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探讨

2021-06-29黄磊磊通讯作者蒋松江

医药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库巴心肌病缬沙坦

黄磊磊,周 果(通讯作者),蒋松江

(1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 401420)

(2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重庆 401420)

扩张型心肌疾病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是导致心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也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了控制病情恶化,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病死率,延缓心肌重构,提高生活质量,而目前常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1]。沙库巴曲缬沙坦一经发行便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该药有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种重要作用,能改善目前心脏功能、改善左室重构、减少醛固酮产生,具有拮抗性血管紧张受体,抑制脑啡肽酶的[2]药物作用。本文选择74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分别进行了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随后对两种药物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74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纳入标准:(1)患者在入选之前都没有使用抗心血管疾病类药物;(2)患者经影像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且射血分数降低<40%,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试验药物过敏;本次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ZGSLYY2019~21),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年龄均在55岁以上。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病患者;(2)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病;重要的脏器功能损害患者。观察组的平均年龄(62.85±4.19)岁,平均病程(16.74±3.29)年;男性21例,女性16例;心功能分级:3例为Ⅳ级,13例为Ⅲ级,21例为Ⅱ级。对照组平均年龄(62.97±4.54)岁,平均病程(16.26±3.41)年;男性19例,女性18例;心功能分级:5例Ⅳ级,15例Ⅲ级,17例Ⅱ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包括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物。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了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5 mg,1次/d。研究小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疗法,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两组ALD、ICAM-1、NT-proBNP,治疗总有效率、MLHFQ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并发症的发生率。(1)显效[3]:患者的心功能分级2级以上,乏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呈恢复趋势;无效:心功能没有改善的趋势,甚至会加重。(2)MLHFQ的评分[4]:最高105分,老年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变得越差,分数就可能越高。(3)鼓励患者在走廊中尽可能地来回行动,记录最大距离6 min内的最高距离,作为步行6 min的结果。(4)不良反应包括血压下降(低于90/60 mmHg)、血钾升高(钾浓度超过5.5 mmol/L,判定发生高钾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ALD、ICAM-1、NT-proBNP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 s)

组别 例数ALD/(pg•mL-1)ICAM-1/(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231.65±8.52 162.54±6.43 66.43±5.43 32.79±4.66对照组 37 229.46±8.64 189.46±9.56 64.73±5.97 44.27±5.61 t 1.098 14.213 1.281 9.575 P>0.05 <0.001 >0.05 <0.001组别 例数 NT-proBNP/(pg•mL-1)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688.54±9.52 410.23±9.46对照组 37 686.41±9.11 516.49±7.95 t 0.983 52.307 P>0.05 <0.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MLHFQ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的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 s)

6 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79.54±5.81 32.96±2.13184.57±12.64351.46±22.79对照组 37 79.62±5.62 48.57±5.46184.23±13.49266.53±23.86 t 0.060 16.201 0.112 15.657 P>0.05 <0.001 >0.05 <0.001组别 例数MLHFQ评分/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3.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严重阶段,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利尿、强心、延缓心室重构等治疗。但老人多病程长、症状严重,常规治疗对心功能改善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临床上需要采用新药物来强化治疗。

ICAM-1可诱发血栓,加剧机体的心肌缺血,在心衰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4];NT-proBNP能够对心功能进行客观地反映,目前被用于评估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诊断检查和预后评估;ALD当心力衰竭出现血管紧张素过度分泌时,可出现的水平升高趋势,可作为心衰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5]。

沙库巴曲缬沙坦包含两种成分,即缬沙坦和沙库巴曲,并以钠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能阻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分泌,抑制脑啡肽酶的分泌,从而达到舒张血管,延缓改善心肌重构,促进尿钠的排泄,且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安全性较高。

本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安全性更高,可延长步行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降低心脏负荷,扩张动脉,提高用药安全性,用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更利于心功能恢复,防止冠状血管损伤和心肌细胞损伤。

猜你喜欢

库巴心肌病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芥末糖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