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开展深度阅读例谈

2021-06-30刘万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采莲里科夫文本

深度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阅读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要实现深度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品读,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深入挖掘,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进入更深的层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与文本及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一、把握文本立意,深入理解文章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立足文本立意,促進学生深入思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理解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整体把握语篇意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关键词,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分析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文本情感理解更加深入。语篇中的关键词“不宁、静、愁、喜”等,使学生对文章的基调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月光如水、薄雾似纱、荷叶若梦等情景的赏析,作者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静描写结合的写作特点,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高超及用词之妙。

立足文本立意,需要教师找准切入点,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了解文本的主旨内涵。如作者在文中描写江南采莲的场景。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与学生互动探究:

师:什么原因让“我”想到了采莲的事呢?

生1:作者独处异乡,由于当时的黑暗现实而感到苦闷,意欲挣脱这令人窒息的状态。作者借古代采莲的盛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也借此排遣烦闷的心情。

生2:作者描述自己的心情“颇不宁静”,但是这种心情在美轮美奂的荷塘边却得不到解脱,因此,古时采莲的欢乐场面与氛围,也衬托出作者当时低落复杂的心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句中的“这”是指什么?

生:江南是“我”的故乡,这句表现了“我”身处烦闷而怀旧的心情。“这”,指的是流水前面写的“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里毕竟不是江南的流水,江南是“我的故乡,其流水的韵味更足。

师: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采莲赋》?

生:作者在文中提到《采莲赋》,目的是通过写古时采莲的场景,表达“我”想超脱现实,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师:作者由荷塘的情景联想到了江南采莲的场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风流”的季节,作者受到感染了吗?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证明?

生:没有受到感染。作者写道:“可惜我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师:《西洲曲》其原意是描写年轻女子的情感的,描写那种盼望情人归来的情景的,作者借用这首《西洲曲》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哪个句子可以证明?

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写道“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师:“……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中,心绪怎样?

生:“我”从遐想中重回现实,生活还是老样子,没有任务改变,自己的忧愁依然,荷塘美景宛若一场梦。

教师以《采莲赋》的场景描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纵贯全文,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了作者的立意,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综合思考,那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主旨就显而易见了。在此,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切入点,理解与把握文本情感,准确理解文本意旨。

二、善于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深度探究

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为了探究小说写作主旨,教师设置了问题:别里科夫是被谁杀死的?并与学生共同探究:

师:是谁杀死了别里科夫?现在我们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找出你所认为的凶手,找出死因,并且提供证据。

生:个人认为别里科夫是自杀的。他胆小如鼠,他盖着被子时,还战战兢兢,生怕发生什么事,还怕小偷溜进来。他与别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没人留意他,也没有杀他的动机。大约是滚下楼梯之后,觉得没有颜面,怕遭人笑话,是被吓死的。

师:这位同学说他是自杀的。说出了他害怕的原因,又说了自杀的原因。还有同学有其它想法吗?

生:我认为是他杀。他并不胆小,而全城的人都怕他。

师:哦?继续!

生:别里科夫是个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与全城辖制了足足十五年。所以他并不胆小,因为别人讨厌他,所以杀了他。

师:说的有道理。所以你觉得是他杀。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这个胆小的人却能辖制整个城长达十五年呢?不矛盾吗?大家说说你的理解。

生:不矛盾。一是他胆小怕事,怕的是那些破坏规矩的东西。二是他辖制整个城,是因为人们害怕他举报,他背后代表了整个沙皇的统治。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清晰。清楚地说明了看法。同学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赞同。

师:老师也觉得分析的正确。那么,你认为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呢?

生:他是被沙皇统治压迫死的。

生:他胆小怕死,华连卡嘲笑了他,他害怕别人嘲笑。

师:至此,大家对于别里科夫的死因还存在不同看法。我们来读一下别里科夫死的那节,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再进一步找死因。

生:(读课文):……结束了别里科夫的生活……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床。

师:大家想想,别人笑你,你会死吗?

生:不会。

师:别里科夫从楼梯上滚下来的时候,死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杀手是谁?同学们结合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进行思考。

生:是沙皇政府害死了他。政府的强大压力,导致人们的思想扭曲,别里科夫就是被扭曲的思想害死的。

生:是别里科夫自己害死了自己,他是维护沙皇统治的可怜虫。

生:他是被自己内心逐渐复活的新思想吓死了。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都谈到了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生:沙皇统治。

师:正确。作者写作目的在于批判当时俄国沙皇统治的暴力行为,揭露了沙皇的恶行,批判了坚守旧的,不愿革新的人。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是谁杀害了别里科夫”贯穿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活思维,层层探究,明确了本文主题意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语言品味、情感体验等,以问題驱动,实现深度阅读。

三、注重文本细读,体验作者情感

文本细读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发挥引导与点拨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机会,促使学生进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体味语句的情感,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以表现力极强的语句,表达作者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语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整体感知与体验,及作者写作背景来分析渗透于语句中的情感。再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作者对别里科夫进行了描写:“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起来与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体会语言的妙处。这些描写都直指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是在沙皇统治下扭曲的表现。作者揭露了沙皇封建统治下人们不能正常的接受新事物,沙皇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探究是十分严苛的。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品语言,体味渗透于其中的作者的情感。二是要注重抓细节,在品味与揣摩性阅读中深入文本当中,加深阅读体验。并通过不断的细读与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我们熟悉的《红楼梦》,其精巧的构思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最为典型,《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是对学生细读很好的考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小组互动探究,小组委派代表展示探究结果。如让学生探究:“林黛玉为什么多愁善感,为什么进贾府后处处留意,时时小心?”教师组织小组探究,从而进入文本中人物的世界,体验林黛玉那种寄人篱下的悲苦心情,理解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心理世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找准阅读的切入点,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打通对文本整体感知与理解的通道,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欲望,设置阅读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与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本情感,实现与文本和作者的近距离对话,掌握阅读基本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刘万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五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采莲里科夫文本
九九采莲
不如去采莲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相约二十年
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