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构建

2021-06-29刘建民柴子曈刘智硕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城镇导向旅游

刘建民,柴子曈,刘智硕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是振兴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区域经济繁荣的必然选择。积极整合乡村资源,构建生态、良性的乡村旅游产业形态,促使乡村自然资源朝着产业效益转化,是繁荣乡村经济的需要,是实现城镇一体化的关键动因,更是使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推进的必然选择。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高雨雷(2015)研究了我国城镇一体化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对其投资影响因素展开了详细分析[1];陈春林、梅林(2011)以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为例,对于其城镇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2];盛瑞(2013)对陕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现存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冯国文、王关校(2016)从农村镇街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视角,分析了城镇一体化发展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运行机制[4]。立足上述研究基础,文章重点从乡村旅游视角,深入探析了乡村旅游对于推进城镇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并结合乡村旅游背景下城镇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机制构建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价值。

一、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资源为核心、以乡村特定空间为载体而开展的特色乡村旅游形式。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振兴了乡村经济,实现了自然优势朝着产业效益的转化。而城镇一体化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是指将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统筹谋划和文明互惠,实现城、镇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

乡村旅游是乡村一项重要的产业形态,大力振兴乡村旅游,对于实现乡村资源整合及产业进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繁荣,加速城镇一体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首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整合乡村各类资源,诸如农民将房屋、土地、院落、建筑等静态资源转化成为生产要素以供游客观赏,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旅游收入,也客观上推动了城镇一体化的实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完美交融,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实则正是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展现。可以说,通过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乡村和城市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汇点,这对于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城镇之间的空间聚集,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实现了区域空间组织的整体布局,这对于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总而言之,乡村旅游为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基础,而城镇一体化的实现又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的繁荣,这两者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缺乏完善化、标准化的发展机制构建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机制构建,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推进,不利于城镇一体化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缺乏多层次的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缺乏多元利益主体作用机制构建,乡村旅游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不足。

第一,缺乏多层次的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多层次的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应包括物质层面、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等三大方面。物质基础是基本前提,是乡村旅游顺利开展的关键;社会层面则强调生产及生活方式等,是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依赖的各类产业要素;而精神层面则强调游客及村民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这是乡村旅游得以长久开展下去的精神动力。可以说,要想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就必须从这三大层面集中发力。但是目前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仅仅强调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认为只要实现基本的公共物质基础建设及相关配套服务,就能够顺利开展乡村旅游业,而忽视了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建设,不利于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延迟了城镇一体化进程。

第二,缺乏多元利益主体作用机制构建。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村民、游客及村委会构成了多元利益主体。对于村民而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既要积极参与到旅游策划过程中,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推动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6];对于游客而言,其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和消费者,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而村委会则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决策者和指导者,起到整体的协调和监管作用,村委会职能的发挥在根本上决定了乡村旅游开展的效果。在深入开展乡村旅游、促成城镇一体化过程中,这三者之间应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从而各自承担好自身的角色担当。但是从目前乡村旅游来看,这三者之间配合度不高,不同利益主体的职责履行不到位,因而导致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缺乏合理清晰的职责定位,无法齐聚合力共同促进乡村旅游活动开展。

第三,乡村旅游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不足。从整体来看,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不足,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单向度,系统化不够。一方面,缺乏明晰的乡村旅游目标构建、功能定位及产业核心研究,导致乡村旅游开展过多地流于形式,或者仅局限于响应国家号召,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缺乏地方传统文化统领作用,尚未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经济发展难以拉动乡村就业等等,这种过于碎片化、单向度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镇一体化进程,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执行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城镇一体化发展路径

具体到执行层面,在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因此减缓了乡村旅游的效果,不利于城镇一体化的最终实现。第一,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功能体系不够完备,因而难以将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削弱了游客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缺乏地域性的旅游活动场所打造,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效果,更无法推进城镇一体化的顺利发展[7]。第二,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缺乏乡村文化的渗透。即乡村文化资源或传统文化符号在旅游活动设计中植入不足,导致乡村旅游呈现出同质化倾向,难以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第三,产业结构不够完整,产业链有待完善。目前乡村旅游产业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吃、住、行、购等方面,而缺乏对游客旅游体验、娱乐项目的关注和开发,这无疑削弱了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第四,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当下乡村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致使农民的文化素养低、业务经营力不足、营销策略能力有限等,难以为乡村旅游开展注入新鲜活力。

三、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构建

(一)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多层次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的过程,其主要分为三大层次,即物质基础、社会层次、精神动力,如图1所示。第一,从物质基础上看,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有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关配套服务等,诸如有当地建筑风格的街道建设、房屋建设、基础的服务设施等。这些独具特色的物质基础为乡村旅游的开展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从社会层次来看,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职业结构、作息规律以及旅游偏好等要素,都构成了以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机制建设的社会要素。第三,从精神动力来看,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思想认同及情感认同,构成了城镇一体化建设的精神动力。随着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开展,村民的思想观念不断迭新,他们开始关注旅游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同时乡村振兴脚步的加快也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乡村自豪感,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速度。总而言之,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只有从物质基础、社会层次和精神动力三大维度加以推进,才能够确保城镇一体化的顺利实现[8]。

