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动手操作指导,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效率

2021-06-26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钱冠洲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动手图形数学知识

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钱冠洲

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遇到实际的数学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去解答。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就难以应对每日的挑战,只有建立“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数学课堂模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注重动手操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加入“动手操作”指导,对每个小学生都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数学知识是可以相互迁移的,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多变,自觉、自主地接收各类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一些基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火柴棒”,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好活动主题,如“加减法”知识的运用。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内容则由学生自己设定,极大地优化了课堂资源,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课桌上摆上不同数量的火柴棒,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左右两边一共摆出了几根火柴棒?”“如果左侧有2根,右侧有6根,该怎样列出加法计算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便能联系基础理论知识,列出算式:2+6=8。教师要不断创新数学例题,引导学生列出“3+4=7”“5+2=7”等算式,使动手操作与实际的数学计算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意识。

二、强化动手操作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思维观点。我们可以结合“观察物体”这一节课,让学生大胆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空间观念,真正将实践与数学结合起来。比如在数学活动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做手工,培养他们善于操作的良好数学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践操作小组,让他们自行创作,先画出图形,再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如上图,虽然是一幅简单的房屋花园,但是却能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遇到问题时学会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图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整理,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并适当创新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感。

三、引入动手操作的实例,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教学《平面图形》这章节的知识点时,可以引入各种“长方形、正方形”,或者是用纸剪成的平面图形,为学生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把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当学生盯着这些五颜六色的教具时,教师就可以思考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并制订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导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平面图形是最稳定的?”都是适合低年级阶段小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通过这种实际的课堂导学,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理论,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将学生为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活跃,只有让他们学会动手学习知识,发挥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强化动手操作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动手图形数学知识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