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

2021-06-28付君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付君伟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专任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必须编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授课教案等教学文件;必须面对多个班级轮番授课;必须迎接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此外,他们还要开展教科研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参加各种会议。然而,专任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此忙碌,单调循环,他们会感到身心俱疲、精力枯竭,做事敷衍应付,只能凭着行为惯性勉强维持工作,从而显现出职业倦怠症状,化作活体“机器人”。“有病的大夫如何给人看病?”专任教师一旦滋生职业倦怠必然丧失工作热情,课前准备漫不经心,授课过程照本宣科,佛系思想指导学生,教学质量一落千丈,影响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为深刻认识专任教师职业倦怠心路历程,准确把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通过以多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样本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积极措施。

一、专任教师职业倦怠调查过程

(一)科学拟定调查问卷

针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应围绕工作过程、身心感受和思想愿望拟定调查问卷。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得知,不同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周课时数和课程类别等因素对专任教师职业倦怠都会形成一定影响,为此,可以把以上因素确定为问卷维度变量。典型案例的职业倦怠结果集中表现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個人成就感等方面,从这些方面考查专任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便于抓住重点。这里,情感衰竭是指专任教师工作缺乏活力和热情,觉得自己的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因此,问卷在这方面列出7个问题;去人格化是指专任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态度,刻意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保持距离,问卷在这方面也列出7个问题;低个人成就感是指专任教师消极评价自己,认为现实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枯燥无味毫无意义,问卷在这方面列出6个问题。据此拟定的调查问卷,每个问题都与调查目标密切联系,并且可以反映出专任教师的真实态度,所以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自然较高。

(二)调查问卷技术处理

本次调查向多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发出问卷10000份,收回7960份,回收率为79.6%。以回收问卷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样本数据的总体分布。样本数据总体分布服从正态分布N,见图1,其分布参数见表1。在正态分布曲线上,对应处曲线存在拐点,意味着职业倦怠程度发生突变,从而判定倦怠数值处在20~43.2的为职业兴奋,处在43.2~88.4的为职业平淡,处在88.4~100的为职业倦怠。在样本数据中,职业倦怠教师有2560人,占比32.1%,说明专任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现状不容乐观。

2、职业倦怠与维度变量的相关性。设定检验水准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职业倦怠与维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由于维度变量的双尾显著性概率(2-tailed))均为0.000,小于0.01,说明职业倦怠与六个维度变量都存在相关性。各个维度变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大小关系表明,职业倦怠程度与周课时数、课程类别、职称、教龄、学历和性别的相关性依次减弱。

3、不同维度变量的职业倦怠期望。不同维度变量的职业倦怠期望分析结果见表3。从同一维度不同变量的期望数值可以确定其职业倦怠轻重差异。

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按照调查问卷量化职业倦怠程度,每张问卷倦怠数值x是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取值范围为20,21,22……100,某一倦怠数值x的概率为:

即倦怠数值x在均值u附近概率较大,距离均值u较远概率较小,所以样本数据的总体分布服从正态分布N,这与各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实际情况恰好相符。

通过考察具体案例发现,不同教师引发职业倦怠的维度变量并不相同,但是多位教师肯定涉及到六个维度变量;同一教师引发职业倦怠的几个维度变量的相关性也不相同,但是多位教师职业倦怠与周课时数、课程类别、职称、教龄、学历和性别的相关性都呈现依次减弱态势。这说明前文所述的职业倦怠与维度变量之间相关性的结论是正确的。

接下来,深入分析同一维度不同变量的期望数值,即职业倦怠差异。

(一)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男性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在心理上,女性多愁善感,依赖性强,另外,生理周期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使情绪衰减加快。高职院校针对专任教师教学、学管和科研等方面的检查考核层出不穷,增加了女性教师情感纠结事项,令她们无所适从。因此,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男性便不足为奇。

(二)教龄10年以下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著名学者费斯勒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分成八个阶段,从入职引导到职业挫折的五个阶段都处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里。在此期间,专任教师要完成角色转换,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内心世界总体表现得积极向上。然而,高职教育环节众多,学院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失误在所难免,教学、学管和科研成效难以把控,误解猜忌时有发生。回顾职业生涯奋斗历程,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名利得失,不能克服心中的迷茫与痛苦,职业倦怠便油然而生。

(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招录的专任教师大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虽然他们的学历较高,但是教学和学管能力却不一定强。在教学能力不足、教学经验缺失的情况下,面对大量态度消极的学生机械讲解,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煎熬。当他们走进教室或深入宿舍,目睹学生纪律松懈、生活懒散的场面更感到心情烦躁。此时,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归属感尚在体验中,容易受到社会上其他行业的高薪诱惑而滋生职业倦怠。

