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对公路工程项目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2021-06-28王恺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公路工程

王恺

摘 要:本文结合长江大保护战略,对公路工程项目评价中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传统公路工程项目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公路工程;长江保护;项目评价

中图法分类号:X321;F540.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211

公路工程项目作为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循环下交通运输量和货物流通量不断增长,公路工程项目评价中对于项目新建或改造给区域经济整体带来的促进作用愈发重视。在传统工程项目评价中,主要用定量的方式衡量项目的社会经济价值和财务价值,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通过环境综合评价定性化实现,虽然突出了环境评价作用,但可能会造成项目评价环节与工程设计建设环节的脱节,无法全面有效地评估工程环境的外部性,甚至存在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判断不足的情况。

1  公路工程项目评价中的环境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大、实施周期长,环境牵扯面广的特点,项目实施会对区域内经济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项目评价的作用是通过预测项目造成的影响途径和结果,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参数化的方法定量计算,明确经济效益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关系,判断项目的净价值。

公路工程项目的大规模施工建设除了噪音、污水、植被破坏等环境危害,还会对地质土壤、水文条件甚至局部微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项目在规划阶段就重视环境承载力评估,将环境相关因素纳入评估对象,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

由于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对于项目相关环境因素的定量经济分析往往难以做到全面和准确。传统的基于消费—效用理论进行的市场价值评估、消费意愿调查、价值偏好评估等方法普遍存在客观性欠缺的问题[1]。如公路施工中涉及到的土地占用、房屋拆遷、水源污染、噪音尾气等直接影响民众切身利益的显性方面一般能够通过市场化货币补偿定价的方式体现,以环境损失的形式计入项目经济成本,但更普遍涉及到的地形地貌改造、植被破坏、动物迁徙、河流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隐性因素则往往只能定性分析进行阐述,无法体现在项目成本之中。

2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下传统公路工程项目评价存在的不足

2.1  低估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公路工程建设会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农业可耕种面积的永久减少一般会采用征地补偿价格的形式进行计量,然而项目建设期挖填作业和运营期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土壤危害则往往未予充分考虑。实际上,这些因素会影响沿途地区的植被发育和农作物产量,甚至会影响区域整体农业的发展。此外,在现代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都会规划施工便道,采用多个场地用来储存施工材料、建造临时工棚、开辟取弃土场,这些施工临时占用的土地资源数量比较可观。前期场地建设直接破坏植被完整性,施工期作业和车辆产生的大量粉尘污染废气会进一步威胁区域内植被生存,弃土弃渣会对表面土质造成极大的伤害,填埋不当产生的污染更会导致土地长期生产力降低,这些都对后期的农业种植生产过程造成不小的影响[3]。

2.2  忽视对动物和生物圈的影响

在自然生态中,相当一部分动物具有领地或迁徙的习性。公路切断其领地和迁徙路径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交通事故风险,在某些通道性区域内野生动物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是明显的例证。一方面,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无法得到良好的繁衍生息,种群数量骤减,严重时会发生物种危机甚至灭绝;另一方面,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土壤、水、大气污染通过影响植被发育间接危及到大部分昆虫和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导致动物生存质量恶化,发生群体性死亡或者被迫迁徙。动植物的同时减少标志着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且这种失衡经常是不可逆的,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整个食物链和生物圈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3  未考虑对地形地貌和生态景观的影响

除了地质脆弱带的滑坡崩塌、石灰岩区的岩溶塌陷、高寒山区的雪崩、断裂带节理密集带的隧道涌水等广受关注的地质灾害之外,公路工程中填挖方会影响到地层内部结构,裸露的边坡在大范围降雨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大量的路基路堑开挖等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系循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因素会综合起来改变局部地形地貌,进而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4]。

此外,公路的连续带状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对生态景观的分割与阻断难以避免,森林、草原、河流、山脉等自然景观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原本一体的景观在公路两侧也容易产生差异,影响整体美观性,降低景观的经济价值。

3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下公路工程项目评价改进建议

3.1  细化土地资源的价值评估

在传统的公路项目评价中,土地资源的价值一般通过工程占用面积乘以单位土地价格的方式简单计算得出,土地类型也只限于耕地与非农业用地。这种粗略计算仅包括了土地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要素价格,无法体现土地自身的生态价值。

实际规划建设中,公路工程普遍涉及到较多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及未开发土地。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提供的价值不尽相同,如耕地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生产粮食、提供动植物产品和保持土壤力,林地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供应材料、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草地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水土保持和节水防旱,湿地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调节等,水域的主要价值体现在防洪抗旱、保护水生物种资源、污染物降解净化等。

