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

2021-06-29程方满纪忠红

全科护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消极恐惧总分

张 迪,程方满,纪忠红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贫困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以女生为主体,他们有着强烈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希望靠护理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获得稳定的医院工作。与本科生相比,他们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有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常因家庭支持不足、经济压力等因素而焦虑敏感自卑,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成人依恋概念源于对婴儿期依恋概念的拓展,是指与重要他人形成的牢固情感联结[1]。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2]。近年研究显示,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3-6],但是关注于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从应对方式入手,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的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调节机制,为开展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入校3个月的贫困生155人为研究对象,均经过学工部门认定。本研究发放问卷155份,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有效回收率100%。年龄 18~24岁;男生18人,占11.6%,女生137人,占88.4%;来自城市43人,占27.7%,来自乡镇112人,占72.3%。

1.2 调查工具

1.2.1 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 采用由Collins等[7]编制的修订版AAS。共有18题,采用5级评分。分为亲近、依赖和焦虑3个分量表,亲近量表测量一个人对与他人接近和亲密感到舒适的程度;依赖量表测量一个人感到当需要帮助时能有效依赖他人的程度;焦虑量表测量一个人担心被抛弃或不被喜爱的程度[8]。在实际的依恋类型划分中将亲近依赖两个量表合并为一个维度,称为亲近依赖,焦虑维度单独命名依恋焦虑。根据2个维度得分情况划分不同依恋类型:安全型(亲近依赖>3分,依恋焦虑<3分)、先占型(亲近依赖>3分,依恋焦虑>3分)、拒绝型(亲近依赖<3分,依恋焦虑<3分)和恐惧型(亲近依赖<3分,依恋焦虑>3分),后3种依恋类型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9]。

1.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采用解亚宁[10]编写的SCSQ,共包含20题,采用4级计分制,条目1~12组成积极应对维度,条目13~20组成消极应对维度。

1.2.3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 采用樊富珉[11]修订的UPI。UPI总分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56个题得分相加求和,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问题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相关性分析采取Spearma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运用AMOS 19.0 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人依恋类型、应对方式和UPI总分情况 155名高职贫困护生中安全型依恋者63人,占40.65%,不安全依恋者(先占型、拒绝型、恐惧型)共计92人,占59.35%,依次为先占型依恋46人,恐惧型依恋35人,拒绝型依恋11人,不安全依恋类型比例高于安全型依恋。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居住地的护生依恋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贫困护生的积极应对得分为(1.99±0.46)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9±0.52)分,UPI总分为(17.47±10.55)分。

2.2 成人依恋类型、应对方式与UPI总分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依恋焦虑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UPI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3和0.333,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75,P<0.05)。亲近依赖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UPI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7和-0.209,P<0.05)。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依恋类型的护生积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恐惧型和先占型依恋者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安全型依恋(P<0.05)。不同依恋类型护生的UP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恐惧型和先占型护生UPI总分高于安全型依恋(P<0.05)。见表2。

表1 依恋模式、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情况之间的关系

表2 不同依恋模式护生的应对方式和UPI总分比较 单位:分

2.3 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对UPI总分影响的路径分析 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图1)。模型拟合各参数:χ2/df =1.510,规准拟合指数(NFI)=0.913,非规准拟合指数(TLI)=0.955,拟合优度指数(CFI)=0.968,增值拟合指数(IFI)=0.969,近似误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58。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中,如果上述拟合指数>0.9,说明模型拟合较好。进一步考察模型参数估计值,得出各路径图拟合系数。最终结果表明,只有依恋焦虑维度→消极应对→UPI总分这一路径系数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变量间的效应关系见表3。结果表明,成人依恋中焦虑维度不仅能正向预测UPI总分,还能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预测UPI总分。依恋焦虑维度到UPI总分的直接效应量为0.419,依恋焦虑维度到UPI总分的中介效应量为0.090,总效应量为0.509。

① P<0.01。

表3 消极应对在依恋焦虑维度和UPI总分之间的效应分解表(β值)

