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林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改革思考

2021-06-28高超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高超

关键词:涉林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期间的必修专业课,该门课程对学生关于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课程包含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理论课主要围绕着细胞学的发展、细胞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其参与的生命活动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展开,目的在于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生命体运作的基本原理。实验课包含了显微镜的使用、细胞染色、部分细胞器的活动观测等基础实验课和细胞分裂染色体观测、细胞融合和细胞原生质体分离融合等综合实验课,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基础,并能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该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体系复杂、重难点偏多、逻辑性较强且微观性强,故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由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还停留在高中水平,偏向于浅显的基础知识,故在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教师的讲授也倾向于知识点的复述,导致该门课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角度

1、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庞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每个生命体都能涉及到的,也就是说该课程研究的内容,小到草履虫、小球藻等单细胞生物,大到人类等高级动物的生命活动,学生在学习初期很难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节,要求学生掌握各细胞器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部分学生在学完此章节之后,只弄清楚了各细胞器的功能,却依然不能将细胞内物质的加工和运输上升到分子水平、组织水平等更高级别的水平上。

2、新旧知识联系脱节。细胞生物学前言知识更新快,基础知识深厚。新的研究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而基础知识却冗杂繁多,一些学生对前言知识很感兴趣,但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基础知识,因此,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无法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关于皮肤衰老的最新研究表明,真皮内脂肪组织在调节皮肤的生命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具有调控毛囊生长周期、促进创面愈合、介导皮肤先天性免疫和对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并加深了我们对皮肤的认识,并有望成为皮肤损伤修复与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虽然皮肤衰老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学生却无法将所学基础知识与该研究联系起来。

3、实验课难度大,操作复杂,部分实验耗时过长。细胞生物学部分实验的实验过程复杂,对学生实验技术的要求较高,学生若不具备相关的基础实验技能,就很容易造成实验失败,部分实验耗时超过课时,学生无法在实验课上完成所有步骤,达不到实验课所要求的效果。在植物细胞微丝束的光学显微观察一实验中,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的整个过程需要花费至少三个小时,且操作步骤较繁琐,所以,一般都是由老师提前染色,学生课上观察,然而,这样也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二)教师的角度

1、课时与教学内容不符。细胞生物学的覆盖面相比其他学科广,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远多于其他基础学科,但其课时与其他基础学科差距不大,实验课亦同,导致教师在知识点递进时缺乏时间,不能面面俱到,达不到让学生理解透彻的教学效果。

2、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大多数学生认为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課程。大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仍然较低。

3、微观知识相对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学科属于微观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一边要设法将庞杂的知识点梳理成逻辑较强的知识表述给学生,另一方面要时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4、知识体系复杂且实用性较弱。细胞生物学是基础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实用性较弱,更不容易理解,加之知识体系复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传授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实际掌握的量,导致最终教学效果欠佳。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开展翻转式课堂

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通讯设备和互联网发达的当今已不罕见,但是,大部分的高校依然还沿袭着传统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能被沿用至今,其优点固然是任何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但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若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必然能促进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翻转式课堂,顾名思义,是将课堂“翻转”过来,将教师的讲授置于学生自学之后,学生先自学,对课程内容会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会额外关注,这样不仅起到了强化记忆的作用,还能营造一个积极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关于翻转式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国外学者曾做过以下试验,以91名参加健康评估课程的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翻转式课堂中,学生们在课前通过在线授课视频和阅读材料完成了自主的课前活动,并参与了课堂内的团队互动学习活动。在翻转式课堂之后开展技能实验室实习。课堂前后分别测量学生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感知和积极学习环境的看法,包括教学、社会和认知存在。定性数据是在课堂后通过自由回答问题获得的,要求学生对他们的翻转式课堂经历进行评论。结果课堂前后数据显示,翻转式课堂对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感知度显著增加,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认知和社会存在感从课堂前到课堂后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翻转式课堂是可行及可接受的。

(二)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具

西方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经验,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科学知识并非枯燥乏味的,它本来源于丰富的人类实践活动,细胞生物学也是如此,适当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于微观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光靠学生想象,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上关于细胞生物学的资源非常多,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所需,筛选有益于学生理解微观知识的图片或视频,课前播放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程的作用,课中播放可起到强化记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作用。例如,物质在细胞膜间的转运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动态的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再结合关键知识点的讲述,相比传统的教师纯讲述更能加深学生对整个过程的认知和记忆,同时,视频动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教师讲台上口干舌燥,学生在坐位上昏昏欲睡”的课堂局面。在讲授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时,可以采取组间协作,每一组代表一种细胞器,各组成员不但需要熟知自己所属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还要熟知与自己相关的其他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整个活动下来,不仅能轻松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还能锻炼学生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能将基础知识与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书本上呈现出来的只有经典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书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不及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快,所以,为了避免新旧知识的脱节,教师应当起到衔接作用,将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该基础知识在最新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当下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能够运用到生活或者学习中的,是与社会接轨的,教师在备课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遵循了终生学习的教师观。

(四)改革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供教学质量反馈的重要手段,也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原则和标准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细胞生物学的评价应以专业学习为基础,同时整合教师的内外部评价,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测试结果。首先,按照教学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因材施教逐步建立完善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评价体系。其次,根据不同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评价体系的指标,使其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课程整体态度的评价是本门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综合专业评价,检验学生是否认同老师的教学方法、理解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途经。实施针对性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隐形评估测试,如对专业课教学讨论、课堂报告、课后作业等进行过程评估,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估,最后进行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从而了解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优缺点。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学生的评价记录,并从一定数量的反馈样本中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反映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之,细胞生物学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不光是细胞生物学,所有的学科都面临改革,改革是促进教学成效进步的基石。

猜你喜欢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智能手机实现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成像互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