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1-06-29江顺琴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机采系统化献血者

江顺琴

(汕头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 广东 汕头 515000)

机采血小板可以减少输血后疾病及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所采集的血小板效果优良,同时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改观越来越多人愿意无偿献血[1],由于大多数人缺乏献血相关知识,对疼痛等应激反应明显,导致采血时间长,严重影响血液质量。采血时的常规干预措施,只通过口头宣教讲解相关知识,不能有效减轻献血者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致使再次献血率低下[2]。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是以献血者为核心,以专科护士为主导进行的干预模式,对献血者予以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可能会使干预效果更佳。基于此,我站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献血者同意将我站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接受首次机采血小板的123人无偿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2)。对照组男43例,女18例;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7.64±4.37)岁;体重54~72 kg,平均体重(63.34±8.54)kg;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各19/22/20例。观察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31±4.21)岁;体重55~73 kg,平均体重(63.97±8.21)kg;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各20/22/20例,上述资料两组献血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机采血小板标准[3];(2)体重>50 kg;(3)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排除标准:(1)一周内有饮酒史;(2)各种类型贫血者;(3)3 d内有抗凝药物服用史者。

1.2 方法

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进行常规献血宣教,通过询问对献血者进行健康评估;讲解机采血小板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引领献血者至献血室(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安静),选择直、粗且富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采血完毕后告知注意事项并表示感谢、颁发献血证以及纪念品。

观察组予以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干预:(1)成立小组:选取采血经验丰富的护士(超过五年的采血工龄)成立小组,进行专科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具体措施:保持采血室环境宽敞明亮,地面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采血者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进行自我介绍,与献血者建立初步信任,帮助其适应献血环境,并加快融入献血环境的速度;根据献血者具体情况(学历、工作性质以及社会背景)有重点的向其宣讲献血相关知识、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鼓励其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顾虑以及担忧等,并对其错误想法进行分析和纠正,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采血室内播放轻快愉悦的轻音乐,进针前采血者告知其减轻疼痛的小技巧,采血过程中与献血者进行交谈转移注意力,采血后嘱其在采血室休息30 min后才可以离开,在此过程中随时观察其脸色以及各种情绪的变化,如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准备点心、牛奶、鸡蛋等食物供其进行选择;一周后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并建立献血者微信群,定时召开座谈会,鼓励献血者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以上措施均干预至献血者离站。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献血者疼痛程度、舒适度以及不良心理发生率。

(1)疼痛程度:干预后运用VAS量表评分评价其疼痛程度,本表总分10分,分越高疼痛越剧烈。

(2)舒适度:采用舒适度量表评价舒适度,本表分为3个维度,22个条目,每个条目4分,其中环境、生理、心理分别包含7、5、10个条目。

(3)不良心理发生率:观察两组献血者紧张、焦虑、恐惧不良心理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VAS评分为(1.12±0.01)分低于对照组的(1.54±0.34)分(t=9.644,P<0.001)。

2.2 两组献血者舒适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环境、生理、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舒适度对比(± s,分)

表1 两组献血者舒适度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环境 生理 心理观察组 62 25.41±2.34 17.79±1.43 37.59±2.31对照组 61 20.50±4.16 15.04±1.24 34.12±1.67 t 5.861 8.360 7.023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紧张、焦虑、恐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仅要遭受穿刺带带来的疼痛,还要承担因初次献血的紧张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在献血全过程中予以献血者详细、全面的健康宣教以及合理的心理干预,减少其生理以及心理的不适感,增加再次献血率至关重要。常规干预措施由于忽视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内容广泛等原因,不仅影响献血者的信任感,还增加其心理紧张程度,影响血小板的采集和后续工作的开展[4-5]。因此探寻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是一种以献血者为核心,护士为主导的干预模式。首先对有经验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不仅可以降低穿刺失败的发生,还可以增加献血过程中干预措施的专业性,提高干预效果;其次采血室环境的安静整洁可以增加献血者的舒适度,护士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使措施与其自身相匹配,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减轻其心理负荷,进而减轻不良情绪的负性影响;最后穿刺过程中使用减轻疼痛小技巧,可以减轻其痛感,同时播放轻音乐可以缓解其在献血过程中焦虑的情绪,进而改变其对献血的认知;整个过程中护士陪伴并且进行观察,降低意外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可以减轻献血者疼痛。可能的原因是在穿刺前告知其减轻疼痛的小技巧,可以运用该些小技巧减轻疼痛,同时采血室环境整洁轻快,可以降低其紧张情绪,使整个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转移其注意力,提高痛阈,进而减轻疼痛[6]。

本研究中观察组环境、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评分高于对照组,紧张、焦虑、恐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可以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舒适度。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该模式通过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介绍采血室,增加信任感,有利于其放下心里戒备,降低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感,尽快融入环境中,同时欢快以及干净的采血室环境均可增加其舒适感[7],另一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根据其自身情况予以个体化干预,可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整个采血过程中护士进行陪伴,不仅增加心理安全感,还可以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

综上所述,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可以减轻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的疼痛程度,增加舒适感,降低不良心理发生率。

猜你喜欢

机采系统化献血者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
早熟机采棉育种现状分析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