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化难为易引导学生爱上小古文

2021-06-28黄可椿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小古文吟诵表演

黄可椿

摘 要: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小古文。小古文年代久远,学生对字词、意境、情感等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可通过采用图像再现文本情境、诵读品味文本音韵、积累丰富文本内容、表演体验文本情趣、创作深化文本情意等教学方法,化难为易,让学生爱上小古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古文;图画;吟诵;积累;表演;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126-02

小古文指适宜儿童阅读、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文言文。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一共安排了《司马光》《守株待兔》等13篇小古文,小古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与白话文相比,小古文在字词、理解、诵读、欣赏等方面难度都很大,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爱上小古文学习。

一、图像,再现文本情境

图画,能把字词、文本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配有插图,小古文也不例外。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生活气息,易于观察、易于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文,课文插图画有一口大瓮,瓮被司马光砸破,瓮中的水往外流出,失足落水的儿童顺着水势冲了出来,画面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对“瓮”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远胜注释中“口小肚大的陶器”的文字解释,也能让学生明白在孩子落水等待救援时,“光持石击瓮破之”的聪慧。

音像,比图画更直观,更形象。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可感可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古朴典雅的音乐、精彩生动的画面,营造浓浓的古文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小古文时身临其境,直观地理解文本意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诵读,品味文本音韵

小古文语言精练、富有趣味,具有节奏美、音韵美,非常适合诵读。诵读文本,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知古文音韵美,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注意节奏。小古文,美就美在节奏韵律。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知节奏,做到断句合理,通畅自然,力争做到声断气连,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文:可按照“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的节奏停顿指导学生朗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通过角色表演、播放音乐等方式来创设朗读情境,并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停顿。“众”字后面停顿是突出其他小儿都四散逃离,并读重音;“光/持石击瓮/破之”首尾慢读,中间连续快速,突出“击瓮”“破之”,以体现司马光(谁)持石击瓮破之(干什么)。“水迸,儿/得活”则读得干脆有力,开心快活,突显小儿得救之乐。学生明白这些含义后再读课文,自然会读出其中的韵味。

强化背诵。学习小古文,必然离不开背诵。背诵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学生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表达,哪怕再简短的小古文,在背诵时也会十分困难,往往背了上句,忘了下句。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背诵技巧,如根据课文线索背诵、抓关键词句背诵、角色表演背诵、填补空白背诵等。

三、积累,丰富文本内容

吴忠豪教授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小学语文课程应该将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我研究四十多年语文课程教学得出的结论。小古文是语言学习极好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字、词、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出示孔子的名言,请学生补充。“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些名言很多学生之前都有所了解,当学生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都是出自孔子之口时,就会对孔子产生敬仰之情,而这时再告诉学生,面对两个孩子的一个问题时,孔子这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思想家、教育家却不能决也,那么这两个孩子到底问了怎样的问题呢?这样导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积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完课文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累孔子的名言,推荐学生阅读《论语》,以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积累。

四、表演,体验文本情趣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生动有趣,受到学生的喜爱。小古文多是故事性的文章,人物形象鲜明,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和模仿。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中的人物,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和感悟,从而深化对小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表演,一人读课文,一人演司马光,一人演落水者,另外几人演众小儿。汇报表演时,演落水者双臂不停地挥舞,头也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演众小儿者跑得远远的,纷纷大叫,惊慌失措;演司马光者把砸缸的动作演得活灵活现,双手举过头顶,用尽全身力气砸缸。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表演,整个学习过程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效。

五、创作,深化文本情意

多练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习得语言运用技巧。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古文语言表达特点,从一个字、一句话的仿写入手,让学生由易到难,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在练写中深入体会小古文言语形式的魅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更简洁、更精练。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一文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文本意思,并设计练习:“是、方”在文中的意思是“这”“正在”,和现在的意思截然不同,“之、曰、其”现在很少用或根本不用。这是非常有趣的语言变化,试着用上这些字,把下面的两句话改成文言文:a.我正在跳舞。b.问他,说“我不知道它的意思”。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a.吾方舞。B.问之,曰:“吾不知其意。”在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再度激活,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以提升。

巧补白。小古文語言凝练、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字里行间留有大量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补白是对文本中省略的人物心理、场景、细节等进行适当补充,合理再现人物内心、故事情节、场景等。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经验,在平淡处现精妙,在浅易处现意蕴,在直白处现情味,让学生深入领悟语言的精妙、文本内含的情意。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一文,对两小儿的辩斗写得生动、形象。教师可针对结尾“孰为汝多知乎?”抛出话题:“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会怎么想?怎么应答呢?”提示:如用白话文来写,用“孔子说”开头,如对文言文感兴趣,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用“孔子曰”开头。教师抓住文本留白处,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能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古文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让学生与小古文相伴,从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积累这些宝贵的财富。在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让学生爱上小古文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林波.统编本教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9(11).

[2]张小椿.学知识养兴趣开格局[J].福建教育,2019(05).

[3]刘淑梅.高年级小古文教学的实践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07).

[4]李叶红.提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成效的策略——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J].广西教育,2020(05).

猜你喜欢

小古文吟诵表演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吟诵,拥抱经典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