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中药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及中药处方点评干预效果观察

2021-06-26常瑞潘屹曾宪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中药房药剂师中药饮片

常瑞,潘屹,曾宪策

(1.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2;2.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重庆 400700;3.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曾宪策传承工作室,重庆 400012)

0 引言

随着社会民众对用药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完善中药房饮片调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与西药具有明显差异性,中药饮片大多采取复方的形式,药物作用机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加剧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概率,容易引发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为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因此,门诊中药房应将防控中药饮片调配失误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中药管理的规范性。基于此,本次研究探析了中药处方点评对预防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各个科室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开具的中药处方1200张,包括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前的中药处方600张和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后的中药处方600张。所有处方均为中药饮片。

1.2 方法

医院应组建专门的中药处方点评小组,合理划分中药处方点评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本院自制的《中药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作为参考依据,实现对门诊中药房工作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在《中药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指导下,对调配差错事件进行筛选,并合理统计调配错误类型和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

观察中药处方点评前后的调配差错发生率。

2 结果

2.1 常见调配差错类型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1200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后,共计发现存在调配错误的中药处方34张,调配差错发生率为2.83%。

2.2 中药处方点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后,门诊中药房对中药调配剂量的掌握程度明显上升,能够明确药物配伍禁忌,了解药材生熟概念,有效提升了中药处方的规范性,未出现漏抓误抓药物现象。但仍存在脚注标记不合理和组方结构不明确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

表1 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发生率

表2 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前后的效果

3 讨论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无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药材饮片,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1]。近几年,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能够实现对药剂师行为的有效约束,但也对药剂师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是规范中药处方开具行为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为构建和谐融洽的一环关系搭建平台,有助于促进用药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同时,实施中药处方点评,还有助于督促药剂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对用药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防止因中药饮片调配不合理引发的安全问题,重视做好中药饮片调配的检查和监督工作[2]。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完善的《处方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药剂师在调配药物过程中应贯彻落实“四查十对”制度,为药物调配合理性提供保障。基于此,医院应建立健全中药处方点评小组,采用不定期抽查的形式,随机抽查门诊中药房的中药饮片处方,以实现规范药剂师药物调配行为,提升处方开具的科学性。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各个科室开具的120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样本,结果显示,配伍禁忌不明确、剂量拿捏不准确、生熟运用不清楚、脚注标记不合理、组方结构不明确、处方开具不规范以及漏抓误抓药物是常见的调配差错类型,调配差错率为2.83%,对调配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对药剂师调配行为的有效了解,尽管实行中药处方点评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调配差错事件的发生,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中药处方点评机制,确保中药饮片调配的准确性[3]。

笔者在对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后,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调配中药饮片的过程中,组方开具不规范和脚注标记不合理是调配差错的常见类型。部分药剂师在开具处方的过程中,不能够严格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信息,不能够认真书写药物的通用名称,不能够严格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的指导,合理为处方添加脚注。缺乏脚注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药剂师应规范中药处方的书写过程,做好脚注标记工作,尽量确保处方中涵盖患者的全部信息。第二,由于部分门诊中药房的药剂师对中药调配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够在明确组方结构和配伍禁忌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药物,容易导致患者的毒副反应。同时,若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也会加剧药物的毒性。在中药配伍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十八反”和“十九畏”药物配伍禁忌。现阶段,我国中药配置过程中存在药杂方乱的问题,对治疗效果形成了负面影响。因此,门诊中药房的药剂师应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针对组方结构不明的处方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第三,药剂师的药物调配经验不足也是调配差错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误抓和漏抓药物以及调配剂量拿捏不准确大多是由药剂师经验不足导致的。由于部分药剂师不能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不能够仔细审查药物的名称就进行中药的配置,加之药物剂量选择不合理的影响,加剧了不良反应的产生。实际上,中药作为天然植物药的代表,具备良好的行业成长性,药性较为温和,在确保中药剂量合理的基础上,极少发生不良反应。药物剂量过大不仅容易加重患者病情,还容易导致最佳的治疗时机被延误。因此,门诊中药房的药剂师应提升对中药饮片调配剂量的了解程度,明确各种药材的生熟性质,为降低调配失误发生率奠定良好基础[4]。

基于对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据此提出了了防范中药饮片调配差错的有效对策,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医院应加大对中药饮片调配的监管力度,定期对中药房的中药处方书写情况进行检查,针对不合乎《处方管理标准》的,应勒令其整改,实现对药剂师行为的有效督促和约束,并通过适当奖罚的方式,促使药剂师树立合理调配中药处方的意识。(2)医院应加强对中药饮片审方以及核对过程的监督,选取具备丰富中药调配经验的药剂师担任主管,引导药剂师在调配完中药饮片后自行核对准确性,由主管对药剂师的调配结果进行复核,实现对调配差错的有效防范。(3)中药房应重视做好调配流程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中药调配人员的培训,针对存在疑问的中药处方,应在询问临床医师后再行配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4)在分发中药饮片的过程中,药剂师应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核对,要求患者出示药物购买凭证和单据,在确保患者基本信息和单据信息匹配后方可发药。(5)医院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将中药调配差错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数作为参考依据,予以中药调配人员适当的惩罚,提升其对中药调配工作的重视程度。(6)与西药调配相比,中药饮片调配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药剂师的排版制度,确保药剂师的数量充足,保证药剂师具备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中药调配过程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前,剂量拿捏不准确和处方开具不规范的差错发生率均为0.33%,漏抓误抓药物和生熟运用不清楚的差错发生率均为0.17%,组方结构不明确的差错发生率为0.58%,脚注标记不清楚的差错发生率为0.75%,而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后,仅有1张脚注标记不合理和2张组方结构不明确的处方,发生率分别为0.08%和0.16%,充分验证了中药处方点评的绝佳效力。

4 结论

应加大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的应用力度,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中药房药剂师中药饮片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药剂师星星狐
何时结婚都不晚
何时结婚都不晚
浅谈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执业药师在医院中药房管理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