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教学的探索

2022-01-01晓,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杨 晓,李 霞

(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慕课是信息时代衍生出来的教学新模式,西方国家借由先进的教育资源在向外进行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要职责,肩负着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使命。[1]因此,积极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教学进行探索,是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尝试。

一、慕课教学的概念阐释及内涵解析

(一)慕课的内涵、属性及应用

“慕课”,英文为MOOC,是英语单词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直译为大规模在校开放课程。慕课,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产物,是在网络平台上通过综合利用影音等技术,将大量教学视频资源或专题性课程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所有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开放性课程。[2]

就慕课的属性来看,首先,慕课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视频教学方式,与面对面的课堂授课方式相比较,只是教学的空间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授课内容、授课目标,还是学习者接受、思考、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都没有发生变化,在本质属性上仍然是一种教学方式。但与常规的授课方式不同,慕课的受众面更为广泛,是面向全世界学习者的分享课程,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分享性特点。其次,通过对比慕课与以往的网络公开课不难发现,网络公开课只是将教师的教学内容静态化地展现在网络中,而慕课通过增加考试、测评等方式,将网络公开课的静态单向输送发展为动态的互动式教学,从而体现出慕课的动态性、互动性属性。此外,由于慕课的制作既需要教师进行授课,也需要信息技术人员对课程进行录制、后期制作、维修及更新,这就意味教师很难独立完成慕课的制作,慕课需要通过团队的协作来制作完成,因此慕课的另一个属性是合作性。[3]

可见,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授课、网络公开课,慕课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分享性、互动性特点,这就为国际间的学术合作和教学互动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分享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教育资源。因而,提供交流平台、分享教育资源成为目前慕课的最主要应用方向。关于慕课的应用,理论上讲,所有的学校、教师都可以制作和分享慕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名校、名师占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因而能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在慕课应用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就使得这些名校名师,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名校名师成为慕课应用的主导者。

(二)慕课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现在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信息接收便捷性、学生思维方式多样性,这些变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高校大学生在享受海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各种负面价值观念和虚无主义思想,客观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可能,通过利用互联网制作和发布慕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同时也能起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巩固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三)慕课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将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探索。通过将多样的教学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形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能够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的从属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理性、客观地看待思想政治慕课教学。慕课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常规课程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化”,在立足于思想政治教学的特殊性和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恰当地选择慕课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避免盲目追捧和应用慕课。

二、慕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审视

(一)价值:慕课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主渠道

1.有助于发掘课程价值,提升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渠道,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政治修养,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育优秀的建设者和坚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观念。[5]但是,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巨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必要通过慕课的方式来适应时代的变革,在应对时代的变化中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时代价值,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2.有助于适应教改需要,实现教学数字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由思政理论教学和日常思政教育两部分组成。思政理论教育侧重于理论、政策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而日常思政教育侧重于思政实践性教育,一般通过在日常实践活动中践行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来实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在交叉融合中,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目前,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高校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和日常教育都要从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积极应对新变化的过程中,将慕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日常教育实践中,是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数字化的重要途径。

3.占领意识形态领地,维护我国主导权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一直以来,思政政治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这两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价值。但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领域的变革,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信息变革中,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同样也受到了冲击。[6]一方面,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客观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难度。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技实力、先进的教育,通过慕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这两方面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及时把握信息时代的变革,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的互联网应用特点,综合利用音视频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导权。[7]

(二)挑战:可操作性不足及教学效果不佳

1.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内容更新较快

目前,思想政治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方式,有责任在网络空间中占据宣传的高地,把握舆论的主导权。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教学过程中,应将发挥意识形态教育作用摆在工作的首位。但就目前慕课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却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目的。慕课的特征和教学理念显示,其更为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学生是慕课学习的主导,教师在慕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慕课制作及与学生的互动上,即教师在慕课中主要负责教学方法设计。由此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慕课教学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教学内容则重视不足。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而是思想层面的教育,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学生“知不知”,而是学生“信不信”。总之,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学效果主要依靠教学内容来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化”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它的教学效果能否优于传统课堂教学还未可知。[8]

此外,从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内容来说,教学内容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实现思想教育的价值指引和思想导向作用。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慕课教学需要较长的制作过程,因此很难做到与现实生活同步更新。

2.课程制作成本较高,师生积极性差

标准化的慕课体系,包含搭建平台、设计教学内容、制作视频、设计互动、作业、考核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慕课平台是由复旦大学开发的,复旦大学依靠教育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集合全国的高校名师开发慕课教学资源。[9]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的学校都难获取这样的支持和资源,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很难开发出高水平的慕课课程,并且目前多数慕课还无法实现盈利,这就使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单纯的投入,高昂的课程制作成本也会成为学校的负担。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是目前教师对于慕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这几点因素造成的。一是慕课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对于教学的导向作用。在慕课教学中,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是互动环节,并且目前的互动环节多在学生和助教间进行,教师参与教学的机会减少,难以体现出教师价值。二是教师排斥慕课教学模式。慕课录制缺少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对大多数一线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对于慕课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教师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慕课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3.课程教学互动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思想政治理论慕课虽然可以实现时时、事事互动的功能,但实际的互动效果却难以达到传统课堂的互动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但在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只能借助网络实现,而且大多数的互动都是通过文字表述来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师生间互动交流,很难提升互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此外,由于学生进行慕课学习的时间难以像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固定,师生难以同时在线,这就使得慕课上的交流互动会出现一定的时间差。可以说,对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教学虽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想比,慕课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活动以娱乐活动为主,大学生能够参与慕课学习的自觉性很难确定。加之目前慕课学习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参与慕课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意识形态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教学路径