随着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的推进,生态保护对于土地资源差异化高效利用的要求愈发强烈,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评估生态服务价值。在具体的土地资源价值评估过程中,可以引入既有的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的方法和数据参数,结合项目自身各种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予以综合计算。如在2012年一项关于青藏高原生态资源价值的评估中[2],计算了当年度我国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及未开发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位经济价值,结果分别为1.23万元、3.90 万元、1.29 万元、11.19 万元、7.51 万元和0.08万元。

对于公路项目来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地域跨度,不同省份地区的土地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各地区的GDP投入产出比(考虑土地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也不一样,因此,在实际经济价值计算过程中还要对标准生态服务价值模型给出的结果进行地域化调整,反映不同地区各种土地资源的价值差异。

3.2  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价值

在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下,生态优先的原则决定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除了设置常规的环评门槛对高污染高危害的项目不予通过之外,还应该将动植物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成本看待,将其经济价值予以定量化体现。大保护战略下,如果能相应提升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则过去那种掠夺式的工程建设模式将不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取而代之的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

3.2.1 野生植物的价值测算

对于野生植物来说,林木交易价格显然无法体现其全部的经济价值。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对其整体作用和价值进行测算[3]。

(1)光合作用价值。通过调查公路工程影响区内植树种类和面积,辅以生物学上该种类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值,计算其每天的释氧吸碳量,参考同等规模的人造林投入成本及人工产氧的价值来计算其价值。

(2)除尘减污价值。植被对粉尘有明显过滤和吸附作用,对于雾霾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能有效吸收,在计量中这部分价值时可以运用人工除尘和降污减排设施的建设成本进行替代,或者参考国家对于相关污染的处罚计量标准进行衡量。

(3)降温减噪价值。高温季节是否有植被覆盖将显著影响相关区域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森林或灌木对降低各种环境噪音也有很好的效果,鉴于这两种作用没有合适的等效商品,价值无法使用市场替代法进行衡量,因此建议采用支付意愿法,调查该地区使用电力等其它能源实现这两种效用的等效价格。

(4)水土保持价值。植被涵养水土的功能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公路工程建设中被砍伐或影响到的一般是植被带,不同種类的树木、灌木、草地、农作物的保水功能差异较大,可以根据各种植物在水量平衡下的日均吸收和蒸发水量计算其单位面积保水量,再结合各自的总面积和水体经济价值计算其总价值。

3.2.2 野生动物的价值测算

对于动物资源来说,公众所常接触到的一些野生动物的市场价格仅是基于效用价值论下利用(食用)价值的体现,社会上对其生态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识。由于公路工程跨度较大,涉及到的动物种群比较丰富,需要对不同的动物种类进行价值测算[4]。

(1)常见野生动物。对于日常常见且种群数量较大的动物,其价值体现为商业价值和游憩价值。商业价值即动物交易市场上作为商品的价格,游憩价值是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开展观光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的价值,这两部分价值均有市场化的参考标准。

(2)珍稀和保护动物。由于法律禁止捕杀和买卖列入珍稀和保护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这些动物不存在商业市场交易价格,而且一旦出现种群下降往往无法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进行恢复,因此,无法使用重置成本法进行估算,在评价过程中重点考虑其对整个食物链的生态平衡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种群维持成本价值。生态平衡价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食物链能量供给、有害物种控制、植物授粉传播。其中食物链能量供给价值可以通过假设该动物种群减少或缺失情况下间接造成的整个食物链的损失来衡量,有害物种控制和植物授粉传播的价值可以通过人工实现相关工作的花费来计算。一般来说,珍稀和保护动物的观赏价值较高,相关商业观赏活动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客观,这部分价值可以直接使用市场化收费价格来计算。珍稀和保护动物的种群结构往往较脆弱,为了维持其种群数量,国家一般会通过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辅之一定的人工培育繁殖措施来避免物种进一步濒危灭绝,这些保护性措施的费用可以用来衡量种群维持的成本价值。

4  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评价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纳入考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确定生态环境因素的价值。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传统的项目评价方法由于无法量化环境因素影响,理论上已经难以满足这一新的战略需求。本文在总结传统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具备量化特征的价值衡量措施,在实际项目评价中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郭素云.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3]管欣,王瑶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参数经济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117-118.

[4]王乙.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Evalu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eat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Wang Kai

(Second Highway Survey,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Wuhan 43005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strateg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evalu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s are analyzed,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raditional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s are pointed out,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highway engineering;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project evaluation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论做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