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新时代精神意蕴及传承

2021-06-28王毛毛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传承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下文简称《宣言》)是体现“革命精神、批判精神、斗争精神”的伟大作品,其基于理论层面批判传统观念,基于实践层面批判所有制关系。《宣言》分析资产阶级的历史生成、社会特征、内在危机及批判的核心要义,而后基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等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宣言》的传承,进而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探讨《宣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宝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精神意蕴;传承]

《共产党宣言》诞生至今,世界历史出现巨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出现形态学意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在新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宣言》中所提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现在再一次出现全球金融风暴让《宣言》所批判资本主义更加被世人关注,体现出此作品的时代价值。对目前中国而言,怎样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成就,怎样推动实践进步与理论创新,要不断深刻解读与研究《宣言》内涵,彰显其意义与价值。

一、《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核心要义

(一)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分析

商品化:《宣言》充分阐述资产阶级统治导致商品化的社会关系,体现出三方面内涵:首先,是解放,让人脱离宗法、封建的关系,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其次,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形成人与人的关系,让其成为纯粹的、通过货币媒介形成的交换关系。最后,将人作为商品,将人和人之间达成的商品交换关系转变为一方剥削和支配另一方的关系。此三个层次紧密结合,商品化既是通过商品载体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一般性交往关系,也能够通过商品形式来达到人对其他人的经济统治。

合理化:《宣言》阐述,在商品化基础上,由资本以及资本家主导的生产会进一步合理化。资本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不同资本间的竞争导致资本逐步通过科学技术来对生产工具进行革命。这是技术和资本共同进行的生产力革命,其造成的结果是进一步更新产业、逐步让人的劳动更加合理化。体现一个劳动者身上,代表着人的劳动逐步丧失有机的性质,劳动逐步被机器所规定。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其既能够让人们不断转化为无产者和资产者,也让人们无法再建立起体现伦理性质的同业工会等新型共同体,进而达到资本全面的统治社会。

全球化:《宣言》深层次阐述,资本在一次次追逐利润时,既在国家民族的范围内实施资本统治全社会的策略,也让世界面临资本的统治。首先,基于世界市场与国家、资本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独特的生产方式发展了全球化的产业,离不开统一的国家民族当做其保障与前提。第二,基于不同国家之间关系,《宣言》写明,不断扩张资本主义将导致资本统治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增加与扩张并非只限于主权国家,其通过战争和竞争将所有地区了国家都列入资本主义的机制中,让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逐步衍变为唯一的生产方式,使全球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二)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内在危机的分析及《宣言》批判的核心要义

1.资产阶级社会的内在危机

首先,危机的根源。《宣言》提出资产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间存在的根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的重要根源。资产阶级独有的所有制关系既是私人所有制,同时去除掉社会中大部分(无产者)来分享社会财富,进而产生“生产过剩”现象。其次,危机性质。《宣言》阐述,生产过剩危机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间的主要矛盾的危机。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就基于生产过剩视角分析商业危机,而《宣言》更是明确指出,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重要因素是供求关系之间的波动,其本质是因为资产阶级具有的所有制关系较为单一狭窄,导致社会财富难以服务于社会。

2.《宣言》批判的核心要义

首先,批判私有财产制度体系中的自我否定逻辑。《宣言》中阐述,在私有财产关系的配合下资本促进人与人形成商品交换关系,进而合理化人的劳动并全面统治人。同时,资本家支配所雇佣的人员是资本全面统治人的客观表现。其次,批判私有财产环境下的国家与家庭。《宣言》論述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家庭,就无产者而言,因缺少财产不具备组建家庭条件。在私有财产关系中,工人只是资产者的生产工具。其次,批判国家与民族。《宣言》提出“因为工人没有祖国,所以无法剥夺其并未拥有的东西” 。此分析包括两层内涵。其一是资产阶级拥有自己的祖国,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民族的帮助以资本来统治劳动者、剥削落后民族。其二,工人无祖国,由于各国家民族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主要目的,而工人不具备私有财产。总之,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人与人之间并非是自由关系,而是资产阶级统治落后民族和无产者阶级。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宣言》的传承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宣言》中阐述“资产阶级将用于推翻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对付自己。”可见,在创建马克思主义的人眼里,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是相结合的,其诞生了资产阶级,也同资产阶级共同消亡。然而,其研究的对象是发达资本主义。而对于没有充分、全面发展商品经济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能不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开展经济建设呢?对于此问题,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是否定的。党的11届3中全会召开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改革进程,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进一步摒弃传统观念的制约,建立新认识,有效的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让大众明确:社会主义不等同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也必须制定计划;资本主义不等同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存在广阔的市场。市场与计划都属于经济手段的一种,计划与市场哪个多一点,并非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区别。十四大会议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为改革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让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事实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让社会主义具有蓬勃的活力和生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借助提升宏观调控,处理市场本身与导致市场失灵等多种消极因素。这是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现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二)四项基本原则