(四)讲师以下职称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指标是按职称确定的,一般讲师以下职称教师每学期要完成180课时以上。为达到合格标准,他们一学期不得不同时讲授两三门课程,还要接受学院领导和教学督导的随时听课。此外,讲师以下职称教师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不时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经常深入寝室督察内务秩序。在教学、学管条条框框的双重约束下,他们的日常工作节奏变得十分机械,激情挥洒无从谈起,烦躁情绪不断聚集,久而久之职业倦怠症状逐渐显露出来。

(五)每周12课时以上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方案要求,20:1的生师比为合格水平一。事实上,各院校专任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导致专任教师每周授课超过12课时,甚至达到20课时。另外,专任教师多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授课,教学过程涉及课前准备、理实教学和课后检视等阶段,每个阶段教务处都要抽查考核,有时还把学生技能与教师业绩联系起来考核。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身心倍感压力,神经高度紧张,每天只能机械应付,职业倦怠症状不断加剧,这也应验了职业倦怠与周课时数之间具有最强相关性的分析结论。

(六)通识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高职院校的通识课大致包括思想品德、形势政策、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和大学英语等课程。它们都属于理论型课程,多采用说教方式教学,并且教学内容很难与职业技能形成紧密联系,对此,学生天生厌烦,毫无学習热情。通识课教师只能“自弹自唱”,教学效果无从谈起,成就感荡然无存,职业倦怠程度自然上升。相反,核心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却较低。高职院校的专业核心课与职业技能一一对应,教学内容应与岗位工作和技术研发有机融合,既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也能为教学带回生动案例,充分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模式。

三、专任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措施

(一)认识专任教师价值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专任教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技术应用特长,通过运用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积极践行、传承工匠精神,对塑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发挥巨大作用。从社会角度来讲,他们具有稀缺性、增值眭和自发流动性,是高职教育的第一人力资源,决定着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还应明确专任教师是世间凡人,而不是天上神仙,现实生活还要面对柴米油盐,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同样迫切。只有认识到这些,社会才能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并根据他们的工作价值支付工资和薪金,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鼓励他们长期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学校才能创造条件合理布局教学、科研和办公场所,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及时提供教学耗材和后勤保障,最大限度释放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心中充满成就感。

(二)听取专任教师意见完善学校管理决策

专任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学校的教学改革、制度建设、行政管理和重大决策有必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教学、学管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打造专职教学队伍、学管队伍、科研队伍,使教师弄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心悦诚服接受分类绩效考核。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开设课程,按照课程性质确定授课形式,根据技能要求开展实训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理念,鼓励教师探索特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收获,不必机械顺从外在的教学意图,不搞一刀切式的教学改革。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朝着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建设实训基地,努力拓展社会服务项目,提高场地设备利用率,使实训投入呈现良性循环状态。只有这样,专任教师才能进发出职业激情,才能在民主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开展教学实践,精力充沛地坚守教育前沿,充分彰显专任教师的责任感。

(三)专任教师可自我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人本主义支配下,人人生来具有趋向某种“现象场域”的主观意识。当生活经验内化而成的客观“现象场域”与主观“现象场域”产生激烈冲突时,人们应该重构两个“现象场域”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内心就会焦虑不安,随着焦虑状态逐渐加剧,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自由表达便受到限制,即表现为倦怠症状。其实,专任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属于这种症状。因此,专任教师必须认识到,由高职教育发展阶段和本院主流文化氛围共同作用而成的现实“现象场域”是不可能与每个人的自我“现象场域”完全契合。这时应自我调整心态,认识到主观意愿可能不切实际,应放弃内心自发或经验习得的固化思想,积极面对本院教学、学管和科研运作的现实过程,务实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时,相信大势所趋,现实局面正在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由此重新建立心理平衡,从而缓解职业倦怠状态。另外,还要认识到职业生涯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挫折更要保持定力,试图回避矛盾、逃避现实的想法并不可取。高职教育事业前途光明,有幸从事这项事业有赖于命运眷顾,若真放弃职业教育工作选择其他行业,过不了多久同样会引发职业倦怠,到那时心中就会对自己的草率决定后悔不已。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比较严峻,职业倦怠教师已接近1/3。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学校因素,还有教师因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人手,社会应充分认识专任教师的价值,理解他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迫切愿望;学校应真正确立专任教师的主体地位,听取他们对教学改革和制度建设等事项提出的中肯意见;专任教师也要自我调整心态,务实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尽管如此,短期内高职院校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和教师情怀等情况很难发生较大改进,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此,殷切希望学校领导特别关注职业倦怠问题,采取应急干预措施帮助专任教师摆脱亚健康状态,意气风发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十三五”回顾系列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