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2021-06-28刘文姝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质量高中语文

刘文姝

摘 要:整本书阅读突破了语文教学格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在一起,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文章分析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探讨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能力;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102-02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碎片化,学生也更偏好于快速阅读篇幅短小的时文。这种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宏观把握,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若长期处于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整本书阅读意识将难以树立起来,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落实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群体里,需要与他人交流,还要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遇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语言除了能表达思维以外,还能发展思维。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3.强健精神

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就开阔了视野,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人格。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4.提升境界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人生境界。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授课形式单一,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看作装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对知识的学习只能受限于教师的灌输。这种单方面输出的授课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会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有效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产生的疑问没有更多的关注。即使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也没能予以耐心解答,只是一门心思地追赶教学进度,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虽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予以解答,但往往采用直接公布答案的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更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势必会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3.学生课业繁重

高中生课业繁重,面临高考压力,缺少相应的阅读时间,这对整本书阅读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应付繁重的课业,为即将面临的高考做准备。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大部分停留在机械化、碎片化层面,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 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要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阅读,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借助图片和相关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注重有效引导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认真备课,制定好教学方案,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在课堂提问环节上下功夫,围绕整本书阅读多设计具有开放性、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发掘更多学习内容,获得更多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注重有效引导,能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舞台艺术,教师可提出一些跟舞台艺术有关的问题,如“舞台艺术包含哪些基本元素”“戏剧中的人物都有怎样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样的问题能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比较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中。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能获得一定的启发,并对这种启发进行提炼和概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种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课内,还应向课外拓展,注重课外阅读,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只在课内,应课内与课外兼顾。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取得相应的收获,以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教师在阅读中遇到内涵丰富的资料可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整本书阅读突破了语文教学格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在一起,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规划,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注重有效引导,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本书阅读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20(05).

[2]赵玉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8(11).

[3]刘艳华.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策略[J].辽宁教育,2018(19).

[4]段会莲.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质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