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化管理视阈下“班级导师制”模式的构建

2021-06-28林燚宁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教育管理

【摘 要】本文阐述“班级导师制”模式下对班级导师的选择,提出网格化管理视阈下“班级导师制”模式的构建思路:信息融通,资源共享,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职能明确,协同合作,转变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关键词】教育管理 班级导师制 网格化管理 学生事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06-02

如何在社会转型阶段做好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建设一套完整科学的班级治理体系,这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基于网格化管理视阈,探索“班级导师制”模式下学生事务管理的新思维与新路径。

一、网格化管理模式概论

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网格作为一种技术概念,目的在于消除资源和信息“孤岛”负面效应,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效率资源整合和协同工作。随着网格化管理在行政部门、城市管理和卫生系统的深入应用,对网格化管理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网格化管理的特征和内涵,研究者郑士源认为网格化管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需要管理的对象有条理地划分为一个个单独的网格单元,再对网格单元进行有效的协调管理、共享资源,提高整体的效率。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融通,资源共享。在网格化管理中,对网格单元的整体数据进行共享并通过信息通融模式(通常是构建的信息系统)快速便捷分享数据,达到资源的互惠共享。二是职能明确,协同合作。从网格化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网格化管理打破原有的固化职能,上下级的沟通模式仍然存在,但由于网格化的管理原则,平级之间的管理人员增加了沟通与协调合作。总而言之,网格化管理其内核在于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并能调动各种资源协同合作,形成一种“透在”的服务体系,即用户既不需要了解其内在流程,又可以真实地获得服务,像空气一样透明而又存在,直接满足需求。

二、“班级导师制”模式下对班级导师的选择

“班级导师制”是一些高校在探索学生管理制度时的创新,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还未在各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下从网格化管理的角度就班级导师的选择进行分析。

(一)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班级导师

“班级导师制”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挑选不同研究方向的班级导师,它能够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学生在课业方面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与导师进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采用导师“连任”制度,一位导师带满一届学生,有效避免了传统的辅导员班级管理的不稳定性,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

(二)由校方专门聘请校外的管理工作者担任班级导师

班级导师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学生的生活问题,专业课问题由专门的任课教师解决。因此,由學校聘请具备专业管理学知识的管理工作者担任班级导师,能够使这一角色更加专业化。因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不同,在专业课知识传授方面可能很强,但是并不一定擅长管理工作,这一模式的主要缺点是校外的管理工作者对学校的环境了解不够,在进行管理时无法做出全面的判断。另外,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三)由本校的党政行政人员兼任班级导师

本校党政行政人员主要是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对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因此管理起来比较方便。此外,由这些人员担任学生导师,能够将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及时汇报给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极为有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接触到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变大,这些不良信息极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校党政行政人员担任班级导师,定期举办思想建设方面的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各高校应该积极进行试点,取得较好的管理成果后再进行推广,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网格化管理视阈下“班级导师制”构建的思路

(一)信息融通,资源共享,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路人,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是能否做好引导工作的前提条件。而责任心的体现在于教师对其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实施“班级导师制”,首要任务在于转变教师对信息和资源方面的传统理念,不再是被动式接收信息,而是在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下主动加强信息收集,有意识地探索和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从网格化管理理念出发,要做到信息融通、资源共享,班级导师不仅需要完成学校具体分配的任务,还要确保学生基本权利得以实现,因此导师作为信息的沟通桥梁,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腐朽思想的侵蚀,防止学生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同时,导师需要注意信息融通的前提是信息渠道的丰富和畅通,要进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实时跟进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班干部一起,定期举办学生思想交流会,从而全方位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职能明确,协同合作,转变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明确划分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责任,辅导员只是专门负责学生的生活,任课教师只需要教授专业课知识。从网格化管理理念出发,需要明确导师和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避免管理的脱节,同时也要加强交流合作,导师从任课教师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状态不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导师与任课教师应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做任课教师的坚强后盾,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建设“班级导师制”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和爱心,教学经验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高校应该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这种培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师资培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培训,更要注重教师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检测,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网格化管理视阈下“班级导师制”构建的保障机制

在“班级导师制”实施中,学校要建立保障体系,确保导师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一套科学的奖励体系。

(一)在面临具体情况时做出快速的反应

班级导师制要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管理理论,或者运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方法,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二)加强班级内的学风建设

传统模式下辅导员对学生往往是“严加看管”,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一些辅导员因为管理的班级过多而将很多管理工作交给学生干部,致使不能有效管理班级,造成班级纪律松散、学风建设不佳。因此,要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正是意氣风发、乐于表现自我的时期,导师要抓住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参加一些院级或者校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有动力学习进而形成班级的良好学风建设。

总之,“班级导师制”是一种创新型的制度,当前的发展也面临很多的问题,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引、各种机制与制度的保障,才能逐渐完善这一制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河.本科生导师制与班级导师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17(17).

[2]张珊.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施班级导师制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经济,2017(4).

[3]刘娥.资环学院班级导师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机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8).

[4]韩志敏.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高校班级导师制探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

[5]肖永明,潘彬.书院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教育的融合——岳麓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7(2).

[6]谢一峰.研究型大学学年论文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的互动[J].大学教育科学,2018(5).

[7]王沛雯.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4).

[8]刘师常.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

[9]包治国,孙一平.网格化管理: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以P大学为例[J].管理学刊,2018(5).

注: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辅导员与企业师傅间的沟通合作机制与实践研究”(2017MSZ017)成果

【作者简介】林燚宁(1983— ),男,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网格化管理教育管理
我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低碳背景下我国环保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