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6-28陈晓芳
陈晓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效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教师所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这一理念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的一次革新,是提升教学整体质量的基础保障,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内在需求。基于此,笔者从生活情境、信息技术、课堂问题、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问题;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3-0141-02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effective teaching concepts continue to permeat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become one of the topics that teachers focus on. At the same time,this concept is an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s. I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internal demand of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ivity. Based on this,the author carried out a specific analysis from four aspects of life situ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classroom problems,and multiple evalua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Effective teaching;Classroom problems;Evaluation system
小學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也是初步产生数学理念的关键期,由于数学知识以数字、符号、概念作为主要的载体,并呈现在教材中,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若不能及时处理这一矛盾,则会影响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和情感变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理解难度,而且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1.构建生活情境,开发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更倾向融入熟悉的环境中,因此,教师可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用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并作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能够初步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此外,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笔者在进行“四边形”教学中,由于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因此,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篱笆、电脑屏幕”等图片,随后提出:“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物体熟悉吗?在哪里看见过这些物体?”学生们议论纷纷,在此情况下,引入四边形这一概念,并再次提出:“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四边形有何特点?”有些学生说出:“都有四个边”,有些学生提出:“都有四个角”,最后请学生观察教室中哪些物体属于四边形,并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与发言空间因此,通过生活实例的导入,激活了学生内在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学生在观察教室里的四边形物体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辨别四边形的能力,还塑造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由于小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语言时,经常产生厌学心理,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点,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够使课堂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因此,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并合理引入教学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中,由于圆是一种几何概念,学生观察圆的基本特征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学习圆的概念容易产生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将五颜六色的图片展现到学生面前,有圆形的光盘、卡通人物版的钟表、红彤彤的太阳,这些图片都能使学生找到圆的足迹,并给学生感官冲击,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图片中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特征,笔者在此强调圆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不仅能够对圆各部分名称进行了有意识记,还能够激发自我内在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和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巧设课堂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目前,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以注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教师设置问题时,不能把握问题设置的度,使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导致问题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首先应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同时,巧妙的设置问题,如:学生思维矛盾处,新旧知识衔接处,教学重点处等等,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以保障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在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并对小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首先以问题作为载体,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出:“小花去文具店买文具,已知一支钢笔12元,一块橡皮0.5元,一支铅笔1元,一个文具盒3元,小明带了20元,如果想买一支钢笔和一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学生进行整数加法的计算,列出算式为“12+3”,得出结果为“15”,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买一块橡皮总共花费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笔者于是引导学生类比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进而找到了两个问题的答案,并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通过问题的形式,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完善了知识体系,此外,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类比思想,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
4.建立多元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起始,是学生改变学习态度的外部力量,由于小学生的情感变化频繁,同时,内心较为敏感,遇到困难容易丧失自信心,而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大多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同伴的赞许,因此,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情感变化特点,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既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客观的评价者,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赞美他人,也能合理的看待自己,弥补不足,建立自信心。
笔者在进行“分类与整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分类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不同的标准将物体进行分类,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运用课前准备好的红、黄、蓝长短不一的小棒展开分类操作,与此同时,笔者进行巡视,并及时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分类成果,一段时间后,请每个小组展示分类的结果,有些学生按照颜色分类,即:红、黄、蓝,有些学生按照长度分类,即:长的、短的,此外,每个小组分享结束后,引导其他学生给予掌声,并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在小组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5.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合作意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强调各阶段学科教育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此来突破一些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设计针对性问题,让学生紧张分组探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笔者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律和实际学习水平等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老师让学生利用小木块摆出不同的图形,每个平面都一个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合,小组组成将每个成员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笔者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每个方位的学生观看的结果都不一样?学生对进行独立思考,将自己想到的观点分享给小组成员,成员们探讨会给予不同的意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集思广益,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笔者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当辅助者,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6.采用分层教学,促进发现发展
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性格、心理以及认知等方方面面都是不同的,就像有的学生有可能学习水平十分差,但是他拥有其他方面的强项。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看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给这个学生定义为差生,不怎么关注这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最终也会逐渐失去自己的强项的能力。为了避免这一教學现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运用分层教学法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都能得到发展,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笔者在进行“圆柱、圆锥和球”教学时,因为,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画图能力。在课堂上找到学生水平较差但是他的美术能力十分强的学生,让这名学生代替老师在黑板上画圆柱、圆锥和球不同图形,按照教学要求标出各图形的特性,等他们画完之后,笔者问其他同学“这名同学画的图形象不形象。”学生回答“形象”笔者再问“那我们给他一个掌声鼓励,怎么样?”学生回答“好。”齐声鼓掌给这名同学,最后笔者说“xx同学真棒,之后大家有熟悉画图方面不同的问题,可以找他。”通过这样的针对性教学方式可以提升这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笔者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一定要采用分层教学法,不要向传统的课后布置作业方式,老师都布置一样的课后作业,这样就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应付不了课后作业,会出现抄袭、不做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布置课后作业时针对学习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基础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学习理解能力中等的学生,给他们布置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学习理解能力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实际应用性的课后作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有针对性作业布置,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知识都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心态等等,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抓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并为学生创建一定的生活情境,初步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此外,巧妙的设置问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多元化、合理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升华,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采用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人潜能的挖掘,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鹏.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文存阅刊,2017(20)
[2]胡万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21)
[3]王娜婷,吕纬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