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2021-07-01赵越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7期
关键词:丙组乙组阿托

赵越琪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湖北 襄阳 441000)

0 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而脑卒中疾病尤为常见,对于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脑卒中急性期,由于脑水肿等不良症状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的死亡率[1]。现阶段,在他汀药物上市的影响下,在心脑血管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经过研究证实,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他汀具有较高的功效,尤其在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2],脑保护作用突出。在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价值显著。为此选取120例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为40例,甲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85岁,平均(60.23±5.22)岁;乙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6~85岁,平均(60.28±5.86)岁;丙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81岁,平均(60.84±5.62)岁。将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得知组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加强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在甲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乙组,其剂量1天为20 mg;丙组与乙组使用药物相同,但是其剂量1天为40 mg[3],属于大剂量方式,连续服用两个星期,然后改为小剂量(20 mg/d)治疗方式。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脂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在评价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方面,主要采取NIHSS评分量表[4],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指令配合度、视野缺损、面部表情瘫痪程度、肢体运动障碍程度等。分数越低,代表恢复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本中心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在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且丙组明显低于乙组、甲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s)

注:相比于治疗前,#P<0.05;相比于甲组,★P<0.05;与乙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8.28±2.48 6.86±2.47#乙组 40 8.18±2.48 5.18±1.58#★丙组 40 8.17±2.24 4.76±1.36#★▲

2.2 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三组患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其中,乙组优于甲组,丙组优于乙组、甲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s)

表2 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s)

注:相比于治疗前,#P<0.05;相比于甲组,★P<0.05;与乙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5.28±0.28 4.27±0.18 1.27±0.06 1.43±0.37 4.28±0.14 3.35±0.38乙组 40 5.17±0.38 4.09±0.11#★ 1.27±0.07 1.86±0.08#★ 4.27±0.14 2.86±0.22#★丙组 40 5.17±0.39 3.97±0.27#★▲ 1.29±0.11 2.85±0.03#★▲ 4.26±0.13 2.02±0.05#★▲

2.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指数对比。在治疗后,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丙组NIHSS评分最优,与乙组、甲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指数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指数对比(±s)

注:相比于治疗前,#P<0.05;相比于甲组,★P<0.05;与乙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40 22.48±5.28 16.86±5.28#乙组 40 22.56±5.18 9.65±3.18#★丙组 40 23.75±5.96 6.28±3.03#★▲

2.4 不良反应对比。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尚未出现,对于出现的轻微反应,可以实现自主恢复,轻度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

3 讨论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出现,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其经济负担较大,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经过临床试验了解到[6],他汀类药物,对于控制缺血性卒中事件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通过他汀类药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血管事件。

在本次研究中,丙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其剂量1天为40 mg,乙组同样采取该种药物,其剂量1天为20 mg,经过两个星期的强化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经过治疗,乙组和丙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丙组明显低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此同时,乙组和丙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其中,丙组优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后,乙组、丙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丙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乙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以看出,大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可以为炎性因子水平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7],而且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除此之外,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本组研究中,剂量的增大,会明显改善其降脂水平[8],但是丙组不良反应与甲组、乙组进行对比,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

综上所述,在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对患者神经功能水平予以改善、缓解,而且还可以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值得后续在同病症患者治疗同期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丙组乙组阿托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谁的力气大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