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微课程培训在住院老年病人陪护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中的应用
2021-06-29陈凤莲
陈凤莲,曾 文,刘 群
院内跌倒是导致老年病人失能、伤残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增加老年病人及家属身心痛苦,影响疗护工作,还可能造成医疗护理纠纷[1-2]。国外数据显示,住院病人日跌倒率约为0.24%,每年30%≥65岁老年人群及40%~50%≥80岁老年人群发生跌倒[3-4]。国内研究也报道,65岁以上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超过30%,导致院内二次伤害、医护患关系紧张,备受社会关注[5-6]。调查显示,老年病人跌倒除与基础疾病诸多、身体虚弱、自身防护措施依从性差有关外,还与陪护人员照护及其跌倒知信行水平密切关联[7-8]。陪护对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认知并不全面,无法掌握预防跌倒专业知识,成为目前院内老年病人无法有效避免跌倒的又一重要因素[9]。罗德英等[10]也证实临床实际中大多数有陪护的住院老年病人仍会发生跌倒现象。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案例式微课程培训改善住院老年病人陪护预防跌倒知信行状况,以期为临床老年病人跌倒预防提供借鉴与支持。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住院老年病人陪护160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陪护对象均为我院住院老年病人;②陪护时间≥7 d,且每天持续陪护时间≥8 h;③陪护可正确理解、表达问题;④获取病人家属及陪护自身同意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人。对照组男6人,女74人;年龄42~58(47.35±4.68) 岁;文化程度:初中、高中68人,小学12人;有过陪护经历或相关培训者80人。观察组男7人,女73人;年龄40~59(47.21±4.58)岁;文化程度:初中、高中65人,小学15人;有过陪护经历或相关培训者80人。陪护均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邮箱传递、信件邮寄或微信、QQ等方式发放电子问卷,待陪完成后上交,填写过程与问题可随时与发放人员保持沟通。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陪护予以常规陪护教学培训,每月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防跌倒评估表”“高危病人防跌倒护理方案”等内容定期对陪护开展培训,包括协助老年病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坐便器;评估高危风险指标,实施跌倒急救预案与程序等[11],使其充分认识风险管理重要性,提升防护措施认知和掌握能力。观察组实施案例式微课程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1.2.1 微课程脚本设计 根据我院以往住院老年病人跌倒预防经验,设定微课项目,微课选题尽量“小而精”,适宜以多媒体形式传达,以基础护理操作为主。培训课程主要包括:①住院须知;②住院老年病人身心特征;③易患疾病;④跌倒危险因素(病人自身因素、疾病因素、服用药物、认知因素、环境因素)[12];⑤与护士及病人的沟通;⑥跌倒特征;⑦协助用药、运动锻炼。本研究拍摄制作6个微课程,每节5~8 min。
1.2.2 微课程案例录制方案设计 查阅文献资料,依据老年病人跌倒防护规范标准结合临床实践案例,设计具体方案,确保录制内容的指导性、规范性,有效解决培训过程重难点,以跌倒危险因素、特征和防范措施为例,场景一:(背景+解说+字幕)介绍跌倒定义、跌倒评估工具、老年病人跌倒流行趋势。场景二:(现场录制)陪护着装整齐,按规范清洁整理病房环境,物品摆放到位。场景三:陪护核对老年病人精神类、降糖类药物服用情况,检查老年精神状况。场景四:与护士医生详细逐一核对记录单、预防护理注意事项,积极有效沟通等细节拍摄。场景五:辅助老年强化实施功能锻炼和可视化活动的跌倒预防运动。场景六:练习诱发性、开放式提问,与老年病人床边交谈,舒缓心理压力。
1.2.3 案例式微课程录制及后期制作 采用演示法教学。选取教学能力强、跌倒预防技术操作娴熟的护士作为示教培训老师。正式录制前反复排练试拍,查看录制效果并不断完善示范操作,确保教学视频规范化;正式拍摄采用SONY高清数字摄像机,多角度、远近距离拍摄,示教人员仪表整洁规范尽量选择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环境,避免无关场景入境。将跌倒危险因素、特征和防范措施等使用通俗易懂解说词录入视频。后期制作采取AVS Video Editor或会声会影等编辑软件,添加生动片头、字幕、片尾、音乐等[13-14],确保素材精简、内容适当、声音清晰流畅,每节案例式微课程调控在5~8 min。
1.2.4 实施方法 ①视频播放:自入院起,每周一、周五09:00~10:00与15:00~16:00采用病房电视、移动查房车或笔记本电脑循环播放视频内容,每次45 min,微课程视频放入我院317护宣教平台和微信群发给观察组的陪护,各科室配1名专业护士,协助陪护听讲并重点监督其对跌倒高危病人防护知识记录与掌握情况,视频案例微课结束后解答陪护的疑惑,并在下次播放时重点考核记录掌握情况,同时,协助陪护使用个人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视频课程,自行温习与复习[15]。②视频交流平台:借助微信、QQ群或信息化系统等网络平台,组织多名陪护远程视频交流,分享老年病人跌倒防护管理经验,探讨难以解决问题,首先相互解答,再由专业护士解答,确保讨论有效性。③微课程教学督导。借助改良版平衡积分导图方式(见图1)[16],对所有参与并完成4周的“移动互联网+案例式微课程培训”进行教学督导,该方法联合碎片化时间模式与移动互联网学习,通过系统短信、微信消息提醒方式提醒尚未完成案例式微课程培训陪护及时完成教育教学。
