山东和曹向东指出加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工作可有效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或成功创业,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身份转换、快速融入社会[22]。姚霞和陈斌指出针对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政府妥善安置国防资源,提高人力资本收益,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3]。许多学者提到对政策认知不到位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24]。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职业技能教育对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政策支持对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
许多学者在研究退役士兵就业能力时,指出缺少社会经验是主要因素[25]。退役士兵在重返社会时存在适应障碍,影响其就业能力。政府出台政策,为退役士兵参加工作时提供适应期限,最大限度保障退役士兵的利益。Costa和McCrae认为“五因素模型”所揭示的五种人格特质是作为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最基础的原始材料,也是人们适应社会的基本动力特征和内在核心因素[26]。同样,社会支持能够帮助退役士兵更快地融入社会,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社会适应在人格特质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4a:社会适应在开放性人格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4b:社会适应在外倾性人格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4c:社会适应在严谨性人格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4d:社会适应在宜人性人格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4e:社会适应在神经性人格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5:社会适应在职业技能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6:社会适应在政策执行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理论模型
本文的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构建如图1:
图1 理论模型
四、研究设计
(一)设计与测量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法,从很不认同到很认同测量用户的感知。非常不同意为1分,不同意为2分,一般为3分,同意为4分,非常同意为5分。测量的关键变量包括:自变量“人格特质、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中介变量“社会适应”,因变量“就业能力”。本研究测量题项如表1所示,共包含23个题项。利用SPSS22.0,对各变量的信度进行了检验,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80,说明问卷题目的信度非常好,量表设计是可靠的。
表1 测量量表
1.自变量量表的设计
本文的自变量为人格特质、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其中,人格特质的测量参考Goldberg[27]整理的测量量表。职业技能教育量表主要参考张鹏伟访谈问卷及整理的测量量表[28]。政策支持主要基于访谈问卷,共开发了三个题项。
2.中介变量量表的设计
本文的中介变量为社会适应力,该变量的测量采用庄明科等人[29]对社会技能量表修订中的社会适应量表。该量表共有7个题项,经过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因变量量表的设计
本文的因变量为就业能力,该变量的测量采用吴蔚[30]编制的测量量表。该量表具有5个题项,经过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样本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浙江杭州钱塘新区下沙街道的退伍士兵,通过线下发放纸质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76份。样本数据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数据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如表3所示。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本文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3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四)效度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对各变量维度进行因子分析,以检验量表的效度问题。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变量维度的KMO值均大于0.7,并且各变量维度的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5。同时,各变量维度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大于70%,问卷设计量表是有效的。
表4 各变量维度的因子分析指标
(五)假设检验
1.人格特质、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社会适应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格特质、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社会适应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对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兵源地、在役期间的职务和政治面貌这七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对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H1提出退役士兵的人格特质对其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如表5所示,模型8、模型9、模型10、模型11、模型12的结果显示:退役士兵的人格特质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开放性、外倾性、严谨性、宜人性、神经性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分别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β=0.65,p<0.001;β=0.59,p<0.001;β=0.61,p<0.001;β=0.62,p<0.001;β=-0.31,p<0.001)。因此,H1得到了支持。同理,H2、H3也得到了支持。
表5 多元回归分析(N=176)
2.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检验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31](2004)提出的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考察社会适应在人格特质、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与就业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该方法中,变量间中介作用的成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中介变量的加入而降低或消失。如果上述三个条件成立,即可证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通过中介变量传递的。如表6所示,由模型1和模型9可知,开放性对中介变量社会适应和因变量就业能力的影响均显著,符合条件1和条件2;从模型16可知,当开放性和社会适应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会适应对就业能力的影响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β=0.47,p<0.001),但是开放性对就业能力的回归系数则明显降低(β=0.43,p<0.001),说明开放性对就业能力影响的显著性因社会适应的加入而明显降低,这就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三个条件。因此,假设H4a成立,即社会适应在开放性人格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理,假设H4b、H4c、H4d、H4e、H5、H6成立。
表6 多元回归分析(N=176)
(六)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检验了本研究的模型和假设,检验结果汇总如表7所示。
表7 假设检验汇总
五、讨论与建议
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退役士兵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本文验证了该影响因素模型的合理性。实证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开放性、外倾性、严谨性、宜人性对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神经性对其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说明,积极的人格对于退役士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消极的人格则不利于退役士兵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认为退役士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人格,不断接纳新事物,积极应对每天的繁杂事务。
职业技能教育和政策支持作为一种外部资源,能够帮助士兵迅速实现角色转变,融入新的环境中。实证研究表明职业技能教育和政策支持对退役士兵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能够有效帮助退役士兵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人力市场高速发展的现在,拥有一项技能才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同时政府以及民间组织或是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退役士兵的特殊性,在了解其需求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培训,并帮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士兵退役后的生活和就业压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士兵在退役后并不了解相关政策,使得政策对于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力不从心。基于此,政府及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向其宣传讲解相关的政策法规,真正发挥政策优势,帮助退役士兵更好地就业。
退役士兵在重返社会后,会存在适应障碍,角色转变困难。因此,帮助退役士兵调整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表明社会适应在人格特质、职业技能教育、政策支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退役士兵良好人格的培养,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以及提供政策支持时,都要以提高退役士兵的适应能力为主攻点,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