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2021-07-01赵越琪
赵越琪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湖北 襄阳 441000)
0 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而脑卒中疾病尤为常见,对于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脑卒中急性期,由于脑水肿等不良症状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的死亡率[1]。现阶段,在他汀药物上市的影响下,在心脑血管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经过研究证实,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他汀具有较高的功效,尤其在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2],脑保护作用突出。在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价值显著。为此选取120例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为40例,甲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85岁,平均(60.23±5.22)岁;乙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6~85岁,平均(60.28±5.86)岁;丙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81岁,平均(60.84±5.62)岁。将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得知组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加强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在甲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乙组,其剂量1天为20 mg;丙组与乙组使用药物相同,但是其剂量1天为40 mg[3],属于大剂量方式,连续服用两个星期,然后改为小剂量(20 mg/d)治疗方式。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脂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在评价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方面,主要采取NIHSS评分量表[4],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指令配合度、视野缺损、面部表情瘫痪程度、肢体运动障碍程度等。分数越低,代表恢复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本中心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在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且丙组明显低于乙组、甲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s)
注:相比于治疗前,#P<0.05;相比于甲组,★P<0.05;与乙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8.28±2.48 6.86±2.47#乙组 40 8.18±2.48 5.18±1.58#★丙组 40 8.17±2.24 4.76±1.36#★▲
2.2 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三组患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其中,乙组优于甲组,丙组优于乙组、甲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s)
表2 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s)
注:相比于治疗前,#P<0.05;相比于甲组,★P<0.05;与乙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5.28±0.28 4.27±0.18 1.27±0.06 1.43±0.37 4.28±0.14 3.35±0.38乙组 40 5.17±0.38 4.09±0.11#★ 1.27±0.07 1.86±0.08#★ 4.27±0.14 2.86±0.22#★丙组 40 5.17±0.39 3.97±0.27#★▲ 1.29±0.11 2.85±0.03#★▲ 4.26±0.13 2.02±0.05#★▲
2.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指数对比。在治疗后,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丙组NIHSS评分最优,与乙组、甲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指数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指数对比(±s)
注:相比于治疗前,#P<0.05;相比于甲组,★P<0.05;与乙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22.48±5.28 16.86±5.28#乙组 40 22.56±5.18 9.65±3.18#★丙组 40 23.75±5.96 6.28±3.03#★▲
2.4 不良反应对比。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尚未出现,对于出现的轻微反应,可以实现自主恢复,轻度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
3 讨论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出现,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其经济负担较大,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经过临床试验了解到[6],他汀类药物,对于控制缺血性卒中事件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通过他汀类药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血管事件。
在本次研究中,丙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其剂量1天为40 mg,乙组同样采取该种药物,其剂量1天为20 mg,经过两个星期的强化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经过治疗,乙组和丙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丙组明显低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此同时,乙组和丙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其中,丙组优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后,乙组、丙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丙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以看出,大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可以为炎性因子水平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7],而且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除此之外,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本组研究中,剂量的增大,会明显改善其降脂水平[8],但是丙组不良反应与甲组、乙组进行对比,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
综上所述,在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对患者神经功能水平予以改善、缓解,而且还可以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值得后续在同病症患者治疗同期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