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文化认同感培养的途径

2021-06-29赵会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赵会芳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开设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推动下,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途径,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多元化,提高学生对政治的认识,加强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建立崇高的爱国情怀,弘扬身边正能量,认真贯彻政治执行策略,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党的领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文化认同感

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需要借助教师及家长的正确引导,从而形成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正确认知。通过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及法治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遵纪守法的品质,将学生教育成为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中国建设优秀人才。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学,促使学生了解中国红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传递生活中的正能量,树立社会责任感及保持自信心,认同中国文化体系。

一、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提高认同感

为了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对其的认知程度,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程过程中应注重对道德与法治相关文化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宣传教育影响范围,进而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有效理解,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可感。

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自身所了解到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正义民族精神的故事、浅显易懂的正能量文句等对学生进行宣讲,以充满趣味性的讲解方法向学生传递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发展情况、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等,从而使学生详细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优秀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勤劳、充满智慧、团结一致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坚不可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勇敢善良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充满友爱的民族等。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教学与更新,使学生明确了解到中国法治的健全与严谨,要求学生对法治理念有一定的理解,要学法、懂法并遵守法治制度,要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明白法治的重要性,深刻体验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积极作用,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将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可以以个人利益侵犯集体及国家利益,也绝不以身涉险尝试触碰法律的底线,健全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在宣传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将其整理成优秀素材,在班级中进行宣扬,若有必要还可以要求学生以这类素材为前提书写成宣传范文,提升学生对中国道德文化的认知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与传递,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审美能力。

二、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认同感

正能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正能量的传递有利于人民群眾以其作为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模范标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以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弘扬身边的正能量事迹,可以是身边发生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等好人好事及道德模范事件,还可以是古今中国的伟大发明,如古时候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及现如今对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手机、互联网、飞机、高铁等,这些伟大发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彰显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促进作用,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使得中国文化成就享誉中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正能量的弘扬与传递,提醒学生认真感受中国生活、科技、文化等的全面进步,使得学生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认同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祖国产生敬畏之心。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认同感

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国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深刻感悟,加强学生对祖国的敬佩之情,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发展进程的不易,除了需要向学生讲解各位先烈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付出的努力外,还可以向学生宣传中国红色优秀文化历史,组织学生对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整理与探讨,或者进行红歌比赛来表达对中国革命前辈的敬佩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生活在和平新中国环境下的珍惜之情,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陵园进行扫墓、献花等活动,在参观过程中,向学生讲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讲述革命前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故事,使学生对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爱国情操等产生敬畏之心,并积极向先烈们学习,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以先烈为楷模,严格督促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为积极投身于中国伟大事业而努力。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对中国道德与法治的强烈认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幸福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道德及法治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培养,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该方面的约束,使得学生对道德及法治具有了清晰的认知,促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冯翊蕴.在道德与法治教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J].新智慧,2018(21):128.

[2]刘志强.核心素养下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2):99-100.

[3]徐明川.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78-79.78AA3A73-5F25-4904-BEF0-C2A8ADCD54D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