图1 以旅游为导向的多层次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

(二)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多元利益主体作用机制

以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建设,是多元利益主体互相作用与配合的结果,正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加快了城镇一体化的步伐。多元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村民、游客及村委会。

第一,村民是乡村旅游活动的主体,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速了城镇一体化的脚步。首先,村民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是旅游活动的主人,因而享有对于旅游资源的支配权,其直接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利益分配[9]。其次,村民是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决策方式、言行举止、态度、综合素质等,都直接反映了农村当地的文化竞争力,对于游客是否参与乡村旅游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村民是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重要承担者,他们不仅要为乡村旅游提供人力支持、物力支持等,同时还要自觉承担起乡村旅游过程中各项民俗活动的传播者角色,以此来更好地推进城镇一体化的顺利实现。

第二,游客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和消费者。一方面,游客广泛参与到乡村旅游过程中去,通过旅游产品购买、旅游体验等活动,来有效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城镇一体化发展,对于繁荣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村委会是乡村旅游的决策部门,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推进城镇一体化的重要指导力量。对于村委会来说,不仅要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做好整体调控工作,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的旅游经营计划,进行完善的旅游市场监督和管理,有效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等,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城镇一体化的顺利实现。具体而言,村委会既要从整体上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和构思,同时还要进行乡村旅游各项业务的联络以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等工作,以构建和谐的乡村旅游发展秩序,便于更好地推动城镇一体化的有效实现。

(三)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

从整体上看,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需要多方合力、多力并举,以当地传统文化为统领,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资源整合,从而达到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为此,必须要明确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功能及目标(如图2所示)。第一,从核心来看,应以乡村当地的主打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依附于乡村核心吸引物,诸如乡村的自然风景、历史典故、农家体验、生活习俗等特色文化内容,将之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打造生态友好的新型旅游模式,这是后续旅游业开展的动力和关键。第二,从功能来看,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旅游诉求,打造集休闲、观光和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模式,这种全面性、层次化的旅游形式对于振兴乡村经济、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从目标来看,要构建旅游与居住于一体的综合体,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活动,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养生的旅游功效。这就要求不断地更新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真正将乡村建设成为以旅游为主导,多种模态产业互相协调、有机统一的综合体,这对于振兴乡村经济、推动城镇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图2 以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

(四)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构建,需要从宏观层面和执行层面共同发力。上述已经从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多层次城镇一体化作用机制,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多元利益主体作用机制,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模式,这三大方面总述了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构建,下面将对具体的实践路径展开充分分析。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完备的功能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和保证,为此必须要打造完备的功能体系,推动城镇一体化建设与发展。首先,依托于乡村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改善环境、提升绿地覆盖面积、增强旅游标志、建设停车场等,为提升游客旅游质量创造条件[10]。其次,打造趣味性、主题式的旅游公共场所,比如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场所,以地域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展览馆等,这些富有趣味性和主体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唤醒游客的情感认同,从而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旅游过程中去。总之,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完备的功能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旅游质量,从而加速城镇一体化的顺利实现。

2.突出乡村文化底蕴,开展特色化乡村旅游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得以顺利开展的灵魂支撑,因而在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城镇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突出乡村文化底蕴,开展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活动。首先,以特色乡村文化为依托,打造主题式的旅游文化场景,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比如可以打造以“海洋主题”“梨花主题”“油菜花主题”为核心的特色乡村,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强化乡村旅游开展的实际效果;其次,还可以依托于乡村文化,将特色文化符号融入到民宿、建筑、道路设计中去,提升游客的粘性。比如对于渔村而言,就可以利用贝壳、鹅卵石等元素进行民宿或道路设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对于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

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推动城镇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也进一步促使乡村旅游发展朝着良性方向迈进。在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更好地让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应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建设,从而不断延长产业链。具体而言,在“吃”方面,要立足乡村资源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的特色餐饮店、精品店、特产店等,从而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美食体验需求;从“住”上看,在完善基本居住条件的基础上,应增设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增强游客的居住体验感;在“行”方面,要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确保乡村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和通畅性;在“游”方面,则要开发特色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积极打造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热情,实现乡村旅游的快速和长远发展;在“购”方面,应设计特色的服饰首饰、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等,这不仅可以获得利润,同时还能够提升游客对于特色文化的认可度;在“娱”方面,应定期组织多样化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造地域性的特色旅游项目,真正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乡村旅游的意义。

4.增强农民培训力度,加速优秀旅游人才培养

农民是乡村旅游活动开展的主体,农村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旅游活动举办的效果,因而积极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农民的经营能力和专业素养。首先,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积极引导其学习当地的历史及特色文化,从而有效实现农民文化素养和文化审美能力的提升。其次,针对农民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比如人力资源培训、酒店管理培训、旅游策划与管理培训、市场营销实践培训等,通过多样化培训,能够全方位地对农民进行深入培养,使之在后续的乡村旅游运作中发挥更大的能量。

猜你喜欢

城镇导向旅游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文化边城镇远
旅游
犬只导向炮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