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分制考核体系在《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中的应用

2022-01-01刘瑞享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考核知识点模块

刘瑞享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为了摆脱单调的期末百分考核方式,增加更多的考核手段,寻找更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提出了过程考核的小分制理念,并将过程考核的小分构成与期末的成绩折合比例后共同组成最终的综合成绩。这种小分制考核体系能有效地将过程与结果考核较科学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下面就以运用小分制考核时间最长的《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来做说明。

一、应遵循的原则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由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专业的不同课程在进行教学时也存在明显的教学差异,因此,小分制考核应当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的具体特点灵活定制,要设计出适用于专业和课程特点的知识点考核记分模块、学生过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模块、课程标准与分析判断方法等。

(二)考核过程灵活调整原则

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业状况及时调整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随时掌握考核结果的实效性,加强学业信息动态监控,认真分析评价数据和结果,在发现问题时,要快速诊断,及时调整。要尽量做到考核数据有统计、考核结果有分析、考核实施有监控、考核问题有诊断、考核过程有变化。

(三)模块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课程应当有不同的模块设计,但有些模块是基础性的,有些模块是通用性的,有些模块是专业性的,那就需要在模块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尽可能多的适用性和多样性特点,对经常性的知识点考核测量应当具有科学的效度与信度,模块设计也应当具有合理的区分度与难度。同时又要考虑到模块应具有一定的公共元素和自主元素设计内容,因此对模块设计的科学性要求就很高。

(四)理论与实践考核相衔接的原则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课程设计需要科学选取课程内容,剔除陈旧、重复、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乏力的内容,并兼顾专业和课程特点,选取必要的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通过科研训练、项目实施、以赛促学等多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分制考核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考核衔接,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高低,二者缺一不可。

二、主要模块的构建

(一)平时理论考核模块

平时理论考核模块的总分不超过平时总成绩的60%(课程总分的36%),从地理概况类知识考核模块、历史习俗类知识考核模块、旅游资源类知识考核模块、其他扩展知识考核模块来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体系采取百分制框架下的小分制考核办法,结合等级制、积分制的小分转化形式打造模块化的小分制评价体系。其中地理概况类知识在教学中要求以交换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问卷式教学为主,小分制考核则以0.5和1分为基础,对重难点知识与基础知识点实行奖励分与惩罚分的计分方法,也就是有加分项与扣分项,但总分不超过最高限定分数。历史习俗类知识在教学中要求以小组讨论、评论、辩论、微课、慕课为主,等级制和积分制为主要考核形式。等级制的A、B、C三等级转化为小分制则是对应10分、8分、6分,小组或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等级来完成考核,不同等级的考核难易度也是不同的,通过完成情况来评定小组成绩或个人成绩。积分制则以0.5和1分为基础进行累积计算,10分为满分。旅游资源类知识在教学中要求以图文展示为主,小分制考核则以点面考核为主要方法,点效分为0.5,线效分为1,面效分为2。(点效、线效、面效代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覆盖率和全面性)其他扩展知识在教学中则以自学和辅学为主,强调知识面的拓展,主要是对课外学习的补充考核,在小分制考核中主要以区域分数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包括阅读、心得、研究等,分数一般控制在10分以内。

(二)平时实践考核模块

平时实践考核模块的总分不超过平时总成绩的40%(课程总分的24%),主要从场景展示讲演和现场实践任务来进行考核评价。其中场景展示讲演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对小组完成的整体效果和个人完成的态度、质量来进行小分制考核,从PPT质量、讲解熟悉度、时间控制、内容完整性和代表性等方面进行评分,14分为最高分(小组分最高6分,个人分最高8分)。现场实践任务则在景区景点完成项目任务,从完成的效率及完成的质量来评价,10分为最高分,小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三)期末考核模块

期末考核模块需根据教学要求安排试卷或采用其他灵活的考试形式,覆盖范围应包含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扩展知识及创新思维能力考核。所以在《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中采用了知识竞赛的考核模块,将知识点分散到竞赛题中,对基础知识采用必答题的模式考核,对重难点知识采用风险题的模式进行考核,对扩展性知识采用选答题的模式考核,对创新思维能力考核则采用抢答题的模式进行考核。综合各项分值可以得出大家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较科学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平台

线上以超星学习通为主要依托手段,线上开放教学课件、视频、作业、讨论、抢答、微课、慕课及试题库等内容。线下则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实地场景观察分析学习。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顶层制度要配套支持

学校层面设计的制度要有利于小分制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要为小分制考核体系提供良好的推广环境,这是小分制考核体系是否能落地并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

(二)考核模块要有适用性

不同的模块虽然都有其独立性,但每个单独的模块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基础模块能随课程的不同有不同的搭配方式,这是保证小分制考核体系具有适应性的基础。

(三)专门软件系统的开发要同步

较为繁琐的分值计算方法容易让小分制考核体系失去认可度,因此配套专门的软件计算系统会让工作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考核模块建立的同时,要将专门软件系统的开发做到同步。这是小分制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实施和推广的技术保证。

(四)考核形式和评分方式要灵活多样

小分制考核强调的是若干小分组成,所以考核点也会由若干部分组成,对于不同的考核点也应该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对普通知识点考核可以采用常见的答问、小论文、作业等等,对于一些特殊考核点也可以采用实践操作、知识竞赛、辩论等方式开展,哪种考核形式有利于科学考核就采用哪种考核形式。一般来说,评分方式可以是由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分几种来组成,每种评分方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评分方式。

四、效果分析

(一)成绩分析

首先,平时成绩与总成绩成正比例关系。课程反映出来的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分、期中实践成绩分、个人与小组完成作业和任务分构成,总成绩则加上了期末考核分数。在平时成绩构成部分中课堂表现分是主体分数,占有平时成绩的大部分,而课堂表现则是在每次课堂或线上完成课堂各环节任务的综合评价,其中包括专注度、参与度、完成度等。其次,学习态度与成绩成正比例关系。小分制考核体现的过程评价原则,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学习态度会因为学生对过程评价质量的追求而有所改变,有些人会更认真对待课堂,有些人会从“无所谓”转变为“应该要重视”,学习态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成绩的高低,学习态度好的容易获得更多的分数,成绩也自然较高,反之则不同。再次,课堂综合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成对应关系。课堂综合表现是对学生整个课程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涉及个人正常得分,还包括奖励分和惩罚分。课堂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个人得分会高于平均水平,奖励分会高于惩罚分,反之则结果正好相反。将这些综合评价指标对应期末考试成绩就可以发现,课堂综合表现较好的,期末考试成绩往往较好,但这不是绝对的,综合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但惩罚分偏高的学生往往期末考试成绩较差,奖励分高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才会得到好的结果。其中奖励分和惩罚分则都是通过小分制考核得出来的。

(二)教学反馈

教学形式评价:学生对实行小分制考核后的教学形式充满了好奇,特别是每堂课都有不一样的惊喜,这让他们感觉到新鲜,并容易收获知识。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上能充分体现小分制考核的灵活多变,同时用“PPT+案例/视频+小组讨论/小组实践”等形式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增强,9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全新的考核机制与教学形式的结合有利于教学体系的改革。

教学效果评价:小分制考核体系采用了模块式,将每个章节、每个重要知识点都进行了梳理,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非常熟悉,相关知识能前后贯通。所以,90%以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就是认为教师对课程内容分析清楚、重难点突出,结构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部分学生认为小分制考核是以考核为主,虽然能加强与学生的知识联通,但还是需要加强课程互动,要区分知识考核互动与知识教学互动的关系,这也是下一阶段小分制考核需要完善的地方。

猜你喜欢

考核知识点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