《宣言》明确阐述:“共产主义并非要废除普通所有制,只是要废除资产阶级制定的所有制”。换而言之,是废除最高形态的私有制,而废除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与发达。思想的发展历史,只印证了“物质生产改造导致精神生产随之改造”。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建立离不开某种层次“生活条件”这一特定条件,所以要根据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分析其思想主张,不能摒弃此基础抽象地研究问题。可见,不管是“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还是“四项基本原则”,都彰显出《宣言》原则。邓小平所制定的“四项基本原则”体现出重要的创新意义。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还强调必须坚持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将社会主义作为重要“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延续与发展,其让中国共产党可以动态地研究、探讨问题,学习先进科技和不同管理方法,政治方面避免极“右”与极“左”的思潮,经济方面避免出现周期性、大规模动荡。例如允许和引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接下来先富促进后富,进而完成共同富裕目标等思想,全面体现出此动态思维方式。

(三)改革开放

《宣言》阐述:“共产主义革命在发展中要彻底的与同传统观念及所有制进行决裂”。深刻体现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对落后观念、落后思想进行革新的正确性。所以,要借助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进行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多方面创新,进而妥善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发展动力,以创新理念推动发展势头。十八大会议后,我党全面落实贯彻改革战略,处理中国具体问题,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此方面继承《宣言》中的发展脉络,遵守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要求与基本原则。《宣言》蕴含特别丰富的革命批判理论,为中国深入全面改革进行动员,大幅度提升中国人民进行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也有力带动改革进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活力与动力。十九大会议后,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制定实施多层次改革举措,增强各行业发展速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有效处理我国以前想处理却难以处理的问题,打破机制体制方面的各种限制与界限,引领中国的全面发展。

三、《宣言》在新时代下对于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从历史角度看,《宣言》具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实践性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形势出现巨大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很多领域都具备优势。另外,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快速发展并崛起,进一步形成一超多强的全球政治格局;就经济方面而言,世界市场持续发展,更加细化和密切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推进;在文化领域,更加凸显文化多样化特征,在世界联通更加紧密的今天,各种文明间频繁的碰撞、交流,多元化文明能够为繁荣提供机会,但也增加文明冲突增多,提升冲突和战争的风险;在社会领域,人们因快速发展的交通和网络技术认识到更广阔的外部世界,认识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人之间有显著的贫富差距,存在各种不公平现象,增加社会矛盾。总之,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所有社会状况经常发生变动之中,人类更加要共同努力面对各种全球性的挑战。

《宣言》阐述:“各个文明国家之间的联合行动,是解放无产阶级的重要首要条件。”现在世界大部分问题并非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例如全球生态、自由贸易等问题,需要不同国家人民相互协商处理。因此,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起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美丽清洁、包容开放、共同繁荣、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继承《宣言》中历史维度相关的实践。但是资产阶级国家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心,全部以自身为出发点,不考虑他国的合法利益,强迫其依附、从属自己,并由此导致引发更严重的和平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与共享、共建的全球治理观,发展生产、发扬民主,鼓励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世界秩序的治理工作,让各个国家都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利,各国人民都可以拥有平等的发展权与生存权,只有这样,解放世界人民和发展无产阶级才具有一定的基础。

(二)从现实角度看,《宣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应用性

《宣言》是共产主义同盟这个全球首个共产主义组织制定的纲领,其全文贯彻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群众主体地位予以尊重,提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人民体现出特别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实践。同时,生产实践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解放,人民群众共享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围绕着人民群众总结的理论。就理论层面而言,习近平特别尊重人民中心地位。不管是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是在庆祝我党成立95周年会议上,还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都反复重申“人民拥有国家所有权力”、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就政治领域而言,习近平阐述权利是人民的。习近平自从任职总书记后,反复阐述群众路线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制定实施了“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扎牢权力的笼子,形成坚定不移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而获得群众拥护。在经济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第一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于2013年在湖南考察时制定“精准扶贫”策略,他牵挂贫困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发展、农业经济一直是习近平重点关心领域,为此政府与党的巨大投入和高度重视。

《宣言》阐述:“取代那存在着阶级与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联合体,自由发展是所有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思想坚持以人民重点、推动人民群众全面、自由发展。习近平阐述:“历史是由人民创造者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人民的梦,《宣言》现实领域的实践智慧,为我国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给予价值引领。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马克思主义以生活和实践的观点为基本观点,以实践性为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目的是改变人民命运,是逐步在人民求解放实践建立与发展的,为人民改造与认识世界给予精神力量。”《宣言》体现出多层次的实践智慧,其分析历史发现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担负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使命,为现实斗争提供必要的指导纲领。《宣言》中历史、现实两个方面的实践智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多种营养,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给予方法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潇.马克思主义翻译与传播的发展进程分析——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 与传播》[J].领导科学,2019(17):125.

[2]严雪珂.《共产党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汉字文化,2019(14):101-102.

[3]时玉柱.《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2):29-31.

[4]钟冰冰.《共产党宣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之源[J].党政论坛,2019(03):48-50.

[5]程偉.《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学习论坛,2018(12):75-81.

[6]李晓旭.《共产党宣言》与科学社会主义[J].汉字文化,2018(22):67-68.

[7]郭林涛.《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价值[J].学习论坛,2018(10):39-42.

[8]王力.《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及其当代启示[J].学术探索,2018(09):1-4.

[9]武潇斐.人类解放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再读《共产党宣言》[J].理论建设,2018(04):81-85.

[10]邵光学.十九大报告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4):70-73.

作者简介

王毛毛(1993.04.18—),性别女,汉族,甘肃省定西市,专任教师,硕士,新疆职业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讯作者:赵微微(1993.08.26—),性别女,汉族,安徽省界首市,专任教师,硕士,新疆职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政。

新疆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传承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