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乡村振兴农类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探究
2021-06-28李艳华黄雪飞朱锋钊张浩崔志钢
李艳华 黄雪飞 朱锋钊 张浩 崔志钢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人才需求;对策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主要领导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高校要在振兴农村经济中有所作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结合贵州省教育厅《全省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方案》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实施方案》(铜职党发[2018]33号),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委的支持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对铜仁市乡村振兴涉农人才需求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和培养对策研究。
一、铜仁市涉农专业定向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情况
(一)涉农专业人才数量与结构现状
1、铜仁市体制内农技人员数量与结构现状。对全市十个区县体制内总计3874名农技人员(涵盖蔬、果、粮、油、茶叶、畜牧、水产)的调查表明:全市体制内农技人员大专学历占比最高,达66.40%;其次为本科学历,占比27.70%;中专及其以下学历占比3.70%;研究生学历占比2.10%。农技人员最多的乡镇达60人,最少的只有1人,乡镇平均拥有农技人员13人,全市每1000个农业人口有农技人才1.2人,但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和学历构成存在很大地区差异。
2、铜仁市体制外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现状。对全市90654名体制外的农村实用人才(涵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调查表明:全市体制外从事农业人员中99.00%为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0.80%为大专学历,仅有0.23%为本科以上学历;全市体制外从事农业人员中48.50%为40岁以上,37.40%为25-40岁,3.00%为25岁以下。调查的90 654名体制外从事农业人员中,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占比为38.40%,其余61.60%在企业和合作社从事生产、加工、流通和其他环节,四个环节的人员构成比例为75.80%、15.50%、8.40%、0.30%。
(二)体制内涉农专业定向人才总量需求
对全市129家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近3年的人才需求数据征集表明:全市84.21%以上的乡镇对定向人才有比较紧急需求,3年内每个乡镇平均需要农技人员6.3人,全市按175个乡镇(含办事处)统计,总共需要农技人才1100余人。
(三)体制内涉农专业人才结构需求
1、铜仁市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定向人才专业结构需求。全市约1100名农技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四大专业领域,这四大专业的人才需求占总需求的1/3以上(多选题,有重复交叉,详情见图1),其余依次为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园艺技术和园林工程。根据各专业的需求百分比进行折算,未来3年,生态农业定向需求216人,畜牧兽医定向需求198人,水产养殖定向需求172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定向需求123人,农产品检测与加工定向需求85人,茶艺与茶叶营销定向需求75人,园艺技术定向需求73人,园林工程定向需求66人,其他未涉及专业定向需求92人。对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专业交叉融合度为3.55,即最为理想的用人状态为1个毕业生最好拥有3.55项专业技能,即乡镇农技中心越来越倾向于技能交叉复合型人才。
2、铜仁市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定向人才学历结构需求。农技服务中心对定向人才学历需求结构从高到低依次为本科(46.62%)、硕士(22.56%)、大专(19.55%)、博士(8.27%)、中专(2.26%)和中技(0.75%),表明基层乡镇对农技人才的学历需求越来越高(见图2),但是从现有人员学历结构统计数据来看,实际招录效果并不能如愿以偿。
3、铜仁市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定向人才能力与素质结构需求。农技服务中心对定向人才类型需求依次为专业型(63.91%)、通用型(60.15%)、技能型(54.89%)和创新型(45.11%),重合度达2.36(见图3),即对人才的复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倾向比较大,进一步统计表明,农技服务中心对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46.62+24.81=71.43%)、专业技能(64.66%)、社会实践与项目经验(60.15%)、职业道德(51.88%)、团队合作(42.86%)5个层面,对学习成绩和毕业院校几乎可忽略(见图4)。
二、定向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现状与评价
依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定向招收涉农专业高职生有关问题的批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和2013年分别就设施农业与装备、畜牧兽医、茶叶生产与加工、农产品检测与加工专业进行了定向招录培养,总共培养政府订单生317人(见表1),并已于2015年和2016年毕业,定向分配到全市的129个乡镇,覆盖到全市73.7%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20.3%从事行政岗,71.43%从事专业技术岗,8.27%从事其他岗位,行政岗和专业技术岗比例大体符合管理学的“二八”定律。目前这317名定向毕业生广泛活跃在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线,获得了基层乡镇、上级行业部门、特别是当地农户的高度赞赏与认可。调查的129个乡镇中,虽然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定向生从事岗位与专业对口度为56.39%,但是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3.23%。对乡镇基层农技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进一步调查表明,用人乡鎮(含街道办事处)认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定向生最需要提升的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次是业务能力(见图5)。
三、铜仁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基层农技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乡村和城市、农民与科技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纽带n,。根据此次网络调查、数据收集与集中研讨,针对铜仁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对策,我们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重启涉农专业定向班招生计划,针对性培养政府订单生
2012年和2013年,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就设施农业与装备、畜牧兽医、茶叶生产与加工、农产品检测与加工专业进行了定向招录培养,总共培养政府订单生317名。之后,因为政策原因暂停订单培养。此次,对129個乡镇样本调研数据表明:铜仁市基层乡镇(含街道办事处)对涉农专业三年内总需求为1100人,其中生态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和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专业人才需求比较紧缺,3年内各专业需求约170人,为第一梯队紧急需求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茶艺与茶叶营销、园艺技术和园林工程等专业需求也不小,3年内人才需求约60人,为第二梯队紧急需求专业。结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当前专业优化方针,建议铜仁市政府连续5年对上述涉农专业实施政府订单培养计划(见表2)。同时,该项调查和培养计划对全省其他市州应该也具备较大的参考价值,初步预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省3年内乡镇基层涉农专业人才需要约1万人。
(二)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涉农专业的反哺、保护和优化
当前全国涉农专业生源整体不景气、市场却需求旺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宜尽快加大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的反哺和保护。而随着产业的兴衰更替和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也要加强对涉农专业优化的科学决策。迄今为止,铜仁市重点规划的六大农业产业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都有相应学科专业与之对应。比如,生态茶对应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中药材对应中药学和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生态畜牧业对应畜牧兽医专业,生态蔬果、食用菌和油茶对应生态农业专业(设施农业和园艺技术等专业的后身),农产品储运加工对应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2014年,铜仁市油茶种植面积3.3x104hm2,生产油茶油1.8x105kg,产值约2.5亿元;同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3x104hm2,水产品生产总量4.2x107kg,产值约8亿元。将中草药栽培、油茶、蔬果、食用菌、烟草产业统统纳入生态农业专业进行专业方向课程打造与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和争取专业方向招生和培养实践,集中精力与心思从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两方面建设好包括动物医学在内的7大涉农专业,同时加强这些专业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中药学等专业的融合发展。
(三)以项目和活动为抓手推进产教融合、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返乡创业
根据基层乡镇的调研数据显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定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最需要提升。因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除了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外,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塑造。支持二级学院有计划、有选择、示范性推进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项目、产学研样板工程建设和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活动实施,努力在师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上找到有效契合点。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讲话精神,加强现有前瞻性、战略性突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促进现有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和新技术、新需求的开发研究,从而满足基层农技服务部门、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应聘大学生越来越高的学历需求、综合能力与素质需求,同时,发挥高层次人才和特定人才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在以人为本的实践中,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用好人才、用活人才,在校园内孕育良好的产学研氛围,在产学研实践中培养出越来越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同时,从政策、资金以及资源要素上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从事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思维视野,促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年轻化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