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对比
2021-06-29肖小凤
肖小凤
(湖北省荆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一种早产儿较为常见的病症,特别是对于胎龄小于30周的胎儿,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症状[1],严重危及其生命健康。相关研究表明,RDS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的活性物质所出现的分泌异常现象相关,因此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改善呼吸状况[2]。在现阶段的临床中,常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RDS早产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但是长期应用发现,单纯的机械通气治疗会引发并发症,预后效果不是特别理想[3],本文以80例新生RDS患儿为对象,探究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妇产科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共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各40例,且所有产妇及患儿的临床资料均建立完整。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胎龄30~37周,平 均(33.75±1.46)周,体 重1.28~2.47 kg,平 均(1.63±0.38)kg;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胎龄31~37周,平均(34.16±1.09)周,体重1.12~2.49 kg,平均(1.74±0.5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RDS的诊断标准[4-5],并经过临床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患儿有间歇性呼吸窘迫现象,于出生6 h左右开始,面色青灰或青紫,吸氧后无明显改善;本次已经得到医学伦理会的认可与支持(伦理编号为20192453);家属均知晓本次相关内容及流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肺功能异常的患儿;体重大于2.5 kg的患儿;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患儿;有宫内感染现象。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先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行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支持,并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完全清除。
对照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70 mg),首先将药物作预热处理,参照患儿体质量,第一次用量为40~100 mg/kg,并视病情发展进行剂量调整;其次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干冻粉中加入2 mL的灭菌注射用水,并在震荡仪中进行充分溶解;再次经过气管插管,将塑料管插入至下口位置;最后于患儿平卧、左侧、右侧、坐卧四种体位进行依次用药,并于每次用药后通气60 s,用气囊作加压处理。
观察组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意大利ChiesiFarmaceutici S.p.A,H20181201,1.5 mL:120 mg),首先将药物作预热处理,参照患儿体质量,第一次用量为100~200 mg/kg;然后将药物滴注入气管插管内,之后通气60 s,用气囊进行加压辅助;最后注意在用药的4~6 h不进行吸痰处理,视病情状况与12 h后再次用药。
所有患儿均密切关注临床症状并检测血气指标,好转之后逐渐停止通气治疗。
1.3 评价指标
(1)血气指标: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气指标情况,包括氧分压(PaO2)、酸碱值(pH)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2)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3)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动脉导管闭塞、呼吸机肺炎等,对比总发生率,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 s)
注: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aO2/mmHg 49.79±5.2791.68±6.4550.47±5.3290.81±7.01 PaCO2/mmHg59.35±10.5840.84±13.3758.72±11.3441.52±12.97 PH 7.26±0.11 7.44±0.13 7.19±0.12 7.48±0.14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s,d)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s,d)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用氧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0 4.12±0.78 5.93±1.64 16.59±5.37对照组 40 5.39±0.64 6.18±1.03 18.34±5.12 t 7.961 0.816 1.492 P<0.001 0.417 0.14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RDS患儿通常是由于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缺乏,引起进展性的呼吸困难现象,严重还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威胁着患儿的生命。相关研究表明,怀孕20周时,胎儿肺部发育,开始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直到怀孕35周逐渐成熟[6],可一旦出现早产现象,胎儿在30周左右分娩出,就会导致肺功能发育不成熟,有更高的概率会出现RDS。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给予患儿呼吸支持,帮助患儿改善呼吸状况,以起到抑制病情的作用,但是检测血气指标并没有显著变化,预后效果也不好,因此本研究加入了两种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均为天然性的,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作用于肺泡表面并降低张力,同时有效避免肺泡毛细血管的间液失衡,综合提升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其对肺细胞活性的影响[7-8]。
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由肺泡上的二型上皮细胞所产生的物质,具有复杂性与多功能性,其中,大约90%的重量都是脂质,只有剩余的10%为蛋白质。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医疗技术已经能够分离出四种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将表面活性物质B、表面活性物质C与磷脂协同发挥作用,有效降低肺表面张力[9]。研究表明,二棕榈酰卵磷脂对于降低肺泡气与肺泡液界面的表面张力有显著作用,同时能够稳定呼气时的肺泡,并多肺泡回缩力有减小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医疗技术对于其他酸性磷脂的作用还没有得出十分准确的结论,例如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磷脂酰肌醇等[10]。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天然动物源性表面活性物质,二是合成的表面活性物质,是含有天然动物源性功能的样蛋白。但是研究及大量实践发现,还是天然动物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缩短患儿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