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6-29刘林生刘名锋
刘林生,刘名锋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
0 引言
在临床中肺栓塞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的疾病,主要是血栓堵塞了肺动脉和其分支,进而造成肺循环障碍。如果栓塞的栓子较大,会造成肺动脉压升高,病情严重者可引发右心衰竭,提高死亡率[1]。溶栓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不过溶栓方式的不同获得效果也会不同,本次研究进行了局部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45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奇偶数列法为基准分成两组,试验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1~75岁,平均(63.25±4.51)岁。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3~77岁,平均(63.48±4.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客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试验组:经导管进行肺动脉局部溶栓,将尿激酶20IU 与生理盐水50mL 混合后,持续泵注24~48h。溶栓开始后2d 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4250U,12h/次,根据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持续治疗3~7d。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进行全身溶栓,将尿激酶2I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h 滴完。溶栓开始后2d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用法与试验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和D-二聚体(D-D)水平,并关注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②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肺动脉压降低超过20mmHg,肺动脉造影显示1个及以下肺段消失或缺损肺段遗留或稀疏,则为治愈;症状明显减轻,肺动脉压降低10~20mmHg,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或稀疏肺段减少超过70%,则为显效;症状好转,肺动脉压降低10mmHg 以下,肺动脉造影显示缺损或稀疏肺段减少20~70%,则为好转;未能达到上述标准或更加严重,则为无效[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组比较45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分组比较45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2.2 分组比较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NO和D-D水平
治疗前NO 和D-D 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分组比较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NO和D-D水平()
表2 分组比较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NO和D-D水平()
2.3 分组比较45例患者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分组比较45例患者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肺栓塞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症状,如果长时间缺氧,会造成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病情[3]。患者需要把握时机尽快溶栓治疗,将血栓溶解后,恢复或改善肺循环,使肺动脉压降低,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右心功能[4-6]。
NO 是有着不配对中子结构的信使分子,有着神经信息传递、杀菌、炎症反应、扩张血管等作用[7]。当患者发生肺栓塞后,会增强诱导性NO 合成酶活性,进而提高NO 水平,与血栓素A2产生对抗效应,抗血小板凝集,让肺血管扩张,降低肺动脉阻力,改善肺动脉高压症状。不过NO 也是一种自由基,容易损伤内皮细胞,影响心脏功能[8]。另外,肺栓塞发生时会激活纤溶系统,提高D-D、纤溶酶水平。经过溶栓治疗,能降低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NO 和D-D 水平,尽管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全身溶栓和局部溶栓哪种效果好,医学界存在不同声音[9]。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同时进行局部溶栓,与进行全身溶栓的试验组患者对比,临床总有效率高,NO 和D-D 水平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低分子肝素与局部溶栓联合应用效果好,能增强疗效,促进NO 和D-D 水平恢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这主要是因为局部溶栓时,药物能够快速的集中在栓塞部位,迅速发挥药效,碎栓后栓子表面积会增加,能暴露出更多的新鲜面,进而提升溶栓药物作用效果;还能减少药物总使用剂量,有助于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另外,低分子肝素是有着抗凝、抗血栓效果的物质,预防剂量应用,不会影响凝血活酶时间;尽管其分子量低,却有着较高的抗凝因子活性,与局部溶栓联合应用,可抑制血栓形成,避免患者反复栓塞,对改善预后效果有着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