(一)以意识形态安全为前提,开展慕课教学设计

1.强化监督审查力度,把握课程教学原则

高等院校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慕课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也要严防其他国家通过慕课向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严守意识形态安全的课程教学原则。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开发了许多高端慕课平台,在向世界各国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西方的意识形态输出到了全球。[10]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双重输出,我们应在积极学习借鉴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西方的意识形态输出,保卫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首先,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共同建立健全慕课引入和审查机制,在对国外的慕课内容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对慕课内容隐藏的意识形态内容的审查力度。其次,通过加强宣传来提高学生对慕课的认识。一方面,向学生宣传慕课的教育优势,鼓励学生积极使用慕课资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警惕西方慕课内含的意识形态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

2.回归思政教学本质,注重学生价值塑造

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和回归思想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本质上来,即通过政治性、意识形态教育,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化”教学回归教学本质,不仅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应试科目,深受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走向了知识型教育的误区。因此,在思政理论课“慕课化”的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知识型教育的错误观念,让教学回归到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上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根植于心,能够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高校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伟大中国梦的追梦人和圆梦人,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打造特色教学平台,输出优质课程内容

目前的高端慕课平台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开发的,通过这些高端慕课平台的优势教育资源,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推进了教育领域的革新,更推进了文化和思想意识的渗透。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思想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正面应对西方国家的高端慕课,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优质慕课平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立足于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实现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化”,在技术上,要制定慕课平台发展规划,聚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力量,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思想政治慕课平台;从内容上,与时俱进地研发和更新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发面向世界的高端优质课程,在网络上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高雅、优质的形象。

(二)以创新教学体系为核心,强化慕课价值呈现

1.坚持数字教学转型,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要坚持数字教学转型,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就数字教学转型而言,一是要架构思想政治课云课堂,即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优势,架构交互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课堂、校园等教学主体和教学载体推向数字化教学平台。二是要组建数字化的思想政治慕课教学团队和运营团队。根据思想政治慕课平台对于教学及运营的实际需求,组建由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组建由网络技术专家、网络平台运营专家组成的运营团队,集合各领域的有效人才,为思想政治慕课平台提供优质的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三是打破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的双向教学互动方式,通过优化网络慕课的互动功能,为师生构建畅通的线上互动交流渠道,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互动形成互补。四是提高思想政治慕课教学的针对性。区别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慕课的教学对象已经不限于在校大学生,而是扩展到了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为应对这种变化,思想政治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来编写教材和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明确学习者的身份定位,提高教学针对性。

2.发挥隐性教学优势,注重学生情感熏陶

首先,综合优质教学资源,为隐形教学提供教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坚持立足现实、贴近生活的原则,选取和加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材料,为思想政治教育慕课构建资源知识库。在选取和加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的过程中,一是要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关系,做到教育材料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生活指导性;二是要更好地将教育材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优秀文化融合,实现教育材料既有时代性,又具文化性。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化”的教学中要主要运用和发挥隐性教学的优势。如隐性教学相比显性教育具有更好的潜隐性和渗透性,因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文化熏陶、案例引导、情节感染等多种隐性教学方法,用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熏陶。

3.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关系到高校、社会、国家的稳定,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开设专门课程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也是我国特有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尽管思政慕课教学的政治性、理论性强,但在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方面却相对不足。因此,思政慕课教学要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一是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底线,即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意识形态导向不动摇。二是思政慕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开放,对学习的实用性需求更强,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已经很难独当一面地完成教学工作,因此要联合政治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为目标,追求课程价值延伸

1.实现平等对话,构建良性的学习环境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化”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个体对理论的认知,既需要外在的教育引导,也需要内在的自主学习。外在的教育引导主要依靠强制力来实现,个体容易因逆反心理而对外在教学产生抗拒,而内在教学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这也难以在全体学生身上达成学习效果。因此,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可以通过优化外在教育来强化理论学习效果。而外在教育的优化可以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实现。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和思想观念不断涌现,网络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已经成为趋势。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化”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关系,将“教育教导”变为“教育交流”,在良性的学习环境中提升教学实效性。

2.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

首先,整合国内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慕课资源,汇聚一流高校的力量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平台,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和世界影响力的高端教学慕课。其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教学内容的活力和生活气息。积极邀请行政事业单位的优秀领导、培训师等人员加入到慕课教学当中,让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成为不同学习主体交流的平台。再次,完善慕课平台系统,在慕课平台中融入微课、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同时更要不断完善慕课评价体系,除了完善线上测评、反馈等平台功能,还应建立线上与线下、纸质与电子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整合优秀文化,实现多元化价值融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先进文化是大学生日常接触的三种文化价值体系。对于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渊源,构成了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西方先进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慕课化”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对这三种文化进行融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下,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在时代的变革中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 语

新形势下,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慕课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替代者。通过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平台,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但是,建设高端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平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协调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力量,积极建设高端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