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MRI在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29徐小虎朱万荣

医药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实性卵泡盆腔

彭 进,徐小虎,朱万荣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600)

在临床上,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较为常见,属于良性肿瘤之一,起源于性腺中的性索-间质组织的良性肿瘤,具有较低的发病率,在卵巢肿瘤中约占4%,绝大多数为良性,恶变罕见,卵泡膜纤维瘤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中较为多发,平均发病年龄在55~60岁,少部分可发生于年轻患者[1]。临床表现多样化,一般情况下,盆腔疼痛或腹胀和阴道不规则出血是造成患者的主要症状,但是一些患者未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而是在进行体检时,偶然发现,一些患者则是因为下腹疼痛或者下腹出现肿块而进行就诊,也可因为肿瘤偏大引起相应压迫症状,患者容易合并腹盆腔、胸腔积液,极易误诊为卵巢癌,其随着年龄增长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发生率也呈现直线上升[2]。因此,加强改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MRI在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诊断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现将CT、MRI诊断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者。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能全程配合CT、MRI检查,无禁忌证的患者;(2)行CT、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3)符合伦理道德,患者也悉数知情。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脏器功能损伤者、免疫、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其他影响本文研究的疾病者;(2)凝血障碍者;(3)精神病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者;(4)依从性差、配合度低者。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2.78±4.34)岁。临床表现:14例患者为月经紊乱,25例患者为绝经后阴道出血,3例患者为腹胀及腹痛。

1.2 仪器与方法

CT:采用西门子128排双源CT扫描机,层厚、层距分别为5 mm、5 mm,电压12 kv,注射碘海醇120 mL进行增强扫描,扫描速率3 mL/s,动脉期、静脉期分别为30 s、60 s,薄层重建1.25 mm。CT扫描结束5 h后,所有患者再接受MRI检查。

MR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机。取仰卧位,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由耻骨联合下缘到髂前上棘进行盆腔扫描。冠状面:T2WI,TR/TE:4400 ms/94 ms;层厚、层间距分别6~7 mm、3 mm,矩阵384×357,采集次数:2次。矢状面:T2WI,TR/TE:3000 ms/91 ms;层厚、层间距分别6~7 mm、3 mm,矩阵320×320,采集次数2次。横断面:T1WI,TR/TE:450 ms/11 ms;层厚、层间距分别7~9 mm、3 mm,矩阵384×269,采集次数1次。T2WI,TR/TE:3800 ms/99 ms;层厚、层间距分别7~9 mm、3 mm,矩阵448×269,采集次数2次。病灶信号根据同层面肌肉信号加以分析,肿瘤实性部分取ADC-MAP信号最低位置,肿瘤实性部分取ADC-MAP信号最低处,肿瘤囊性部分取囊变中心部分加以测量,ROI取出30~50 mm2。

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学科医师共同分析MRI图像,当意见出现分歧时,共同协商解决。

1.3 评价指标

采用双盲法分析,该方法由两名检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重点观察肿瘤影像、肿瘤成分、形态、信号、侵袭程度。观察腹腔、盆腔,做好相关详细的记录、填好表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病理

42例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患者中有55枚肿物,左侧单发30枚,右侧单发25枚。肿瘤直径(1.43×2.12×2.14±0.14×1.01×1.00)cm。卵 泡 细胞瘤平均直径(10.14±1.78)cm。

2.2 诊断结果

MRI诊断诊出率为95.24%,高于CT诊断的71.43%,数据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别(P<0.05)。MRI诊断出53枚肿物,CT诊断出39枚肿物,二者相较于手术病理结果,MRI诊断方法更接近病理结果(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诊断结果(%)

2.3 MRI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经MRI诊断,平均肿瘤直径约为(12.12±2.11)cm。42例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患者,40例患者的病灶密度呈现均匀性,2例患者的病灶呈现不均匀性。T2WI呈现不均匀信号,出现在肿物上方,边缘较模糊,以云雾状高信号为主。未见明显强化的动脉期病灶,静脉期病灶出现不规则性的条索状强化影响。间质水肿组织呈现高信号,部分肿瘤内囊便出现高信号。

3.讨论

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发于女性性索间质肿瘤,一般是良性肿瘤,较少恶性[3]。在绝经期、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中较为多发。肿瘤具有较大的体积,生长的速度也较快。一般患者也会同时并发其他肿瘤。其部位为盆腔、腹腔,有些患者的胸腔出现积液,少部分患者会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无明显特异性,进而容易与卵巢癌混淆[4]。因此,临床诊断卵泡膜-纤维类肿瘤时,应重视子宫内膜的改变,提高临床诊断率。

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分辨超声的图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被广泛应用。CT与MRI在卵泡膜-纤维类肿瘤诊断中均有重要意义。CT诊断卵泡膜-纤维类肿瘤,具有较为清晰的便捷,边缘也比较整齐,呈现类圆形,大部分具有较为完整的卵泡膜-纤维类肿瘤包膜,其质地比较薄,具有良性肿瘤的一般特征[5]。其CT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密度,偶尔伴随有低密度影,少见钙化病灶。但CT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图像清晰度欠佳。

MRI检查有着较高分辨率,可直接显示子宫附件区的解剖形态。MRI平扫T1WI呈等或者稍低的信号,缺乏特征性。T2WI脂肪抑制像存在一定的特征性。卵泡膜-纤维类肿瘤多呈现不均匀高或者稍高信号,纤维瘤多呈低信号,卵泡膜纤维呈稍不均匀低或者稍低信号[6]。T2WI肿瘤的表现最能将病理基础进行反映,肿瘤实性部分呈现出低信号的主要原因是纤维成分的存在。纤维成分是该肿瘤的组成部分,多信号混杂,主要为低或者稍低信号,并伴随有片状高或者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可反应肿瘤缺乏血供特点。

卵泡膜-纤维类肿瘤应与颗粒细胞瘤、浆膜下或阔韧带肌瘤、卵巢癌相鉴别[7]。颗粒细胞瘤以实性肿块多发囊变为常见,T2WI多为混杂高信号,肿瘤富血供,增强强化较明显[8]。浆膜下或阔韧带肌瘤往往表现为宫旁的实性肿块。卵巢癌表现为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常累及双侧卵巢及周围结构,且具有较明显的强化,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出现,并具有大量腹、盆腔积液。

综上所述,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者通过MRI检查可提高临床诊断性,有效与其他疾病鉴别,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实性卵泡盆腔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