3 讨论

3.1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以不安全依恋为主,这与陈国红等[12]以安全型依恋为主的结果不一致。在不安全依恋中先占型依恋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恐惧型,最后是拒绝型,与赵肖肖等[13]以拒绝型依恋类型为主的结果不一致。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国内常模(1.78± 0.52)分,而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国内常模(1.59±0.66)分[14],表明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群体面对压力时具有较好的反应。UPI总分高于田梓等[15-16]测得的UPI总分(12.65±9.22)分和(14.95±6.63)分,显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成人依恋是幼儿早期依恋关系的延续,个体在童年时代与其照看者之间交互作用过程中会形成“内部工作模型”[17]。4种依恋类型的内部工作模型有所不同:安全型依恋是对自我和他人都有正性评价的低焦虑低回避型;拒绝型依恋是对自我评价高,对他人评价低的低焦虑高回避型;恐惧型依恋是对自我和他人都有负性评价的高焦虑高回避型;先占型依恋是对自我评价低,对他人评价高的高焦虑低回避型[18]。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用已有的内部工作模式去理解新的信息,这就是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9]。

本调查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不安全依恋模式以先占型和恐惧型为主,其共同点是依恋焦虑程度高,对自我评价低。分析其原因,这些护生在年幼时期可能受到父母或其他主要养育者长期的忽视或拒绝,严厉的养育方式,以至于他们形成了自己不值得被爱的信念。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一般来自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下岗职工、单亲家庭[20]。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直观感受到自己经济上的拮据、综合素质的差距、新环境的压力等[21],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自我评价低。贫困是一柄双刃剑,可能是巨大的压力,也可以成为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动力。建议高等职业院校既要对护理专业贫困生群体开展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22],也要尽早识别和特别关注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尤其对于先占型和恐惧型依恋者,应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自信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2 成人依恋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的亲近依赖与UPI总分呈负相关,依恋焦虑与UPI总分呈正相关,说明高依恋焦虑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一步分析显示,先占型和恐惧型依恋者的UPI总分高于安全型依恋者(P<0.05),而拒绝型依恋者UPI总分与安全型依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拒绝型依恋的个体自我评价高,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承受压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较于先占型和恐惧型依恋者更加独立和自信,因而心理健康程度相对更高。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拒绝型依恋个体否认渴望亲近,常认为他人不值得信赖而选择回避,可能存在人际关系疏离的问题。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建议护理教育者加强与拒绝型依恋个体的交流,提升对他人的信任度,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亲近依赖维度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提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中亲近依赖的个体,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依恋焦虑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提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的依恋焦虑越少,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依恋焦虑越多,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进一步分析显示,拒绝型与安全型依恋的消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恐惧型和先占型依恋者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安全型依恋(P<0.05),其中恐惧型依恋最高。分析其原因,当个体将某一情景评价为可受个体的控制,积极应对将占主导地位;而当个体认为自己对所处情景不能应对任何事时,消极应对将占主导地位[23]。拒绝型和安全型依恋者自我评价高,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因而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积极应对。而恐惧型依恋者遇到压力时,焦虑、不信任和害怕占据了内心,潜意识中会放大困难,认为自己不可能解决问题,最终产生逃避、被动的消极应对方式[24]。建议护理教育者应把“压力应对”作为贫困生群体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模拟情景体验,帮助护生掌握应对压力的科学方法,逐步提升抗压能力。

3.3 消极应对方式在高职贫困护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构方程检验结果显示,成人依恋的亲近依赖维度对UPI总分无直接预测作用,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也无预测作用。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不仅能正向预测UPI总分,还能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预测UPI总分。说明如果个体内部工作模型不良,属于高焦虑依恋类型,在压力情境下将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析其原因,早年多次被拒绝和忽视的经历,使得高依恋焦虑型个体更倾向于怀疑自己是否可爱、认为自己不受重视,甚至让人讨厌,因而缺乏安全感,当他们在应激状态下,容易产生负性认知,由于对自我模型不良的预期,很难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得有效的支持,转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25]。而这些消极的应对策略又反过来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学校要关注贫困护生的依恋焦虑程度,对于高依恋焦虑个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指导学生经常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另外学校也应主动给予支持,通过提供及时的经济资助,开展必要的新生适应、考级考证、就业面试辅导讲座,建立自强学社等,减轻学生在经济、学业、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高等职业院校贫困护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依恋焦虑个体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帮助不安全依恋学生缓解焦虑,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调整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式,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消极恐惧总分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