图1 改良版平衡积分导图式教育模型
1.3 观察指标 ①陪护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根据相关文献材料[17-18]结合我院以往陪护工经验自行设计知信行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57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分别从跌倒危险因素、跌倒后影响、预防措施等方面33个条目进行评估,各条目采取1~5分评分,“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累积评分33~165分。态度维度分别从跌倒关注性、重视程度等方面7个条目进行评估,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5分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累积评分7~35分。行为维度分别从跌倒应急行为到预防行为等方面17个条目进行评估,各条目采取1~5分评分,依次代表“完全做不到”至“完全做到”,累积评分17~85分。上述各维度评分经检验均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②观察比较两组陪护对应病人跌倒事件、跌倒伤害率、跌倒伤害等级及其比例和护理满意度。跌倒伤害等级划分,无伤害:没有伤害;Ⅰ级伤害(轻度伤害):任何需要额外观察或监护治疗的病人安全性事件,以及导致的轻度伤害,如跌倒导致的擦伤、少量出血、肿胀、疼痛等;Ⅱ级伤害(中度伤害):任何导致适度增加治疗的病人安全性事件以及结果显著但无永久性的伤害,如失血过多、需要缝合、意识丧失、中等头部创伤、裂伤、挫伤、血肿;Ⅲ级伤害(重度伤害):任何出现持久性伤害的病人安全事件,如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头部创伤、 心搏骤停;死亡:任何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安全性事件。采取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病人对陪护护理满意度[19-20],总评分范围0~100分,按照评分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 60~79分)和不满意(<60分)3个等级。跌倒事件发生率=跌倒事件例数/总例数×100%,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1 两组陪护教育后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陪护病人跌倒事件以及跌倒伤害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3 两组陪护病人跌倒伤害等级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陪护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住院老年病人视听能力、平衡功能、认知能力降低,器官机能衰退,极易发生院内跌倒事件,加上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及骨质疏松症影响,进一步加重跌倒风险。有研究指出,80~89岁群体为院内跌倒高发人群,其次催眠镇静药、降压药服用为导致跌倒的重要药物因素[21]。同时,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呈弧线老化,使其产生适应代偿功能,而陪护需求成为老年住院病人生理及心理支持重要来源。调查报道,目前我国院内陪护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缺乏责任心、上岗准入标准或专业培训匮乏、工作管理模式滞后等特征,而专业陪护伴随医学模式转变成为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研究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理念,通过查阅相关陪护培训文献结合当前互联网新技术发展,将案例式微课程培训应用于改善住院老年病人陪护预防跌倒知信行教育教学中,结果显示,观察组陪护知识、态度、行为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陪护病人跌倒事件、跌倒伤害发生率、跌倒伤害等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陪护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案例式微课程培训对陪护人员干预可让其全方位、积极主动、自觉遵守健康教育知识,有效降低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率,提升情绪抚慰作用,提高病人陪护满意率。
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微课程脚本设计,以“小而精”多媒体形式传达包括住院须知、住院老年病人身心特征、易患疾病、跌倒危险因素、与护士及病人沟通、跌倒特征、协助用药、运动锻炼在内的视频拍摄;同时设计微课程案例录制方案,依托于不同场景,并采取采用演示法教学,借助定期播放、视频交流平台、改良版平衡积分导图方式帮助陪护生动形象加深陪护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提升,为病人营造积极、专业、有效的跌倒等预防氛围。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得出案例式微课程培训应用于住院老年病人陪护可有效提升其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降低病人跌倒不良事件、跌倒伤害率、跌倒伤害等级并提升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