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内涵、特征与启示

2021-06-30夏豪杰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新时代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核心议题是培育劳动价值观,确定了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劳动素养,指出了劳动教育的时代特色是重视创造性劳动,提出了从宏观到具体的劳动教育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具有综合性、人本性与体系性,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劳动教育理论。基于此,我国应努力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一体两翼”的劳动教育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劳动教育方法,推动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键词 新时代;习近平;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2-0008-04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劳动教育对于国家的繁荣与个体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劳动教育价值观、劳动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等诸多内容,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体现了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

一、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一)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的核心议题

“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习近平在承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主张引导全社会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价值观。习近平指出劳动具有重要的价值。他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3]因此,他主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全社会脚踏实地劳动。在习近平看来,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同时,他在同青年学生谈话时指出,任何行业的劳动都值得尊重,提倡尊重劳动。他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4]。基于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让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养成辛勤劳动、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质,发展尊重劳动与劳动成果的正确态度,进而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价值观。

(二)劳动素养: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劳动素养,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的价值观(态度)、劳动的知识与能力等维度。[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个人的劳动素养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应特别注意培养劳动者的素养。习近平指出,“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6]。他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指出要通过多种措施“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劳动教育发展劳动者的劳动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也是劳动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三)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的时代特色

伴随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的到来,当今的劳动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体力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小,对脑力劳动,尤其是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需求大增。有研究者指出,关注技术、强调实践、追求创新是新时期劳动教育新的实践导向。[7]就劳动与创造的关系而言,二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劳动贵在创造,没有创造,劳动只能是简单的重复;创造离不开劳动,没有劳动,创造只能是纸上谈兵”[8]。习近平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基于对创新与创造的重视,习近平还提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9],他强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10]。可见,习近平非常重视创造性劳动,主张通过劳动教育发展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独特要求。

(四)多层次方法:劳动教育的方法体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方法,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顶层设计,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注重发挥劳动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如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年10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主张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中。这一重要指示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于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注重方法,模范引导与劳动实踐结合。习近平提倡模范引导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方法。其一,发挥劳动模范的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认为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因此,他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号召全社会学习劳模精神,向劳动模范看齐。其二,提倡青少年在劳动中接受教育。习近平提倡劳动教育要身体力行。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青少年通过身体“在场”的劳动与体验,亲临劳动教育发生的现场,参与知识形成的瞬间,从而实现由“身”到“心”再到“身心合一”,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效用。[11]

三是聚焦核心,重点关注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习近平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乎民族复兴的大计。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2]。在劳动教育方面,他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3]。他还着重强调“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14]。由此也可以看出,习近平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希望青少年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发展综合劳动素养。

二、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结合理论、传统与现实,倡导劳动与实践

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是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传统与关注当今劳动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实现了人类文明智慧与中国现实需求的结合。其一,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劳动的价值,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劳动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习近平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与劳动教育观,重视劳动的价值,大力提倡劳动,主张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人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发展人们的劳动素养,推进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其二,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和“一勤天下无难事”等格言警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等传说故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和“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等经典诗句,无不是这一传统的集中反映。对于优秀的文化与精神传统,我们“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5]。基于此,习近平重视从中国历史传统中吸取养分,重视劳动的作用,提倡劳动教育。其三,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也关照了当今的劳动教育实践。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6]。他重视从时代与实践中吸取养分来丰富思想与理论。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我国“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17]。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了提倡劳动教育的紧迫性,习近平对劳动教育的论述,也提出了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之策。

(二)人本性: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不仅关注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而且看到了劳动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劳动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突出体现了人本性。习近平认为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一体的,劳动教育是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劳动是个体获得尊重的源泉,也是个人幸福的源泉。[18]2015年6月1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幸福是在劳动中获得的,人通过劳动与实践,一方面创造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物质条件,获得了享有幸福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挖掘了人作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是更为深沉的幸福感。[19]在习近平看来,劳动是个人发展的必由之途。基于此,习近平强调通过劳动教育提升个体的劳动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对劳动者的重视,也反映出其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具有较强的人本性。

(三)体系性:把劳动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中进行系统考量

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没有孤立地看待劳动教育,而是把劳动教育置于教育体系中进行综合衡量,形成了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观。其一,习近平倡导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诸育的结合。2014年4月4日,习近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节活动时,要求少先队员“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树立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强健体魄,长大以后通过辛勤劳动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倡导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有机统一,尤其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其二,习近平倡导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与社会劳动教育的结合。在习近平看来,劳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不是学校一方面能够完成的,需要“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他主张全社会都要重视劳动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与劳模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同时,他还主张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配合,共同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其三,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本身具有体系性。从内部来看,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包括了从劳动教育价值观到方法论的完整体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劳动教育、怎么加强劳动教育等重要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三、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

(一)完善劳动教育体系,重视中小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这告诉我们应把劳动教育放在教育体系中进行整体考察。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体系性,既关注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相关内容,又重视劳动教育在整個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我国的劳动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等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力求实现劳动教育的系统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教育体系,如构建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的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关注从学校到家庭与社会的劳动教育实践,等等。同时,习近平非常重视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并把这一问题置于劳动教育的核心地位。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注意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引导青少年养成勤于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习惯,树立通过劳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引导青少年成长为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构建“一体两翼”的劳动教育机制,实现劳动教育的整合化

劳动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习近平认为劳动教育需要贯穿学校、家庭与社会,劳动教育体系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全局进行整体构建。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劳动教育的特殊性,我国应把劳动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构建“一体两翼”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劳动教育的整合化。“一体”指学校教育,“两翼”分别指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这里“一体”与“两翼”是主导与配合的关系,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和家庭发挥着配合作用,共同巩固并扩展劳动教育的效果。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20]。同时,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为劳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一体”与“两翼”虽有主次之分,但无轻重之别,三者只有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劳动教育效力的整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效果。

(三)综合运用多种劳动教育方法,提升劳动教育的效能

习近平指明了從宏观到具体的劳动教育方法,这对于当今的劳动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第一,通过多种途径引导青少年参加劳动实践。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应给青少年创造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让青少年多劳动、多实践,在劳动与实践中接受教育,发展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发挥先锋模范的引导作用。全社会都应重视发挥劳模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青少年的成长。如,学校可以邀请劳模到学校做报告,请劳模讲述自己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让学生了解劳模、学习劳模;企业可让学生体验劳模的工作与劳模交流,感受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亲近劳模、向往劳模;家庭中,父母应勤于劳动、热爱劳动,为孩子树立勤劳动、爱奋斗的典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

(夏豪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

参考文献:

[1][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2] 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5):9-15,26.

[3]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429/c64094-21323712.html,2013-04-29.

[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 776008.htm,2019-04-30.

[6][9][10]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 20734.htm,2015-04-28.

[7][8] 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63-72.

[11] 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 22-28.

[12][16] 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6,21.

[1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 html,2018-09-11.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87.

[15][17]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 5/201507/t20150731197068.html,2015-07-20.

[18] 何云峰.关于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氛围的制度思考[J].社会科学,2015(3):131-140.

[19] 杨增岽,袁凤娇.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要义、特性及其对青年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28-33.

[20] 霍小光,张晓松.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09/c_1119542262.htm, 2016-09-09.

责任编辑:谢先成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新时代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