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教育视觉的青少年性犯罪及对策探析
2021-06-28熊定永弋然
熊定永 弋然
[摘 要:适时、科学的性教育对预防青少年性犯罪至关重要。性教育的缺失会导致青少年缺乏科学的性知识、性道德观偏离扭曲、产生性心理障碍几率增加。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客体与主体等角度探讨构建完善的性教育体系,并形成教育合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青少年的性犯罪事件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性犯罪;性教育;教育体系]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犯罪数量已经占到总犯罪数量的70%,其中30%以上是性犯罪[1]。如何有效降低青少年性犯罪率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显然,青少年性犯罪增加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性教育的缺位,从这一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对有效预防青少年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性犯罪与性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青少年性犯罪
参照公安大学学报《试论性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2]一文对性犯罪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青少年性犯罪是指青少年以满足性欲为目的或者以盈利为目的的,实施性行为或强迫、引诱、容留他人实施性行为,而侵犯他人性权力,或妨害社会风化所构成的犯罪。
(二)性教育
性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参照邓健副教授《试论中学生性教育》[3]以及中外学者的相关论述,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实际,对我国现阶段性教育的最基本理解是:从教育对象看,性教育针对的主要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从教育内容来看,性教育绝不仅是生理衛生教育,它包含有更多的内容,其必须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相适应,性道德教育应该是其核心内容;从性教育的实施途径来看,性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进行。
二、基于性教育缺失看青少年性犯罪的缘由
(一)性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缺乏科学的性认识
我国对于“性”的相关教育严重缺失、滞后,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孩子性成熟的时间已比10年前的12~13岁提前了一年,一般在11~12岁,且以女孩子为例,最早的月经初潮在九岁前后[4]。这就要求性教育要更加及时地跟上新时代下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展的步伐。或许,许多家长或老师担心这样看似过早的接触到性,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实则不然,当今孩子的身心发展速度早已不同往日,如果不通过正常规范的渠道和方法开展教育,则会间接迫使他们从其他不规范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性、接触性。因此,只有通过及早的正确适当的性教育,才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科学健康地认识性。例如,在一农村山区,一位妇产科医生遇到这样一个病人,该女病人自述婚后十年未孕,来医院做检查才发现该病人“先天性无阴道”,但尿道口变大。就是因为对于性的无知,他们也就这样度过了十年的夫妻生活。听后实在是令人深思[5]。
(二)性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性道德观偏离扭曲
青少年时期正是各种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及时的开展性教育课程,就会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甚至形成错误的扭曲变形的性道德观。青少年时期是性的萌芽期,此时会更加感受到来自性的冲动。由于对性的好奇,又得不到适时、科学的性教育,使他们极有可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途径,例如浏览黄色书籍、观看黄色影片等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然而,这些书籍影片所传达出的信息未经筛选和科学引导,是具有严重的腐朽性、淫秽性、欺骗性和反文化性的,完全可视作为色情文化,而色情文化无任何科学可言,属于性中最为消极的部分,是最为低级下流的[6]。如果让青少年接触该类文化,无知的他们极有可能会因此树立起错误的性观念和性道德观,进而导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性教育的缺失导致性心理障碍产生几率增加
性教育的缺失或滞后,会导致更多青少年产生性心理障碍。所谓性心理障碍,指性心理和性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包括同性恋,易性癖,目淫癖等。要预防该病,就应当从幼年开始,在性别身份方面及早的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不应当是等到青春期再来,否则的话,就会因青春期性腺分泌活跃而导致性别身份识别障碍[7]。或许说性变态只是个人的心理疾病,但是这样的心理疾病,却也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近些年来,因为性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惨案时有发生:菱溪湖女尸案,白银市连环杀人案以及韩国影片《素媛》所反映的真实案件等等,这些事件无不折射出犯罪分子严重扭曲的性心理。
三、减少青少年性犯罪的有效策略——构建完善的性教育体系
(一)教育理念:摆脱传统观念,坦然面对性
要通过适宜的性教育让青少年科学认知性,对教育者来说,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性教育理念,而更新性教育理念的基础就是要改变传统观念,坦然面对性。显然,面对“性”这个问题,中国的家长和学校教育者都是较为传统而保守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出现新特征新趋势,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扭转思想,改变格局,正确看待性:性器官不过是动物最基本的生殖系统而已,它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一样正常,各司其职;性行为也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罢了,某种意义上它承担着种族繁衍的神圣使命与历史责任,因此并非一种丑事、羞耻的事。所以,只有当教育者树立起了正确的认知,科学客观地面对性、看待性,才有可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性教育。
(二)教育内容:坚持积极正面,丰富认知性
教师在开展性教育、讲授相关知识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控尺度,就会使教育后果适得其反。性本身和性教育都具有两面性,消极的色情文化是性的衍生物,积极的生理健康也包含在性当中。要通过性教育对青少年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正确、全面、丰富地认知性,就要选好用好讲授好“教材”,首先应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积极正面;其次是讲授时把控好尺度,注重方式方法,既不能含糊其辞,一笔带过,让学生似懂非懂,又不能过于露骨,有伤风俗,导致性教育滑落为“色情文化的传播”。
(三)教育方法:拓展渠道平台,加强监督管理
周总理在1963年就曾明确指出,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讲授给青少年,就在周总理病危之际,他也还在强调要把青少年的性卫生教育弄好[8]。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看似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最后却因为扭曲的心理和错误的道德观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拓宽性教育或者性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平台,使青少年能够多途径获得性认知;二是要加强监管,对学校及其他性教育与性知识传播渠道和平台进行督促与监控,保障青少年获得充分、健康的性教育、性知识,形成良好的性道德。
(四)教育客体:扩大受教范围,做到科学覆盖
青少年是开展性教育的主要对象,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孩子的性别角色一般在3岁前就已形成,因此,在孩子性别意识形成前,家长的抚养方式与教育方式很重要,所以性教育的启蒙年龄应在3岁乃至更早之前。而青少年与成人是性犯罪的主体人群,更是理应作为性教育对象。要保障性教育取得更好成效,必须以系统性思维着眼全局,认识到性教育对象是不局限于青少年的,需扩大受教范围,甚至覆盖全民。
(五)教育主体: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要更好地达到性教育目的,就必须依靠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与社会的配合至关重要。在性教育方面,学校老师所能传授的仅仅是死板的心理与生理知识,而在现实中,青少年面对的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实际情况,仅仅依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是无法应对的,因此,需要家长与社会的协助,一起帮助青少年们在现实中学会成长,学会历练。这就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法制、从管理的角度,提高站位,凝聚共识,着眼全局来进行统筹,共同发力,从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保障性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卢秋玲.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2005.
[2]欧阳涛,柯良栋.试论性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J].公安大学学报,1989(3).
[3]易友新.试论中学生性教育[M].广西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晶.11—13岁青少年性成熟、性意识、性观念、自我控制的发展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M].东北师范大学,2007.
[5][8]王宗俊.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19(2).
[6]李锡海.色情文化与性犯罪[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7]高柏良,端义扬.性变态10例分析[J].南京军区精神医学研究所,1994.
作者简介
熊定永(1982—),男,漢族,四川遂宁人,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弋然(2001—),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 罗江 61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