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探讨
2021-06-28刘小红孙富强
刘小红 孙富强
摘 要:在中学德育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文章从儒家思想概述、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实践等方面,对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儒家思想;德育工作;责任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12-02
一、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愛,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儒家思想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思想核心。儒家思想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仁、义、礼、智、信”是其文化精髓。将儒家思想引进中学德育中,能够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在重视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现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学不重视德育,没有发挥德育应有的作用,德育效果差,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非判断标准错乱。有些学生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混乱,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做错事情不知道悔改,还沾沾自喜。二是尊师孝亲观念淡薄。有些学生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得体谅孝敬父母。在学校不尊重老师,犯了错误不能及时认错,还和老师对着干。三是不主动承担责任。在家里凡事伸手,觉得大小事情都应由父母承担,与自己无关。在学校对班级事务不闻不问,没有集体观念。所有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中山大学的钟明华教授指出:“人格的完善和知识的完善相比至少是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当前,部分学生存在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行为容易失控、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缺失,使一些学生极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融入儒家思想,用儒家思想影响学生的言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全面健康地成长。
四、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实践
1.重视家庭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个性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和社会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程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三是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孩子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从幼年到成年,原始家庭的烙印会永远刻在他的心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处事方式、生活态度和幸福指数。
儒家思想强调孩子的教育应从家庭开始。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和敬重兄长是仁爱的开端,也是根本。儒家思想还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达到“修身,齐家”,最后扩大化为“治国平天下”。这种内在情感的养成、升华,会使亲子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倘若父母上不能侍奉老人,下不能善待兄妹,更何谈对他人情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初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的,家庭为其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水分,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的影响。
2.狠抓学校教育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所以,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孟子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即情感教育。而情感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生活关系之中。现代社会要“明人伦”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意识,而学校便是学生接受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各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校重知识轻德育,只要学生的学习优秀,其他可以省略不谈。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一是遵循《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行结合习惯。二是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三是注重班级建设中的儒家思想的渗透性教育。四是加强校纪校风建设。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六是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他们正处于儿童与成年的交界阶段,情感脆弱,遇事有自己的意见但又不是很成熟,他们渴望宽容和理解,喜欢轻松愉悦的人际交往。因此,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有序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桥铺路,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度过人生特别关键的阶段。
3.家庭和学校有机联合
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无数事实已经说明,家庭与学校的高度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与保证。目前,许多学生的教育的缺失来自学校与家庭不能有机联合,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有时候,虽然家长主观上也愿意配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校在教育观念上不一致,如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二是家校不能及时交流,双方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一些主要情况。三是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现实,学校对孩子的要求更加高远,这也是造成双方不能和谐统一的原因。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无数事实早已证明,家庭与学校的有机联合,会让教育的成效事半功倍。
4.经典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文心雕龙·宗经篇》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书”,便是蕴含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经典确立的是人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会告诉人生活的基本意义和人生应积极追求的价值。当前,部分学校教育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恰恰就是缺少对学生诚信、善良、宽容、勇敢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经典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五、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是我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文化瑰宝,不仅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要正视中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儒家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和教师还要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不断提升中学德育质量,将学生培养成知行合一、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媚.中美《中学德育情境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孙迎光.传承与超越儒家德育思想与现代学校德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钱涣琦.走向自觉——道德心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