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

2021-06-26罗智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5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耳穴

罗智华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0 引言

慢性荨麻疹虽然是皮肤科较常见的病症,但反复性高,发病后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增加皮肤病危险指数。本次研究对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探究,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细胞介素的异常性,慢性荨麻疹的复发,患者皮肤的良好性,嗜睡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优势,突出了中医针对“瘾疹”治疗和西医针对抗炎症等治疗的作用,请看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院门诊治疗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依循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男女比例为33:17;平均年龄为(34.85±6.62)岁;平均病程为(2.47±0.28)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4:16;平均年龄为(34.71±6.25)岁;平均病程为(2.88±0.35)年。所有患者均经过原皮内试验吸入性致敏原检测,均呈阳性,排除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情况。两组基线资料(P>0.05),比较条件非常充分。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西医治疗:让患者每天口服一次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生产厂商: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89),每天一次,每次10mL。每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保持上组治疗方式,然后增加中医治疗方式:柴胡15g、五味子12g、牡丹皮15g、北芪30g、防风9g、丹参15g、甘草15g等每天用水煎服,让患者将一剂药物分为两份,早晚各服一次。还要利用耳穴压豆治疗,选择神门、心、肺、肝、肾上腺、内分泌等穴位,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的粘贴在耳穴处,给予适度按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每周两次,左右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三次,每次半分钟到一分钟,十五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

两组均配合使用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还要避免患者住院环境中风量过大等情况,保护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可以发挥中医护理中“七情”的护理方法,减少情绪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荨麻疹位置,对风团数量、直径、外观颜色、每天发作次数、瘙痒程度等进行观察并记录,并叮嘱家属防止患者抓挠患处,保障皮肤的卫生,可以让家属定时为患者擦拭,但不能让皮肤停留过多水分,还要保障床单、衣物等的卫生,及时更换等。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并协助处理,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防止风团破损等。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血清相关指标,针对白细胞介素IL-10、IL-18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对两组复发的例数进行统计,并生成复发率;还要对两组出现的嗜睡、乏力、口干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生成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慢性荨麻疹的风团数量少于10个(直径小于1厘米),或者全部消失,无瘙痒感、无复发迹象等。有效:治疗后,风团数量在10-30个以内(直径在1-3厘米),偶有瘙痒感等。无效:治疗后风团数量在30个以上,以黄白色隆起风团为主,直径大于3厘米,瘙痒感严重。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如果(P<0.05)那么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比较两组的血清相关指标

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血清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对比[n(,ng/L]

表2 两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对比[n(,ng/L]

组别 例数 IL-10 IL-18观察组 50 2.83±1.51 50.14±31.89参照组 50 4.62±2.73 29.15±17.54 t/4.057 4.078 P/0.000 0.000

2.3 比较两组的复发率

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复发例数为13,复发率为26.00%;观察组的复发例数为5,复发率为10.00%,参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336,P=0.037)统计学意义明显。

2.4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

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出现嗜睡、乏力、口干的例数比为4:5:2,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出现嗜睡、乏力、口干的例数比为2:1:0,发生率为6.00%,参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很多,(χ2=5.316,P=0.021)统计学意义非常高。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虽然较常见但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复发率较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康复效果[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利用了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优势,发挥了多种药物及耳穴压豆的作用。像柴胡可以升举阳气、消炎,防风可以祛风解表,甘草可以补脾益气,丹参等可以补气养血等等[3-4]。这些中药汇聚到一副汤剂中药效也变得更强大,通过胃肠道渗透到肌体中,促进了气血运转,有效防止了伤阴耗血、血虚风燥等情况,提高了皮肤修养的效果,让细胞等逐渐发生变化。耳穴压豆治疗能促进药物在机体中运行,改善经络等,加速代谢,还不会过度刺激皮肤。当两个疗程后患者体内的风邪会消除,保障了皮肤的健康[5]。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风湿热等保持在较平衡的状态中,防止了慢性荨麻疹反复,降低了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6-7]。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提高预后效果,达到了清热、散寒等作用,保障了脾胃的舒适性,有效抑制了皮肤的瘙痒,减轻了患者情绪上的烦躁感等[8]。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保障了白细胞介素的正常性,抑制了白细胞介素诱导T细胞,保障了血清中细胞的健康性,提高了患者肌体免疫力,加强了肌体抗击荨麻疹因子的能力,为防止荨麻疹复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激发了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力,让两种药物在肌体中的作用力明显加强。再配合着常规护理,保障了患者在院期间的舒适性和配合度,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慢性荨麻疹的了解程度[9]。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皮肤修复的速度,降低了患者出院后的危险指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0]。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血清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336,P=0.037)统计学意义明显;治疗和护理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很多,(χ2=5.316,P=0.021)统计学意义非常高。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等情况。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有效性,保障了护理操作对患者的保护力度,降低了复发率等,提高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度,推广意义较高。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耳穴
讨厌的荨麻疹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