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
——以西岭村乡村规划竞赛为例

2021-07-01代宗育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岭村容村貌乡村规划

李 勤, 周 帆, 崔 凯, 代宗育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我国的乡村是具备多种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市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1]。但由于经济滞后、位置相对偏远、人口流失等因素,乡村的居住环境与城市相比整体较差,逐渐显露出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现状[2]。在乡村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合理的规划方案是重要的一环,也是解决乡村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规划出能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方案成为今后规划设计中考虑的重点[3]。

1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剖析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乡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乡村振兴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整体系统化的统筹部署,以实现生态宜居的可持续乡村发展[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处理好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目的,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5]。具体做法可总结为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污染整治、建立长效机制3点。

1.1 改善村容村貌

村容村貌的改善应从建筑、道路、环境3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首先应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其次应加快推进通村道路及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6]。最后要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并且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1.2 完善污染整治

推进农村污染整治,应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包括厕所改造、垃圾处理、污水排放3项内容。村内厕所多为旱厕, 夏天蝇虫乱飞,没有垃圾收集箱, 缺少垃圾填埋池, 存在清运不及时现象,部分村民将禽畜散养, 严重污染了村庄环境[7]。按照实际情况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及合理化利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施厕所改革,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1.3 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2 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及步骤

2.1 认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

各个村落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人居环境问题,在乡村规划重构中,要尊重每个村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和完善存在的问题。乡村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的改造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状况,开展系统、全面的设计[8]。影响人居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2个方面(图1),在改造时应从这2个方面包含的若干影响因素中提取相对较差的因素进行改善,从而系统性地解决人居环境较差的问题。

图1 人居环境影响因素Fig.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 settlement

2.2 确定乡村改造的最终定位

针对不同乡村的不同情况,可探究出不同的乡村规划定位,以迎合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乡村环境,如现在较常见的传统民居示范村、现代化宜居示范村、特色观光旅游小镇等不同定位的乡村规划设计。设计时,可将居住空间、休闲空间、公共空间、旅游空间等不同的使用功能作为乡村规划定位中的设计重点,以突出不同乡村规划的特色,通过乡村内部不同空间的组合,衍生出不同定位的特色乡村规划(表1),表1中“√”为特色乡村规划定位中村内必须具有的某项元素。

2.3 提出乡村改造的相应设计方案

乡村规划改造方案应从乡村肌理入手,确定基本的肌理属性和定位,在宏观层面把控整个乡村的基本定位,并考虑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必要条件。其次是把握中观层面的道路系统规划,绿化、水系景观规划等提高空间品质的设计。最后还需要重点考虑建筑风貌的整治,以及乡村内部的公共空间、庭院等微观层面的细节设计。从上述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布局,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图2)。

表1 不同类型的乡村所具备的必要条件

图2 乡村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生成Fig.2 Rural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plan generation

3 西岭村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剖析

3.1 竞赛简介

西岭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市区东约15 km处,距太原与石家庄约为110 km。现存传统窑洞建筑占村庄建筑总数的75%以上。现存建筑集中连片分布,风貌统一协调,保存完好,全部有村民居住使用,整个村庄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近年来,西岭村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美丽新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精神要求,广泛征求广大村民和专家意见,开展靠山窑建设改造提升工程,收到初步成效。此次乡村规划竞赛由高校及企业共同举办,意在为村民打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古建筑以及村内遗留的剪纸、纸灯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2 西岭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分析

西岭村人文历史积淀丰富深厚,有独特的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居住环境独具特色。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交通闭塞、人口流失等原因,目前的人居环境并不尽如人意。经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整治对象基本可总结为以下内容。

3.2.1 缺乏基础设施

由于多年遗留的生活习惯,乡村的生活基础设施相比于城市十分匮乏。城市中常见的生鲜卖场、餐饮服务设施、百货超市等都较少在乡村里出现,这就导致外出求学或务工的青壮年人群不再愿意离开城市便利的生活回到乡村。追究其背后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因为需求量与城市相比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存的乡村居住环境中很少有相应的商业区域。在建设美丽新乡村的进程中,应重视这方面的需求。

3.2.2 缺少公共空间

乡村是一个较开放的社区,乡村里的居民之间都处于某种固定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也由于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而联系得更加紧密。一个乡村居民的多数行为轨迹都在其他人的注视下进行,彼此之间的联系已经达到了无法切断的程度。因此乡村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村民们聊天休憩的空间多数依赖类似于家门口的老槐树下此类的碎片化空间,缺少遮挡物,也没有任何私密性。为乡村置入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一步。

3.2.3 缺失文化宣传途径

乡村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新趋势。乡村依托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经过发展壮大,可以成为旅游业的一块“新大陆”。但部分乡村目前缺乏相应的宣传手段及话题引爆点,导致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乡村无法发挥作用。因此为乡村寻找合适的文化宣传途径,也将有利于美丽新乡村的建设。

3.2.4 污染处理系统优化

对村内现状调研发现,村内污染处理系统尚不完善,虽已具有部分排污管道设施,但部分村民依然使用旱厕,这主要是部分老龄化居民生活习惯所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如厕方式已被证实并不能够达到相关的卫生标准,特别是出现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状况下,更容易造成病毒细菌的传播。除此之外还缺少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系统,因此在改造时也应调整乡村的污染处理系统,提高排污管道铺设率,以满足公共卫生标准。

3.3 西岭村的改造定位

西岭村有多处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建筑风格明显、特点突出,因此将西岭村定位为传统民居示范村,其构成中应包含普通民房、历史建筑、人文特色、文化建筑、公共广场、景观绿地、非遗文化。在改造中始终围绕该主题,明确目标主体,置入新的规划理念。

4 从西岭村乡村规划竞赛探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策略

4.1 修缮村容村貌

图3 特色民宿改造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homestay renovation

