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管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病人中的应用
2021-06-29陈楚端谭永宜曾丽群
陈楚端,谭永宜,曾丽群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病情进展到后期常会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致死率[1-2]。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手术疗法,镇静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一种常用术式,可有效改善静脉曲张,控制活动性出血,但术后饮食不当仍是诱发出血的重要因素[3-5]。针对此情况,应于术后对病人进行有效的饮食管理,以减少出血发生,改善病人预后。本研究选取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进一步探讨饮食管理在其术后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48~82(60.62±7.29)岁;病程4~12(9.67±1.14)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8例,B级11例,C级6例;临床症状:黑便10例,呕血8例,黑便及呕血5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49~79(61.75±7.07)岁;病程4~11(9.48±1.21)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2例,C级6例;临床症状:黑便9例,呕血9例,黑便及呕血5例,其他2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为初次发病或遵医嘱入院行再次套扎;②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6]相关诊断标准;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昏迷病人;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全身感染者;④合并心、肾严重损伤者。
1.3 手术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采用FUJIFILM EG-600WR型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出血部位。病人均实施镇静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选用美国C00K公司MBL-6-F六连发套扎器,从曲张最严重的静脉开始结扎,对无活动性出血处,自下而上进行螺旋式套扎,由远到近结扎并退镜。若有出血,先行止血,采用盐水冲洗,最后套扎。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①术后监测:做好术中交接工作,将病人送回病房,监测病人意识状况及生命体征。②康复指导:将床头抬高30°,指导病人卧床休息24 h以上,术后5~7 d避免重体力劳动。③心理干预:向病人说明术后所需注意事项,介绍成功康复案例,疏导病人负面情绪。④饮食干预:遵医嘱禁食24 h;术后48 h开始给予冷流食及豆浆、米汤等食物,以中和胃酸、收敛黏膜,对止血有益;术后3 d给予无渣半流食;术后7 d给予软半流食或正常饮食。⑤并发症护理: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胸痛及出血。发热与手术处组织结痂、坏死、脱落有关,脱落物吸收可导致发热,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胸痛与胃镜侵入有关,应对病人讲述疼痛原因,通过播放轻音乐、指导冥想、给予镇痛药物等手段缓解疼痛。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与运动及饮食有关,应对病人进行相关宣教,以提高其自护意识。
1.4.2 观察组 病人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管理。①饮食护理:日常饮食需以半流质饮食为主,应避免油炸、刺激性及粗糙食物,禁食黄豆、芹菜、韭菜、洋葱等过硬、过冷、产气过多的食物;注意饮食规律及饮食卫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过饿或暴饮暴食,饮食温度以低于35 ℃为宜。②营养健康教育:肝硬化病人普遍存在肝功能损伤,肝脏合成蛋白功能不佳,病人有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而部分病人对自身状况缺乏了解,难以控制饮食,应对其进行有关宣教,使其认识到饮食管理对康复的重要作用,蛋白质可减少腹水,并有助于预防感染,若缺乏蛋白质摄入,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康复。③水钠摄入:肝硬化病人有部分合并腹腔积液,每天摄入钠盐量应≤3 g,而存在严重水肿病人应注意饮食无盐,忌食酱菜、咸菜、腌制食品等含钠食物,饮水量控制在1 000~1 500 mL。④糖类及蛋白质摄入:确保饮食热量充足,每天热量≥6 694 kJ。蛋白质可为病人提供康复所需营养,但其摄入过多会造成肝脏负担加重,不利于病情康复,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规划蛋白质摄入量。对有肝功能损伤的病人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⑤维生素C和锌摄入:维生素C在肝脏代谢中发挥一定作用,参与肝糖原形成,有助于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细胞;肝硬化病人尿锌排出量增加、血锌水平较低,肝细胞内含锌量低,应禁止饮酒,多食用鱼肉、牛肉、蛋类、瘦猪肉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⑥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病人出血期间给予外周静脉营养补充;止血后24 h观察病人心率、血压是否正常,有无恶心、呕吐症状,给予稀藕粉、米汤等温凉、流质饮食;根据病人病情逐渐过渡到芝麻糊、面条、蒸鸡蛋、稀饭等半流质饮食,随后过渡到软食。
1.5 评价指标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前,干预前后评估两组病人营养风险及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出血复发情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NRS-2002)[7]评估营养风险,维度包括年龄(1分)、营养状态(3分)及疾病状态(3分),总分为0~7分,分值与营养风险成正比。采用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量表[8]评估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0~100分,分值与生活活动能力成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风险及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RS-2002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ADL评分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NRS-2002及BADL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病人出血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复发率为0.00%(0/25),对照组为24.00%(6/25),观察组出血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09)。
3 讨论
肝硬化可引起门静脉高压,而门静脉高压可造成门静脉与体循环之间的侧支循环建立并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最易受其影响,胸腔负压可使静脉血流回流增多,胃内酸性反流物持续侵蚀食管黏膜,造成食管静脉曲张,若病人饮酒或食用粗硬食物,可加重损伤[9-12]。由于胃底静脉曲张部位较深、较粗大,发生破裂出血的风险较小,而一旦发生出血,则失血量较大。病人机体失血量过多可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及回心血量减少,血压及脉压降低,引起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功能及形态损伤,并有代谢障碍,易发生水肿、黄疸、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13-15]。目前临床可通过内镜手术治疗该病,成功率较高,造成创伤小,可改善肝硬化,减轻门静脉高压,缓解静脉曲张[16]。镇静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一种常用术式,操作较为简单、安全性高,在镇静胃镜下实施该术,可减轻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有研究指出,病人术后自护意识普遍不高,难以控制饮食,导致出血仍有一定复发率,造成病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较重,不利于病情康复[17]。为预防术后出血,实施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陈先飞等[18-20]研究结果显示,对肝硬化病人实施饮食相关护理,有助于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RS-2002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BADL评分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饮食管理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术后再次出血,并有助于降低病人营养风险,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次数越多,致死率越高,而该病除进行临床治疗外,还需通过护理干预预防。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饮食不当、感染、腹压增加等因素均为出血的重要诱因。其中饮食不当是最主要因素,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静脉丛血流增加、压力升高,静脉丛迂曲、变粗,管壁减薄,而病人食用刺激性食物或硬质食物时,压力进一步升高,导致食管静脉丛难以承受,易发生破裂出血,因此术后饮食与病情关系密切,给予病人合理营养对促进肝细胞恢复、减少出血发生有积极意义。既往临床护理常会忽视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其主要重点在于指导病人卧床休息、给予保肝药物等,对于饮食不进行干预或仅实施口头宣教,部分病人自护意识弱,难以遵医嘱进行合理饮食,有部分病人无法忌口,也有部分病人因惧怕出血,不敢食用营养物质,导致手术疗效受影响,术后出血复发率高,预后风险高。本研究从饮食层面着手进行管理,以流食为主,注重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并可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合理膳食,对改善病人机体状况,促进恢复,预防出血有较好效果。而病人经饮食管理后意识到饮食对预后的重要影响,自护意识提升,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且经全面饮食管理,病人明确认知到哪些食物为可食用食物,哪些食物为禁忌食物,营养风险降低。
综上所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饮食与病情关系密切,给予病人合理营养有利于降低营养风险,提高病人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