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人现代学徒制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21-06-28覃福丽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然而,中职学生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学会一项技能就行了。事实上,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能够直接投入产业经济建设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备三项素质: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再学习新技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如何能够通过教学改革使新发展阶段下学生从单一的专业能力到具备丰富技能的职业素养进行转变,是目前职业学校都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提出新发展阶段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要求提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职业素养]
202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的实质上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工匠精神的本质是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
现在的很多中职学生是一群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既希望成才,但又没有一个努力的方向;既向往美好生活,但又缺乏勤奋好学的动力;既思想活跃,但又不能明辨是非的懵懂青少年。具体表现在他们身 上的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控力、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责任心,道德素质明显偏低。而现代社会、企业用人标准已经有了全新的要求,其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备执着的职业精神、与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德。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存在极大的缺失,仅仅是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上做到更深入的教育和指导。这种教学思路和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无论是在企业中就业还是自己进行创业活动,其职业素养都无法满足具体需求。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产业转型对中职学生的要求
新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战略的发布,对职业教育人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员工时不仅要求有较强的技能水平,更看重的是职业素养,特别更加重视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考察。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教育体系,越来越强调学生应当发展职业素养,不能纯粹依靠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优良。而在目前中职学校的人才评价体系中,除了包括学生日常基本学习的分数评价,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丰富的社团活动,在社团组建和活动建设维护过程中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全面参与各种活动的策划,执行等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些措施都难以有效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毕业之后是不但要求实操能力强而且还具备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劲头,如果不能在学校期间培养全面的职业素养,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情况将会非常普遍。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量来自企业员工岗位适应性的调研资料显示,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专业知识或者专业能力,更多的欠缺在于综合素质,诸如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面对职业压力的心理素质、职业礼仪、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接纳企业文化等基本能力。这些是毕业生不能胜任或者不能长期留在企业的主要根源。
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团结友爱、遵规守纪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到了跟岗顶岗实习环节,职业素养培养缺陷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但有些学生不以为意,不意识到此举会导致产品报废或导致安全事故;工作拈轻怕重,怕苦怕累,频繁要求更换岗位或辞职,没有意识到岗位调换或辞职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运转;只顾个人利益,没有奉献精神,就是力所能及的工作也不愿意多干;满足完成任务就行,缺少精益求精,对产品只求合格,不愿意深入钻研业务;团队合作态度消极。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职学校校既要注重对学生一技之长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大量优秀的高级人才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随着中国经济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高新科技的产业,在中国崛起。但是高科技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各种具备职业素养的人才实现从科技到生产力转变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一直是为国家输出稳定且优质的高等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人才储备,离不开高中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持续付出。
四、基于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培养路径进行优化调整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的教师团队应当充分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团队建设。学校的所有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应当停留在完全依靠分数的阶段,在整体的教师团队中也应当配备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或者能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例如谈判技巧和多语言沟通能力的專业教师。只有从教学团队的配置上进行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加专业的教学设置,能够让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更加系统且全面的了解。
2.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也可以建设针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社会实践基地与运营模式。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是给更多学生提供自己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需求相结合和检验的机会,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相应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充分的时间了解到自身专业素养的真实水平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才能让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有更高的积极性,学习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使自身发展成为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同时职业学校建设的社会实践基地,其运营模式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当中职学校与更多企业进行接洽,合作利用企业向学生输出更多实践的机会时,也是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效益的机会。这种模式带来的效益可以给到表现良好的学生,从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3.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国内的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相较于国外起步比较晚,在很多领域的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到国外留学,接触到相关领域最尖端的知识体系。因此可以将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引进到国内,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在相关领域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也能让学生不出国门关注到专业领域内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发展现状。除此之外,近年来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线上教学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欢迎,将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例如视频或音频等上传到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上的公共频道,那么学生就可以在线进行学习。这种模式的优势之一是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了解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之上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和分享关于这些优秀教学内容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课堂之上完全在进行理论输出,而疏于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情况。
4.建设开放教育共享平台
职业院校也可以建设开放式的教育共享平台,以帮助实现学生跨专业跨领域学习的需求。学生在进行基本的课堂学习之后,其他的时间几乎没有更广泛领域的知识学习安排。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上可以实现公开化,共享化。例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但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式教学共享平台在线学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实学生在校学习的生活,也能让学生通过有限的学习时间习得更多技能。通过开放教育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向社会和企业输出更多具备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不仅可以让这些人才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创建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业学校应当创建职业素养培育机制。这一培育机制的最终目标是,让中职学校从上至下从教师到学生都能够充分意识到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进而将职业素养的培育真正贯彻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职业学校可以在每位学生进入校园之时,向学生普及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而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职业学校可以与本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育人方式,定期定时给更多优秀的学生提供到优秀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保证学习和时间机会能尽量多的普及到每学生的同时,职业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和企业建立一套统一的人才实践评价指标,这种指标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期间能够更有方向性,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方向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融合和统一。
五、总结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与社会的不断努力。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职学校所培养人才就是企业人才的基石,一个企业能否长盛不衰,根基的稳固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职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培养出一批批企业所需要的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真正贯彻落实“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93-96.
[2]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74-77.
[3]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1-84.
[4]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
[5]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04):216-217.
作者简介
覃福丽(1976.12—),本科,汉族,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立项编号GXZZJG2017B156)成果。
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钦州 5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