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建筑风貌的改善应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我国自然村落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其中一部分因建筑质量较差而逐渐衰败,直接导致了村容村貌整体较差,在村容村貌修缮过程中应对此类风貌较差的建筑进行统一修缮,包括建筑外表皮修复、门窗构件修复、屋顶修复等。此外还有私搭乱建、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对村容村貌的破坏,也应在改造中加以处理。

在西岭村内有数个具有传统风貌的窑洞建筑,但目前由于无人居住,建筑质量较差,在改造时可作为重点对象,考虑加固并翻新立面。由于原有窑洞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在修复时尽量不破坏原有结构,并注入新的建筑元素,使之焕发新活力。

改造中首先将此类风貌较差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翻新修复,将门窗等外露的构件更换成质量较好的构件,并且不破坏窑洞建筑独有的拱形结构,做到修旧如旧。其次,利用扇形空间将院落划分为3个围合院落,最后将窑洞半圆式屋顶延伸,与院落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传统窑洞建筑改造为民宿,可作为示范性改造在全村推广使用,从而吸引大量人流观光旅游(图3)。

4.2 合理重构空间

除建筑风貌较差的建筑之外,还存在许多建筑风貌较好,但未经完全利用的传统风貌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浪费。而乡村的空间布局往往缺少系统的规划设计,这导致乡村人居环境中缺少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空间,如城市中的文化中心、广场、公园等,在重构规划时,应结合此类未经利用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合理的空间重构调整,以满足多样的需求。

改造此类建筑是指将建筑质量较好的空间重新改造利用,并置入新的功能以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这种改造方法比新建建筑完善功能需求更节省经济支出,建造时间也较短。

西岭村存在较多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风貌建筑,具有观赏价值,建筑质量较好,但没有合理利用,无法为村民服务。方案中将一座空出的传统建筑改造为村民活动中心,其主要具有3个功能空间。圆形广场使村民们在其中感受村庄、梯田以及西岭村的文化底蕴。西岭展馆可用来展示西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书吧是像梯田一样延展的阅读阶梯,让孩子们在阅读书中的广阔世界时,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土地(图4)。

除重新利用之外,还可以在建筑密度较小的空间加建功能。乡村居住人口较少、人口分布稀疏、略显荒凉,乡村生活又有举办聚会的习惯,许多乡村虽然有空地,但缺乏可聚会的公共广场。

西岭村内的建筑整体密度不大,村入口处、龙湖周围等场地,可改造为村民的活动广场。室外活动广场的布置可以重新疏通村落的空间结构,创造宜居村落的空间方案。采用的基本手法是将现有的低等级公共空间,如村口的空地、路口的老槐树下空间等,重新设计为更有活力的广场,让村民们有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图5)。

4.3 丰富空间层次

除建筑改造外,空间环境也是改造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梳理、景观环境置入,垂直空间优化。道路系统梳理主要包括改善道路质量,摒弃乡村惯有的泥巴路,做到户户都通水泥路,并且主要道路要能够满足应急通道宽度。景观环境在乡村中的存在形式往往都是菜地、农田,在改善人居环境中的景观时,可以利用乡村绿化的这一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增加绿化范围。在垂直空间上,可增加一些提高景观层次的绿化景观,如道路旁的行道树、浅水池、垂直绿化等。结合地域特色,保护好山岭、河流、树林等天然美景,因地制宜,搞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

4.4 完善公共卫生系统

乡村人居环境中令人担忧的主要是卫生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疫情席卷全球的状况下,卫生条件的改善成了乡村人居环境改造中较紧迫的一项。除此之外,生活习惯带来的卫生条件差异也是青年人不愿意留在乡村生活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从源头上解决人居环境的差异,首先要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西岭村完善了村内的污染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革。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改造,能满足排污管道户户通,基本满足全村使用冲水厕所,并确保沟道排污畅通。清理房前屋后、村庄内外的生活生产垃圾,并集中分类处理。

图4 村民活动中心加建Fig.4 Rebuilding village activity center

图5 村内活动广场营造 Fig.5 Construction of activity square in the village

5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步骤和策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下,建立并制定符合乡村发展的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科学合理地分析乡村人居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适当的策略,使改造后的环境与传统风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质量。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在人居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改造的主体及重点,确定规划的具体定位,设计相应的规划改造方案。在改造前期应充分地调研和分析当前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和问题,并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认识改造中的主要目标对象,从而确定人居环境的提升途径。要继续明确具体的改造目的、策略,并确保其具有可延续性,从乡村日后的发展定位出发,以可长久使用为目的,指定有针对性的人居环境改造策略。

2)在实践方面,通过所提出的修缮村容村貌、合理重构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完善公共卫生系统4项策略,对乡村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景观空间、卫生系统4个维度做出相应的规划改造手法。在修缮村容村貌方面,应实施适宜环境的改造方案,将我国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的乡村人居环境特点加以利用,避免形成千篇一律的改造方案;在合理重构空间方面,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改造策略,使改造结果能够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丰富空间层次方面,应选取多元、多层次的规划方案,在居住环境、景观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改善乡村环境;在完善公共卫生系统方面,应构建生态友好型人居环境,与当前城市环境结合,共同构建和谐韧性社会。

3)在改造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改造方针,明确恰当的改造形式及改造深度,既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要与乡村自身的发展定位保持一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充分考虑当地的特殊性和乡村整体环境,构建科学的改造计划,提出适宜的改造策略,使乡村能留得住人,引得来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猜你喜欢

西岭村容村貌乡村规划
三首改编西岭山歌的艺术特征*
西岭公园的镜子
杂谈农村的变与不变
浅析表演类非遗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改变村容村貌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西岭村:森林中的梯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